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学的意义 2
一、多种选择的问题 2
二、经济问题的两大类 3
三、在我们经济体系中购买大众具主宰的影响力 5
四、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问题 6
五、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8
六、经济学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部份 10
七、读者必须祛除偏见 11
八、本书内容结构 12
第二章 供给 16
一、稀少性的意义 16
三、经济学上供给的意义 17
二、生活就是在克服稀少性 17
四、「最短期」供给期间 18
五、「短期」期间也限制供给 19
六、如何决定生产经营的最大利润水准? 20
七、为何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21
八、报酬递减法则 22
九、「长期」供给期间 23
十、供给三期间的实例 24
十一、对本章应有的了解与次章的内容 26
第三章 需要 28
一、消费者需要的影响力量 28
二、缺乏牛肉如何能影响一般人民 29
三、需要刺激生产 29
四、我们如何能确定利润动机的正当性? 30
五、需要决定生产 31
六、提高价格可刺激生产 32
七、需要的定义 33
八、需要的原则 34
九、需要的增加或减少 34
十、广告能否改变需要? 35
十一、需要弹性与需要无弹性的意义 36
十二、引伸需要导源於消费者的需要 37
十三、消费者需要实际可决定经济活动 38
第四章 供给、需要与价格 40
一、非「无」纯粹竞争的经济 40
二、纯粹竞争的意义 41
三、纯粹竞争下需要影响价格 42
四、价格的两项功能 43
五、高价格可刺激生产 44
六、「长期均衡」的意义 45
七、价格决定谁获得资源 46
八、纯粹竞争如何进行? 47
第五章 供给者的经济影响力 52
一、没有纯粹竞争的市场 52
二、独占力量的效果 52
三、「独占利润」 53
四、单一厂商独占 54
五、寡占产业的意义 55
六、寡占对资源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量 56
七、寡占厂商追随领导厂商的决定 56
八、非「无」价格竞争的实例 57
九、独占竞争的意义 58
十一、价格固定的产业就会形成资源浪费 59
十、能力过剩的问题 59
第六章 反托辣斯措施 63
一、反托辣斯计划限制了独占力量的发展 63
二、雪曼反托辣斯法案 64
三、其他反托拉斯立法 65
四、反托拉斯法律的执行 66
五、厂商何时扩大规模最适当? 67
六、繁荣时间到来即发生合并现象 68
七、反托拉斯法的执行日益有效 68
八、本意应有的了解与次章之内容 70
第七章 独占力量有时受到鼓励 72
一、关税鼓励独占力量之成长 72
二、按历史观点工商业「企业」较农业与劳工受重视 73
三、国家工业复兴法案 74
九、支出为何不等於所得? 75
四、国家劳工关系法案 75
五、政府合约助长独占 76
六、「公平交易法律」减少竞争 77
七、零售商对减价商店施以压力 78
八、联帮农产计划鼓励独占力量 79
九、农业问题不易解决 81
十、州和地方竞争之限制 82
第八章 政府管制与所有权 86
一、政府管制企业之种类 86
二、为何甚多产业未被独占? 87
三、管制机构的功能 88
四、决定公平之报酬 89
五、管制公用事业的经过 90
六、政府所有权对管制 91
八、州政府之企业 92
七、政府所有之代表性企业 92
九、地方政府之企业 93
十、讲解方式 94
第九章 税捐 97
一、政府可创造货币以获得资源 97
二、税捐可平衡资源与货币供给量 98
三、税捐形态 99
四、个人所得税 100
五、公司所得税 101
六、消费税 102
七、零售税 103
八、机动车辆与公路使用税 104
九、财产税 105
十、政府税捐收入之成长 106
十一、何种税捐岁收最多? 107
第十章 政府支出 110
一、竞争状况下政府支出之影响 110
二、独占状况下政府支出之影响 111
三、所有政府支出均非基於经济决策 113
四、政府支出的评定问题 114
五、政府支出如何理想地予以决定 115
六、影响政府支出的压力 117
七、政府支出的增长 118
八、政府支出的结论 119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 121
一、国际贸易有如其他贸易 121
二、外国购买者与出售者影响资源运用 122
三、购买外货不会削弱美国经济 123
四、比较利益法则 124
五、我们靠比较利益法则生活 125
六、都市与区域因比较利益法则而交易 126
七、供给与需要为重要法则 127
八、影响国际贸易的非经济性考虑事项 128
九、贸易实务有时需要管制 129
十、关税的经济效果 130
十一、关税通常可助长独占力量 130
十二、关税的现代趋势 131
第十二章 经济成长与发展 135
一、我们如何认定经济成长与发展? 135
二、为经济成长而牺牲是需要的 136
三、未开发国家必须为经济发展而有所牺牲 137
四、某些地区较其他地区成长为快 138
五、经济发展方案 139
六、展望 140
第十三章 国民所得 144
一、寻找一个衡量经济活动的方法 144
二、国民生产毛额的意义 145
三、国民生产与货币 146
四、国民生产毛额与国民所得为何不同? 147
五、衡量国民生产毛额的限制 149
六、经济波动影响国民生产毛额的正确性 150
七、价格指数的需要 151
八、价格指数的讨论 152
九、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如何构成的? 153
十、如何运用指数? 155
十一、国民所得水准的重要性 156
第十四章 国家总需求与国民所得 159
一、总需求支持经济活动 159
二、总需求对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60
三、总需求的构成 161
四、对消费财货的需求 161
五、对投资财货与劳务的需求 162
六、政府支出为总需求的一部分 163
七、外人采购净额为总需求的一部分 164
八、什么是国民所得分析为何? 165
第十五章 经济波动 168
一、商业波动有时稍为商业循环 168
三、季节性循环 170
二、循环的特性 170
四、短期与长期商业循环 171
五、另一长期商业循环为何不致到来? 171
六、最长期商业循环 172
七、消费对经济活动的关系 173
八、如所得等於支出则无问题 174
十、消费者如减少支出? 176
十一、企业如何减少支出? 177
十二、存货如何影响经济活动 177
第十六章 货币 182
一、货币便是一般所接受为货币者 182
二、货币对总需求的关系 183
三、货币最适当的供给量 184
四、经济的生产有其限制 185
五、通货膨胀的两大类 186
六、通货的数量是有弹性的 188
七、如何调节通货以应需要? 189
八、所有货币均为信用 190
第十七章 货制与银行 193
一、联帮准备系统的结构 193
二、如何创造或消灭货币? 195
四、银行交易可创造货制 197
五、货币创造的限制 198
六、安全的存款准备率 199
七、准备要求的目的 200
八、活期存款货币的重要性 201
九、货币供给的收缩 203
十、最适当的市面应用多少货币供给量 204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207
一、货币政策目的在影响总支出 207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209
三、准备要求降低的结果 210
四、银行可购买政府债券 210
五、债券价格变动影响利率 211
六、其他证券之利率跟随债券利率 212
七、利率变动影响债券价格 212
八、联帮准备於债券市场之交易 214
九、联邦准备与贴现率 215
十、时机的问题 216
十一、货币政策与联邦公债 217
十二、债券价值的问题 218
十三、联邦准备政策并非问题的全部 219
第十九章 财政政策 222
一、财政政策的学说 222
二、财政政策对平衡预算 223
三、课税为财政政策的工具 224
四、课税用来防止通货膨胀 225
五、支出为财政政策工具之一 225
六、举债为财政政策工具之一 227
七、货币与财政政策相辅相成 228
八、自动稳定因素 228
第二十章 国际金融 231
一、贸易如何融资? 231
二、银行如何获得外汇 232
三、对某一国外汇之供需可能失去平衡 233
四、国际收支平衡 234
五、长期不平衡的原因 235
六、可能需要货币贬值 237
七、由美元不足到美元过剩 239
八、黄金对国际通货的关系 240
九、一项新途径——纸金 241
第二十一章 今后的问题 245
一、我们的经济制度 245
二、价格负担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分配机能 245
三、政府对资源的影响力 246
四、利润动机为我们经济体系的基础 247
五、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的问题 248
六、结论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