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和多氯三联苯的环境卫生基准 1
1. 总结和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2
1.1 引言 2
1.2 总结 3
1.2.1 组成成分和分析问题 3
1.2.2 环境中的来源和转归 3
1.2.3 环境中的浓度 3
1.2.4 代谢 4
1.2.5 人类的接触程度 4
1.2.6 PCBs和PCTs作用的实验究研 5
1.2.7 PCBs对人体作用的临床研究 5
1.3.1 分析方法 6
1.3.2 环境污染 6
1.3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6
1.2.8 剂量-效应关系 6
1.3.3 对人体的影响 7
1.3.4 实验研究 7
1.3.5 PCB的代用品 7
2. 性质和分析方法 8
2.1 化学组成 8
2.2 产品的纯度 10
2.3 PCB残留量测的定 15
2.3.1 样品的萃取 15
2.3.2 干扰物的去除 16
2.3.3 PCBs的色谱分离 17
2.3.4 PCBs含量的定量测定 18
2.3.5 PCBs测定的准确度 19
2.4 PCTs的测定 20
2.3.6 鉴定的确证 20
3. 环境污染的来源 21
3.1 PCBs的生产和使用 21
3.2 PCBs进入环境的途径 23
3.2.1 PCBs向大气中的释放 24
3.2.2 在工业中PCBs的渗漏和废弃 24
4. 在环境中的转移和转化 25
4.1 在环境中的转移 25
4.1.1 在空气中的转移 25
4.1.2 在土壤中的转移 26
4.1.3 在水中的转移 26
4.2.1 非生物转化 27
4.2.2 生物转化 27
4.2 在环境中的转化 27
4.1.4 通过生物的转移 27
4.2.3 在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的代谢 28
4.3 生物蓄积 28
5. 环境中的水平和接触 29
5.1 空气 29
5.2 土壤和底泥 30
5.3 水 30
5.4 活的生物体 31
5.4.1 局部地区污染的影响 31
5.4.2 组织中脂肪含量的影响 32
5.4.3 在食物链中营养阶段的影响 33
5.5 人类接触PCBs和PCTs的程度 35
5.5.1 空气和水 35
5.4.4 指示生物 35
5.5.2 食物 36
5.5.3 职业接触 38
5.5.4 其它的接触来源 38
5.5.5 人类接触的生物指标 39
5.5.5.1 体脂 39
5.5.5.2 血液 40
5.5.5.3 人奶 40
5.5.6 估计每日摄入量 41
6. 代谢 42
6.1 吸收 42
6.2 PCBs的组织分布 43
6.4 经胎盘转移 45
6.3 PCTs的组织分布 45
6.5 排泄和清除 46
6.5.1 奶 46
6.5.2 蛋 46
6.5.3 尿和粪 47
6.6 生物转化 47
6.6.1 代谢降解 47
6.6.2 结构对存留时间的影响 49
7. PCBs和PCTs作用的实验研究 50
7.1 对不同种属的毒性作用 50
7.1.1 哺乳动物 50
7.1.1.1 急性经口和静脉注射的毒性 50
7.1.1.2 亚急性经口毒性 51
7.1.1.3 慢性经口毒性 51
7.1.1.5 吸入毒性 54
7.1.1.4 经皮毒性 54
7.1.2 鸟类 55
7.1.3 水生生物 56
7.1.3.1 鱼 56
7.1.3.2 水生无脊动物 57
7.1.3.3 微生物 58
7.2 商品PCBs中杂质的毒性 59
7.3 PCTs的毒性 61
7.4 生化作用 61
7.4.1 酶的诱导 61
7.4.2 吓啉症 63
7.4.3 对类固醇代谢的影响 63
7.4.4 其它生化作用 64
7.4.5 PCBs的增强和拮抗作用 65
7.6 免疫抑制作用 66
7.5 细胞毒作用 66
7.7 对生殖的影响 67
7.8 肿瘤的形成和腺纤维变性 69
8. PCBs和PCTs对人体的影响--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 70
9. 接触PCBs和PCTs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评价 73
9.1 种属的差异 73
9.2 剂量-效应关系 74
9.2.1 体重 74
9.2.2 对肝脏的作用 74
9.2.3 对生殖的作用 76
9.2.4 免疫抑制作用 76
9.2.5 对皮肤的作用 76
9.3 未检出作用剂量水平 77
参考文献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