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前言 1
第1章导言 1
1.1 什么是英语教学法 2
序 3
1.2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环境 4
前言 5
1.2.1 什么是语言 5
1.2.2 教与学的关系 7
1.2.3 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环境 8
1.3 英语教学法和它的相关学科 10
1.3.1 英语教学法和教育学 10
1.3.2 英语教学法和语言学 11
1.3.3 英语教学法和心理学 12
1.3.4 英语教学法和哲学 13
1 4本书的特点 15
2.1 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18
第2章外语教学法简史 18
2.2 文艺复兴到18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19
2.3 19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21
2.3.1 语法翻译法的建立 22
2.3.2 19世纪中期的教学改革 22
2.3.3 19世纪后期的改革运动和直接法的建立 24
2.3.4直接法的建立 26
2.4 20世纪西方的外语教学 27
2.4.1 听说法的建立 27
2.4.2情景法的建立 30
2.4.3 20世纪60年代后的西方外语教学 32
2.5中国外语教学简史 37
2.5.1 新中国成立前的外语教学 37
2.5.2 1950年至1966年期间的英语教学 38
2.5.3 文化大革命中的英语教学 39
2.5.4 外语教学繁荣发展的阶段 40
第3章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44
3.1 各教学法流派的原则和方法 44
3.1.2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任务和作用 45
3.1.1 教师的教学目的 45
3.1.3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46
3.1.4 强调哪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47
3.1.5 教学材料的设计 47
3.1.6母语的作用 47
3.1.7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48
3.2语法—翻译法 49
3.2.1 教师的教学目的 49
3.2.2 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49
3.2.3 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51
3.2.4 教学材料的设计 51
3.2.5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52
3.2.6母语的作用 52
3.2.7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52
3.3 直接法 52
3.4 情景法 57
3.5听说法 60
3.6 认知法 66
3.7 交际法 69
3.8全身反应法 75
第4章 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79
4.1 学习外语教学理论的必要性 79
4.2结构主义语言学 81
4.2.1 美国结构主义 81
4.2.2 美国结构主义和听说法 82
4.3.1 行为主义心理学 83
4.3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外语教学 83
4.2.3 语言结构研究在英国 83
4.3.2 行为主义和听说法 85
4.4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 86
4.4.1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86
4.4.2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 87
4.5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理论和语言教学 89
4.5.1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89
4.5.2 认知法和乔姆斯基语言学 90
4.6.1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91
4.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91
4.6.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92
4.7 “交际能力”理论和语言功能的研究 93
4.7.1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94
4.7.2 卡南尔和斯温纳对交际能力的分析 95
4.8 韩礼德对语言功能的描述 97
4.9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98
4.9.1 “监察模式”的内容 98
4.9.3 对克拉申监察模式的质疑 102
4.9.2 监察模式和外语教学 102
4.10 第二语言(外语)阅读和聆听理解的模式 103
4.10.1 自下而上的模式 104
4.10.2 从上而下的模式 105
4.10.3 相互作用的模式 105
第5章 英语学习、学习者和学习策略 110
5.1 成功学习者的特征 111
5.2 学习者策略的研究 112
5.2.2 学习者策略的分类 113
5.2.1 什么是学习者策略? 113
5.2.3 学习策略 114
5.2.4 交际策略 117
5 3 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 120
5.3.1 动机,结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120
5.3.2 不同动机学习者的学习成就 121
5.4 性格、情绪和外语学习 122
5.4.1 内、外向的学习者和外语学习 122
5.4.2 自尊心强弱与外语学习 123
5.4.3 焦虑和外语学习 125
5.5 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126
5.5.1 外语学习的临界期假设 126
5.5.2 研究年龄和外语学习的实验 127
第6章 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 130
6.1 实验法 132
6.1.1 外语教学实验报告的撰写 132
6.1.2 研究课题的确定 136
6.1.3 假设的设立和检验 136
6.1.4 无关变量的控制 144
6.1.5 抽样方法 147
6.2 观察法 149
6 3 内省法 150
6.4 追思法 152
6.5 调查法 152
第7章语言测试 164
7.1 语言测试的作用 164
7.1.1 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 164
7.1.2 用于选拔人才 166
7.2语言测试分类 167
7.1.3 用于社会调查 167
7.2.1 按用途分类 168
7.2 2 按评分的客观性分类 175
7.2.3 按考试方式分类 176
7.2.4 从解释分数的方法分类 177
7.3评价试卷的标准 178
7.3.1 信度 178
7.3.2效度 183
7.4.1 客观性试题的设计 189
7 4 各种题型的设计 189
7.4.2 主观性试题的设计 209
第8章教学操作原则 214
8.1 语言输入的原则 215
8.1.1 语言输入的重要性 216
8.1.2 获取语言输入的途径 217
8.2 适当使用母语的原则 220
8.2.1 利用母语 220
8.2.2排除母语干扰 222
8.3实践性原则 223
8.3.1 控制性的语言活动 225
8.3.2 准交际性的语言活动 232
8.3.3 交际性的语言活动 234
8.4 处理几种关系的原则 240
8.4.1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40
8.4.2 演绎法和归纳法 242
8.4.3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 244
8.4.4 准确性和流利性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