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高考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彬编写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109·1390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

目的要求 1

章节概述 1

第一章 绪论 1

学习要点 5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5

(一)哲学的内容和对象 5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1

(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2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31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33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33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35

阅读书目 36

复习思考题 37

章节概述 39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9

目的要求 39

学习要点 42

第一节 物质 42

(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一元论与多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4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43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5

第二节 运动 49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9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1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55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5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58

(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 61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1

(一)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61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 62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65

阅读书目 66

复习思考题 66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8

目的要求 68

章节概述 68

学习要点 71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7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1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74

(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意识起源问题的重要意义 75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76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6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8

(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原理的意义 80

(四)意识和人工智能(思维模拟) 81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85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85

(二)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86

(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88

阅读书目 93

复习思考题 9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95

目的要求 95

章节概述 9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98

(一)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98

学习要点 98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0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03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03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09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09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6

(三)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8

阅读书目 120

复习思考题 121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123

目的要求 123

章节概述 124

学习要点 126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6

(一)矛盾范畴的含义 126

(二)矛盾的同一性 127

(三)矛盾的斗争性 129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131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33

(一)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133

(二)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135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0

(一)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140

(二)矛盾的特殊性 142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50

阅读书目 153

复习思考题 154

目的要求 157

章节概述 157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57

学习要点 160

第一节 质、量、度 160

(一)质 160

(二)量 162

(三)度 164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6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66

(一)量变和质变 166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70

(一)质量互变的普遍性 170

(二)质量互变的复杂性 171

阅读书目 176

复习思考题 177

目的要求 178

章节概述 178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78

学习要点 180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80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80

(二)辩证否定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182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86

(一)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186

(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内容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186

(三)否定之否定的表现形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8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91

(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普遍性 191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的特殊性 193

阅读书目 195

复习思考题 196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98

目的要求 198

章节概述 198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特点 201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201

学习要点 201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202

(三)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 204

(四)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06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207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20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207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11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211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1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14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5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216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其普遍性和复杂性 216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17

(三)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19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220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220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22

(三)现象和本质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223

阅读书目 225

复习思考题 22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227

目的要求 227

章节概述 228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31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它同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本对立 231

学习要点 231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彻底的可知论,它同不可知论根本对立 232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着原则的区别 23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236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3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37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241

(一)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241

(二)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48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 250

第四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 251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51

(二)归纳和演绎 253

(三)分析和综合 256

(四)抽象到具体 259

阅读书目 263

复习思考题 263

章节概述 266

目的要求 266

学习要点 268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69

(一)真理是客观的 269

(二)真理和谬误及其辩证关系 273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76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276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77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279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81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81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83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意义 285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85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285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86

第十章 真理 286

阅读书目 288

复习思考题 289

目的要求 291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291

章节概述 292

学习要点 295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295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95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296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02

(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302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05

(三)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312

(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15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16

(一)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316

(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般方法论意义 318

阅读书目 319

复习思考题 320

目的要求 322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 322

章节概述 323

学习要点 325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25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32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32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3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37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33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41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46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347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34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52

阅读书目 359

复习思考题 360

第十三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363

目的要求 363

章节概述 364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66

学习要点 36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66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70

(三)阶级分析方法 373

第二节 国家 374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74

(二)国家的职能 376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77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79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79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81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83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86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86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88

(三)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391

阅读书目 393

复习思考题 394

章节概述 397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 397

目的要求 397

学习要点 400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00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00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01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405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405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407

(三)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作为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408

第三节 意识形态诸形式 409

(一)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 409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联系 419

阅读书目 419

复习思考题 420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22

目的要求 422

章节概述 423

学习要点 425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25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425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427

(三)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42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31

(一)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31

(二)杰出人物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433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436

(一)个人和集体 438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438

(二)领袖和群众 441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44

阅读书目 446

复习思考题 446

目的要求 448

章节概述 448

第十六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48

学习要点 450

第一节 社会进步 450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450

(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54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458

(一)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58

(二)共产主义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461

阅读书目 465

复习思考题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