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审计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受托责任 1
二、审计发展的驱动因素——两权分离 3
三、审计完善的刚性条件——法律规范 4
四、审计完善的柔性条件——社会环境 6
第二节 审计定义与审计目标 8
一、审计定义 8
二、审计目标 12
第三节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 14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及内容 14
二、审计标准的含义、作用及内容 31
一、审计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35
第四节 审计制度与审计分类 35
二、审计分类的基本原则 36
三、审计分类的基本方法 37
第五节 审计道德与审计立法 40
一、审计职业道德及其规范 40
二、审计立法及我国审计立法概况 46
第二章 审计基本方法 51
第一节 审计程序 51
一、概述 51
二、审计准备——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计划 54
三、审计实施——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62
四、审计结束——审计报告与审计档案 77
第二节 审计技术方法 89
一、概述 89
二、查帐法 94
三、分析法 98
四、调查法 100
五、抽样法 102
第三章 错误与弊端 119
第一节 研究错弊的意义 119
一、错误与弊端的含义及其界定 119
二、研究错弊的意义 120
第二节 错误的特征及其种类 122
一、错误的特征 122
二、错误的种类及其审查 122
第三节 弊端的特征及其种类 134
一、弊端的特征 134
二、弊端的种类及其审查 134
第一节 制度基础审计的对象 142
第四章 制度基础审计 142
一、制度基础审计的对象 143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容 144
三、制度基础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 144
四、制度基础审计的要素 146
第二节 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 152
一、制度基础审计的特点 152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一般步骤 153
三、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 155
第三节 制度基础审计与内部审计 170
一、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171
二、制度基础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73
一、会计报表审计的意义 176
第一节 会计报表审计概述 176
第五章 会计报表审计 176
二、会计报表审计的程序 179
三、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179
第二节 资产审计 184
一、流动资产审计 184
二、投资审计 197
三、固定资产审计 201
四、无形资产审计 206
五、递延资产审计 209
第三节 负债审计 210
一、流动负债审计 210
二、长期负债审计 212
一、授人资本审计 216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216
二、资本公积审计 219
三、盈余公积审计 220
四、未分配利润审计 222
第五节 成本费用审计 222
一、成本费用审计的意义及内容 222
二、直接费用审计 223
三、间接费用审计 226
四、在产品成本审计 228
五、产成品成本审计 229
六、期间费用审计 231
第六节 收入与利润审计 234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审计 234
二、营业税金审计 240
三、利润审计 244
第六章 经济效益审计 249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概述 249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249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 250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标准 251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52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52
二、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253
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方法 257
第七章 计算机审计 261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261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 261
二、审计线索的变化 264
三、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的变化 266
第二节 EDP系统的审计程序 273
一、EDP的基本原理 273
二、对EDP系统进行审计的基本步骤 275
第三节 EDP系统的审计测试 279
一、EDP系统的符合性测试 279
二、EDP系统的实质性测试 283
附录 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300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第一批) 308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第二批) 351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382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