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学校德育改革的成就及基本特征 1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变革的基本轨迹 1
二、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实践 3
(一)改革初期的学校德育 3
(二)经济体制转变时期的学校德育 5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开创学校德育新格局 8
三、新时期学校德育发展的成就和基本特点 11
第二章 学校德育的学科发展 16
一、学校德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 16
(一)突出政治:改革开放前学校德育的性质 16
(二)改革开放后学校德育学科的构建 18
(三)德育理论发展与德育学科的形成 24
二、学校德育的学科基础 27
(一)德育的相关“学科群” 27
(二)德育的心理学基础 29
(三)德育的社会学基础 36
(四)德育的哲学基础 42
三、在实践中建构德育的坚实平台 49
(一)德育学科发展的实践条件 50
(二)德育学科发展的设想 52
第三章 教与养:德育性质论 54
一、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德育之“教”的论争 55
二、教与养:德育的“一体两面” 59
(一)教的价值与有限性 60
(二)养的价值及条件 78
三、“固体培元”的德育:道德需要的培养 86
(一)道德需要:化“道”为“德”的心理动源 86
(二)道德需要的培养 91
第四章 德育价值取向的嬗变 96
一、我国德育价值取向争论的社会背景 96
二、德育价值取向的争论 102
(一)德育社会价值论 102
(二)德育个体价值论 107
(三)德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辩证论 113
三、德育价值争论的思考 115
(一)德育的工具性本质 115
(二)德育的价值与功能辨析 117
(三)几个概念的厘清 119
四、德育价值的结构与统一 121
(一)德育价值的结构分析 121
(二)德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有限度的统一 124
第五章 德育目标的反思与重建 126
一、我国德育目标的变革及论争 127
(一)德育目标的重建 127
(二)德育目标的第一次改革 130
(三)德育目标的第二次改革 135
二、德育目标争论有待澄清的几个问题 140
(一)“道德滑坡”是伪问题 140
(二)“德育目标过高”的确证 142
(三)德育超越论的可行性 143
三、德育目标制定依据的思考 149
(一)德育目标要具有实践意义 149
(二)德育目标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52
(三)德育目标要适应个体发展需要 154
第六章 学校德育的制度化 157
一、关于教育“制度化”的探讨与争鸣 158
二、学校制度化生活中的德育形态 162
(一)学校制度化生活的形式及其表现 162
(二)制度化德育的功能与特点 173
三、学校德育制度化合法性的追寻 198
(一)学校德育制度化的两个基点:合法性与合理性 198
(二)制度化的理念: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199
(三)制度化学校德育的合理性危机 201
(四)探讨制度化学校德育合理性的几个观念 204
第七章 德育内容的扩展 207
一、德育与心理教育关系的论争 209
二、和而不同:德育与心理教育 211
三、德育和心理教育实践开展的局限及补救措施 216
(一)德育和心理教育并行实施的可行性和限度 216
(二)德育吸收心理教育内容的有效之途 220
四、国外三种重要的辅导理论的德育价值分析 222
(一)理性情绪辅导法及其德育价值 222
(二)行为矫正法及其德育价值 227
(三)人际沟通分析法及其德育价值 235
第八章 学校德育叙事模式 243
一、德育叙事的研究概况 243
(一)叙事法的研究 244
(二)德育叙事方法的复兴 245
二、当前德育叙事研究存在的问题 248
(一)德育叙事研究中的非理性殖民化 248
(二)德育叙事研究与学生道德需要脱节 250
(三)德育叙事研究忽视学生的道德问题 252
三、德育叙事模式理论构想 254
(一)德育叙事模式的含义 254
(二)德育叙事模式的功能 257
(三)德育叙事模式应用的原则 275
(四)德育叙事模式的操作环节 280
(五)德育叙事模式的案例 283
第九章 德育评价制度的合理性与德育实效探寻 290
一、品德测评研究与实践 290
(一)新中国成立后品德测评的历史发展 290
(二)新时期品德测评研究的重点 293
二、我国学校品德测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02
(一)品德测评的依据问题 303
(二)评定标准的合理性问题 304
(三)品德测评的形式问题 306
三、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考察:基于德育评价制度的思考 310
(一)品德测评是一种评价制度吗 310
(二)品德测评的对象是德育的结果吗 312
(三)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现实考察 315
四、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追求 319
(一)革新德育观念,确立促进人的自我发展的德育观 319
(二)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320
(三)德育评价要正确发挥导向和调节作用 321
(四)学校德育要关注个体的价值需要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