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森林害虫 4
第一节 天敌昆虫类群 4
一、寄生性天敌昆虫 5
二、捕食性天敌昆虫 11
第二节 天敌昆虫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16
一、创造有利于天敌昆虫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16
二、人工大量繁殖和散放天敌昆虫 18
三、天敌昆虫的移殖和引进 19
第三节 赤眼蜂的繁殖和利用 21
一、赤眼蜂的形态特征 22
二、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 28
三、环境因子对赤眼蜂的影响 30
四、赤眼蜂的人工繁殖 33
五、赤眼蜂林间放蜂技术及效果检查 44
第四节 松毛虫黑卵蜂的繁殖和利用 46
一、松毛虫黑卵蜂的形态特征 47
二、松毛虫黑卵蜂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47
三、松毛虫黑卵蜂人工繁殖和林间释放 48
第五节 平腹小蜂的繁殖和利用 49
一、荔蝽平腹小蜂的繁殖和利用 49
二、松毛虫平腹小蜂的繁殖和利用 52
第六节 天牛肿腿蜂的繁殖和利用 58
一、天牛肿腿蜂的形态特征 58
二、天牛肿腿蜂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59
三、天牛肿腿蜂寄主繁殖方法和林间释放 60
第七节 寄生蝇的繁殖和利用 61
一、寄生蝇的形态特征 62
二、寄生蝇的生活习性和寄生方式 65
三、伞裙追寄蝇的繁殖和利用 67
一、花绒坚?的形态特征 71
第八节 花绒坚?的保护和利用 71
二、花绒坚?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72
三、花绒坚?的保护和利用 74
第九节 瓢虫的繁殖与利用 75
一、瓢虫的形态特征 75
二、瓢虫的生物学特性 77
三、几种主要瓢虫的繁殖和利用 78
第十节 草蛉的繁殖和利用 86
一、草蛉的形态特征 87
二、草蛉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90
三、草蛉的人工繁殖和释放 93
第十一节 蠋敌的繁殖和利用 99
一、蠋敌的形态特征 99
二、蠋敌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100
三、蠋敌的人工繁殖 101
四、蠋敌防治害虫的效果 102
第十二节 大黑蚂蚁的保护和利用 103
一、大黑蚂蚁的形态特征 103
二、大黑蚂蚁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103
三、大黑蚂蚁的收捕方法 104
四、大黑蚂蚁的释放及防治效果 105
第二章 捕食螨及蜘蛛的繁殖和利用 106
第一节 捕食螨的繁殖和利用 107
一、拉哥钝绥螨的繁殖和利用 108
二、畸螯螨的繁殖和利用 111
第二节 蜘蛛的繁殖和利用 113
一、蜘蛛的形态特征 114
二、蜘蛛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114
三、蜘蛛的人工饲养及释放 115
四、我国农林几种常见的蜘蛛 117
一、病毒 119
第一节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19
第三章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森林害虫 119
二、立克次体 120
三、细菌 120
四、真菌 121
六、线虫 121
第二节 病原真菌的利用 122
一、病原真菌的概述 122
二、病原真菌——白僵菌 124
三、病原真菌——蚜霉菌 161
第三节 病原细菌的利用 163
一、病原细菌的概述 163
二、病原细菌——苏云金杆菌 168
三、杀螟杆菌的土法生产 184
第四节 病原病毒的利用 187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188
二、昆虫主要病毒种类 189
三、昆虫病毒的诱发 198
四、昆虫病毒的大量培养 199
五、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 200
六、昆虫病毒的鉴定方法和技术 202
七、昆虫病毒材料的采集和保存 207
第四章 利用益鸟防治森林害虫 208
第一节 益鸟对森林害虫的抑制作用 208
第二节 鸟类的生态 209
一、鸟类的食性 209
二、鸟类的繁殖 210
三、鸟类的迁徙 211
第三节 主要的食虫鸟类 212
一、四声杜鹃 212
二、大杜鹃 212
三、大斑啄木鸟 213
四、红尾伯劳 214
五、黑枕黄鹂 215
六、灰卷尾 217
七、黑卷尾 218
八、红嘴蓝鹊 219
九、灰喜鹊 220
十、喜鹊 221
十一、画眉 222
十二、白眉鸽 222
十三、长尾鸽 223
十四、大山雀 224
十五、戴胜 225
第四节 益鸟的保护和招引 226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227
二、给鸟类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条件 227
三、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 228
第五章 昆虫激素及不育技术在森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31
第一节 昆虫激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31
一、昆虫的内激素 232
二、昆虫性外激素 236
第二节 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害虫 248
一、辐射不育技术的应用 248
二、化学不育剂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49
三、遗传不育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51
附录:天敌昆虫(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螨类等)的采集保存和标本制作 254
一、天敌的类型 254
二、调查采集方法 255
三、标本的制作 257
四、天敌标本保存 260
五、记载 260
参考文献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