《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 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晖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09022120
  • 页数:50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徐显明第一章 法律变迁与法制现代化第一节 法律变迁概说 1

一、法律变迁研究的参照 1

二、法律变迁及其成因 4

三、法律变迁中的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 7

第二节 法律变迁的历史类型 13

一、“人→人→物”社会结构下的法律:对人的法 14

二、“人→物←人”社会结构下的法律:对事的法 24

三、“物→人?人”社会结构与法:人本的法 29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的法律定位 30

一、现代法律的社会文化基础 31

二、现代法律的界定:方法、参照及性质 34

三、现代法律界定的意义 39

第二章 法制现代化的背景、基点与结构 41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41

一、社会现代化与法制现代化的相关性 41

二、现代法律的产生依赖于现代文化环境 42

三、现代法律的发展依赖于现代文化环境 50

四、现代法律的运行依赖于现代文化环境 53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基点 58

一、人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基点 58

二、权利、义务和个体的关联方式 65

三、法制现代化必须重视对个体的研究 73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的要素结构 75

一、法制现代化的要素 75

二、法制现代化各要素间的有机共进 82

三、法制现代化之结构弹性的条件 86

第一节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性 88

第三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资源取向 88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动力 89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取向 95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意义 101

第二节 多法域之间的文化冲突及其调控 105

一、作为一种文化的法律间冲突效应的含义阐释 106

二、一国多法条件下的法律冲突效应 110

三、注重多法域冲突的效应调节,创建法制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118

第三节 法治保守主义思潮评析 122

一、法治保守主义思潮及其文化背景 123

二、中国本土文化能否成为支持其法治化的主要资源 127

三、如何理解中国法治的本土化问题 137

第四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基础 143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的社会对位分析 143

一、道德及其对位的社会基础 144

二、法治及其对位的社会基础 149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道德化法律还是法律化道德? 155

一、东西方对比及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选择 155

二、寻求法理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互契 162

第三节 法治的法律:人化的道德 168

一、法治:一种人化的道德需要 169

二、法治:人化道德的制度安排 174

三、以法治推进道德 180

第五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权力要求 183

第一节 权力不得推定的论域 183

一、权力不得推定的时代性 184

二、权力不得推定的比较性 187

三、权力不得推定的法律性 190

一、权力不得推定的现实基础:权力腐败 193

第二节 权力不得推定的缘由 193

二、权力不得推定的本体基础:权力本质 195

三、权力不得推定的价值基础:法治 199

四、权力不得推定的实践基础:历史经验教训 202

第三节 权力不得推定与相关问题的矛盾辨析 205

一、权力不得推定与权力变更 206

二、权力不得推定与国家主权 208

三、权力不得推定与自由裁量 212

一、确保以法治权 216

第四节 权力不得推定对法制现代化的意义 216

二、防止权力滥用 217

三、保障主体自由 219

四、实现社会正义 220

第六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222

第一节 战略选择:继承还是移植 222

一、本土性与世界性:含义、意义及其在法制中的聚焦 222

二、历史反观:百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冲突 225

三、现实透视:规范法律文化与观念法律文化的严重对立 232

四、战略选择:继承还是移植 237

一、经验与建构:两种不同的法治进路 240

第二节 道路选择:经验还是建构 240

二、经验式法治与建构式法治是完全排斥的吗 245

三、沟通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寻求两者在法治进程中的公平对话 249

第三节 动力选择:权威还是民众 256

一、权威推进与权威制约 256

二、民众主导与民众启蒙 264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需要权威与民众的共同推动 271

第四节 规范选择:私法优位还是公法优位 274

一、从不同社会关系之作用机制看公、私法关系 274

二、私法基础与公法优位之根源 276

三、市场经济既需私法也需公法 279

四、关于社会法问题 283

第七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学理前提 289

第一节 变法与革理——20世纪中国法学发展的 289

逻辑 289

一、清末变法与修律:中国传统法学与现代 289

法学的最后对垒 289

二、从预备立宪到五四运动:变革社会中的 293

法学独立 293

三、救亡与内战:国难时代的法学重新政治化 297

四、革命与改革:法学从依附政治到再次获得 301

相对独立 301

第二节 法学的流派化与法学现代化 306

一、创建我国的法学流派 306

二、我国法学的现状:多元并存的法学及其流派化倾向 315

三、中国法学流派化存在的问题 324

四、完善法学流派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330

一、法学家对创建我国法学流派的作用 336

第三节 法学现代化中的法学家 336

二、法学家:文化品位、学术品位及其实现条件 338

三、现代化法学拒绝终极裁判 346

第四节 浪漫的法理与现实的法 354

一、浪漫的法理 355

二、从浪漫的法理到现实的法 359

三、现实的法与多元的法理 364

第八章 中国立法现代化研究 368

第一节 现代化立法的组织:议行分开 368

一、“议行合一”与权力失约 368

二、“议行合一”背反了商品—市场社会的要求 377

三、“议行合一”削弱了我国权力行使的社会效应 380

四、“议行合一”在民主制度下不可能真正实现 382

第二节 现代化立法的原则:客观理性 384

一、法律创制的客观规定性 384

二、法律创制的主观能动性 390

三、法律创制的客观规定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协调 396

第三节 现代化立法的程序:正当程序 398

一、正当程序与立法权制约 398

二、与立法权相关的正当程序及其要求 402

三、立法权运行正当程序与立法和法制现代化的关系 407

三、实现我国司法独立的方略 409

第九章 中国行政现代化研究 413

第一节 行政法治:现代化行政的基本理念 413

一、行政法治的一般原理 414

二、行政法治的要素 415

三、行政法治各要素间的协调 421

第二节 法外行政:现代化行政的现实障碍 423

一、法外行政的表现及特征 423

二、法外行政的原因 427

三、法外行政的对策 434

第三节 行政确权:现代化行政的根本保障 438

一、行政权失范:监督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困惑 438

二、从失范到规范:行政权建设的理论设计 441

三、行政确权:行政权规范化的基本意蕴 445

四、行政确权的目标与意义 452

第十章 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 454

第一节 司法现代化概说 454

一、司法现代化的界定 455

二、司法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461

三、司法现代化在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 468

一、三种现代诉讼模式及其优劣比较 471

第二节 现代化司法的诉讼模式 471

二、中国诉讼模式的逻辑建构 476

三、诉讼模式选择与中国司法现代化 482

第三节 司法独立:现代化司法的本质要求 486

一、作为法治现代化完成之基本标志的司法独立 487

二、我国司法独立的困境 492

后记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