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学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1748454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宪法学》是大专函授法律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该书既可作为法律专业大专函授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自学教材和参考教材。 从干部教育和函授教学的实际出发,遵据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原则,以中国宪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取舍,形成了这本《宪法学》的教材体系。书中从干部教育和函授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原则,以中国宪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取舍。该书既可作为法律专业大专函授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自学教材和参考教材。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1

一 宪法的定义 1

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三 宪法的性质 6

第二节 宪法的特点 8

一 宪法产生的特点 8

二 宪法规范的特点 9

三 宪法高速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13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14

一 宪法的传统分类 14

二 新的宪法分类 16

三 宪法的实质分类 17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18

一 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 18

二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1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 25

一 宪法确认国家的经济制度 25

二 宪法巩固国家政权 27

三 宪法保障法制的统一和完备 27

四 宪法维护国家的统一 28

第六节 宪法解释与修改 29

一 宪法解释 29

二 宪法修改 33

第七节 宪法实施监督 35

一 宪法实施监督的内容和意义 35

二 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 37

三 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 41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5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5

一 近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 45

二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8

三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52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53

一 清末立宪骗局 53

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4

三 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55

四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宪法 56

五 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5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59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9

二 1954年宪法 60

三 1975年宪法 61

四 1978年宪法 62

五 1982年宪法 63

第四节 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67

一 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67

二 宪法内容上的发展趋势 68

第三章 国家性质 71

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述 71

一 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 71

二 国家性质在两类宪法中的不同体现 73

三 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7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76

一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6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裨是无产阶段专政 82

第三节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83

一 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 83

二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84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89

第四节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92

一 政治协商概述 92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职能和任务 93

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 94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96

一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96

二 政体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96

第四章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96

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97

四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01

第二节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02

一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2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4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与作用 105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109

第三节 我国的选举制度 111

一 选举制度的概念 111

二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12

三 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115

二 国家结构形式的种类 118

一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118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 118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118

三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2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23

一 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原则 123

二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 124

三 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 125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127

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特点 127

二 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128

三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基本政策 129

四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31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 133

一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 133

二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134

三 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权力的划分 137

第六章 经济制度 140

第一节 经济制度概述 140

一 经济制度的概念 140

二 我国宪法所确认的经济制度的特点 1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44

一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144

二 国有经济 144

三 集体经济 147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 149

一 非公有制经济概述 149

二 个体经济 151

三 私营经济 152

四 外资企业 154

一 坚持按劳分配 155

第四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155

二 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156

第五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政策 157

一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7

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 157

三 保护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和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 159

第一节 文化制度与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162

一 文化制度概述 162

第七章 文化制度与精神文明建设 162

二 精神文明概述 165

第二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 167

一 我国宪法对文化制度的规定概述 167

二 我国文化制度的基本内容 1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述及其特征 172

二 宪尖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174

三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75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76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180

一 公民与国籍 180

第八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80

二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述和特点 182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84

一 平等权 184

二 政治权利和自由 185

三 宗教信仰和自由 189

四 人身自由 190

五 公民的监督权 192

六 社会经济权利 193

七 文化教育权利 196

八 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197

九 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和利益 198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98

二 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等 199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199

三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200

四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01

五 依法纳税 201

六 其他义务 201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行使原则 202

一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202

二 我国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应遵循的原则 204

第九章 中央国家机关 207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207

一 国家机构的概念与特点 207

二 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及其历史沿革 208

三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11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214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4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26

一 国家元首的概念 226

二 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226

三 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227

四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28

五 国家主席的职权 228

六 我国现行国家主席制度的特点 229

第四节 国务院 230

一 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230

二 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230

三 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231

四 国务院的职权 232

五 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233

六 新时期国务院的机构改革 234

一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235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235

二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236

三 中同牵连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及责任 236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36

一 最高人民法院 236

二 最高人民检察院 237

第十章 地方国家机关 238

第一节 地方国家机关概述 238

一 地方国家机关的概念 238

二 我国地方国家机关的历史沿革 239

三 中央国家机关与地主国家机关关系的一般原则 240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41

一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241

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 242

三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42

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程序和专门委员会 244

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45

六 乡镇人大主席的性质、地位和职责 247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48

一 地方各级民人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248

二 地方各级民人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248

三 地方各级民人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 249

四 地方各级民人政府的职权 250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50

一 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 250

二 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251

三 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机 252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 254

一 特别行政区国家机关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254

二 行政长官 255

三 行政机关 256

四 立法机关 257

五 司法机关 258

六 行政、立法、司法之间的关系 259

第一节 人民法院 261

一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261

二 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262

三 人民法院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 265

四 人民法院的审级制度 267

五 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268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271

一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271

二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 272

三 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 273

四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274

五 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 276

一 公安机关的性质与任务 277

二 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的相互关系 277

第三节 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的相互关系 277

第十二章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80

第一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 280

一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280

二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历史发展 281

三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基层政权的关系 283

四 设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重大意义 286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288

一 居民委员会的设置 288

二 居民委员会的组织 289

三 居民会议和居民公约 291

四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293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293

一 村民委员会的设置 293

二 村民委员会的组织 295

三 村民会议和村规民约 297

四 村民委员会的任务 299

第十三章 国家标志 301

第一节 国旗 301

一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01

二 我国国旗的含义 301

三 我国国旗的使用办法 302

第二节 国徽 304

一 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04

二 我国国徽的含义 304

三 我国国徽的使用办法 305

第三节 国歌 306

一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 306

二 我国国歌的含义 306

第四节 首都 307

一 首都的含义 307

二 我国的首都 308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