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题解 4
(三)选题意义 4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6
(一)外部性及其相关理论 6
(二)对环境容量与排污权的基本认识 8
(三)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 12
(四)无形财产权理论与启示 15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7
(一)对研究范围的说明 17
(二)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排污权制度生成机理的宏观检视 21
一、制约排污权生成的现实羁绊——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多视域分析 21
(一)环境问题的经济成因 23
(二)环境问题的伦理成因 26
(三)环境问题的法律成因 28
二、促进排污权生成的理论准备 35
(一)外部性理论的提出及救济方式的选择 35
专栏2.1环境产权的特点分析 38
专栏2.2对科斯定理的反思及其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4
(二)自然资源价值论的确立及生态伦理观的生成 46
专栏2.3环境伦理观的嬗变 51
(三)法律自身的演进及划时代变革的践行 55
三、本章小结 61
第三章 排污权内涵的界定 63
一、作为权利客体的环境容量 63
(一)自然科学中的环境容量 64
专栏3.1资源环境要素承载力 68
专栏3.2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71
(二)作为物权客体的环境容量——基于解释论的思路展开 74
二、建基于环境容量的排污权 81
(一)排污权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甄别 81
(二)排污权的属性及其表征 84
(三)排污权的类型化 94
三、排污权的功能和价值 99
四、本章小结 104
第四章 排污权的取得与公示 105
一、排污权的取得 106
(一)权利的取得方式 106
(二)权利的取得原则 108
(三)权利的取得条件 126
二、排污权的公示(登记)制度 132
(一)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概况 133
(二)许可证制度的比较法考察及其启示 135
(三)对我国排污许可证特征的认知与重构 140
(四)登记制度适用的范围、内容和效力 142
专栏4.1不动产登记的含义、目标及性质 145
(五)登记的变更、中止和对许可证的吊销 148
(六)登记机关的责任 151
专栏4.2不动产登记制度立法例 152
三、本章小结 154
第五章 排污权与不同权属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156
一、排污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56
(一)以相同取得原则为据生成的权利间的冲突与协调 157
(二)以不同取得原则为据生成的权利间的冲突与协调 158
专栏5.1物权冲突的一般救济规则 159
二、与环境容量载体所承载的他项权属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162
(一)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162
专栏5.2罗马法解决物权冲突的机制 167
(二)协调冲突的规则 169
专栏5.3罗马法物权冲突状况及解决 173
三、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177
(一)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177
(二)协调冲突的制度契合点 177
四、本章小结 184
第六章 排污权的交易 185
一、排污权交易的层级分析 185
(一)依交易所涉地域的不同存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186
(二)依交易性质的不同存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两个层次 187
专栏6.1期货理论与期货交易 188
二、建构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分析 190
(一)美国排污权交易的现状与启示 190
(二)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概况 197
(三)排污权交易(转让)的内涵 202
专栏6.2期货交易的法律性质 205
(四)排污权交易(转让)合同 206
三、本章小结 217
第七章 未来排污权制度理想化定位的展望——基于立法论的思路展开 218
一、对传统民法财产权结构形成机制的回溯 219
(一)“权利”的物化与一切“物”的有体物化 219
(二)传统财产权结构所面临的理论困局 221
专栏7.1无形财产的概念诠释 222
二、排污权制度的理想化定位 225
专栏7.2无形财产的立法模式 227
第八章 结语 230
一、本书的基本观点 230
二、研究的创新 235
三、研究的局限 236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