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观察感受与写作 6
第一节 观察与写作 7
一、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8
二、观察的要求 14
第二节 感受与写作 18
一、直接与间接感觉 21
二、观察和感知在写作中的作用 24
第二章 多读与多写 36
第一节 多读与写作 36
一、多读与写作的作用 38
二、多读与善读 42
第二节 怎样对待多写 44
一、培养浓厚的兴趣 44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5
三、不能急功近利 46
第三章 文无定法与创造能力 50
第一节 对文无定法的认识 50
一、写作有法而无定法 51
二、模仿与创新 53
第二节 写作创造能力的培养 58
一、内部推动力 59
二、创造性思维 63
第四章 作品的主题 67
第一节 主题的意义与作用 67
一、作品主题的意义 68
二、主题的重要作用 69
第二节 主题的酝酿与提炼 72
一、长期积累 偶然得之 73
二、由表及里 开掘要深 76
三、独具视角 立意要新 84
四、集中命意 含蓄显示 90
第五章 写作材料的运用 95
第一节 写作材料的涵义及作用 95
一、写作材料的涵义 95
二、题材的重要作用 96
第二节 选材的重要作用 98
一、围绕作品的主题选材 99
二、选择典型的题材 100
三、选择真实的题材 105
四、选择能出新意的题材 107
第六章 结构的运用 113
第一节 结构的涵义及作用 113
一、结构的涵义 113
二、结构的作用 115
第二节 结构的基本要求 116
一、契合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117
二、服从作品主题的需要 118
三、结构安排应与文体协和 118
第三节 常见结构方式的运用 120
一、事件发展结构 120
二、空间变换结构 125
三、时空交错结构 129
四、并列组合结构 130
五、情绪变化结构 132
第七章 表达的基本方式 140
第一节 叙述的运用 140
一、顺叙的表现形态 141
二、倒叙的表现形态 144
三、插叙的表现形态 148
四、补叙的表现形态 151
第二节 描写的运用 153
一、人物描写 153
二、环境描写 177
三、细节描写 186
第三节 抒情的运用 189
一、直接抒情 190
二、间接抒情 191
第四节 议论的运用 202
一、形象化议论 202
二、哲理性议论 205
三、抒情性议论 208
第八章 诗歌写作 212
第一节 诗歌的根本性质 212
一、诗缘情而生 212
二、诗的真情实感 218
三、诗情的个性化 223
第二节 诗歌的意象及运用 228
一、诗歌意象的涵义 228
二、意象的作用 230
三、意象的缺失 231
第三节 意象的表现方式 233
一、通感性意象 233
二、象征性意象 235
三、比喻性意象 236
第四节 诗歌的意境 238
第五节 诗歌的语言与节奏 242
一、诗歌语言的精炼性 242
二、诗歌语言的概括性 245
三、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247
四、诗歌语言的含蓄性 248
五、诗歌语言的超常性 250
六、诗歌语言的节奏 251
第九章 散文写作 255
第一节 散文的涵义及特征 255
一、散文的涵义 256
二、散文的特征 257
三、散文的分类 260
第二节 散文的写作要求 262
一、形散神聚 262
二、追求诗意 267
三、追求语言美 272
第十章 小说写作 287
第一节 小说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87
一、小说的概念 287
二、小说的表现特征 290
三、小说的主要类型 292
第二节 小说的情节 301
一、小说情节的内涵 301
二、情节发展的基本形态 302
三、合情合理地安排情节 315
四、曲折多姿地安排情节 317
五、情节的独创性 321
第三节 小说的人物形象 324
一、塑造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 324
二、个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32
第四节 小说环境的描写 336
一、小说环境的概念及作用 336
二、环境描写的要求 339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