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内容 5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7
一、电视娱乐节目研究现状 8
二、电视公益节目研究现状 11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5
一、概念界定 15
二、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创新的理论图绘 25
第一节 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视野 25
一、创新认知态度 27
二、创新节目模式 28
三、创新资源整合 29
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效应 30
第二节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创新的表现 31
一、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创新的现实环境 31
二、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创新的表征 32
第三节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传播的相关理论 36
一、议程设置理论:设置公益议程 37
二、公共领域理论:营造公益氛围 41
三、教养理论:培养公益意识 42
四、使用与满足理论:引导公益需求 45
第二章 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公益节目的历时性考察 49
第一节 娱乐在不同学科视野下的渊源与演绎 49
一、娱乐:中国古典文学视野中的“娱情”说 50
二、娱乐:美学视野中的“美是生活”说 51
三、娱乐:艺术学视野中的“游戏”说 53
四、娱乐: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功能”说 55
第二节 从“需求层次理论”视角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58
一、“宣传品”时代(1958—1977):革命文化语境中的宣传节目 60
二、“作品”时代(1978—1996):主流文化语境中的文艺节目 61
三、“产品”时代(1997—2010):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游戏选秀节目 63
四、“文化品”时代(2011至今):审美文化语境中的才艺秀节目 65
第三节 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历程 67
一、无意识公益阶段(1958—1994) 69
二、有意识公益阶段(1995—2007) 70
三、公益多样化阶段(2008至今) 72
第三章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传播的呈现方式 74
第一节 节目理念:差异化的传播战略 78
一、节目制作思路上的差异化:从平民化走向专业化、多元化 80
二、主持人表现上的差异化:由熟悉化走向陌生化 82
三、嘉宾设置上的差异化:由强调相互差异转向强调自身蜕变 83
第二节 节目模式:多元化的表现形态 85
一、“娱乐+梦想”的模式:倡导人文关怀 88
二、“娱乐+调解”的模式:疏导社会情绪 91
三、“娱乐+养生”的模式:关注身心健康 93
四、“娱乐+求职”的模式:扩展求职渠道 95
五、“娱乐+益智”的模式:开拓知识视野 98
六、“才艺+公益”的模式:助力个体成长 101
第三节 节目叙事:故事性的叙事风格 104
一、叙事类型上:系列剧与连续剧的结合 106
二、叙事人物上:从“扁形人物”到“圆形人物”的塑造 107
三、叙事结构上:强调二元对立与冲突 110
第四节 节目规则:简明与公正 113
一、规则概述 113
二、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规则特点 115
第四章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传播的动力场 119
第一节 体制场域的改革:从高度集权到以人为本 12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民主化 122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 124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多元化 125
四、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127
第二节 媒介文化场域的转变:从大众属性到消费属性 130
一、“可口可乐”时代的大众属性(1980—1991) 131
二、“麦当劳”时代的消费属性(1992至今) 133
第三节 受众场域的嬗变:“生产型”受众的出现 137
一、受众的定义与分类 137
二、受众主体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39
三、电视娱乐文本的“生产性” 141
四、“生产型”文本培养“生产型”受众 142
第四节 媒介技术场域的发展:媒介融合 145
一、电视显示技术的进步 145
二、电视传输技术的进步 147
三、新媒体技术下的电视新形态 148
四、三网融合趋势下的电视传播新观念 150
第五章 电视娱乐节目制作新观念:娱乐专业主义 153
第一节 娱乐专业主义界定 153
第二节 娱乐专业主义渊源 154
一、新闻专业主义 154
二、娱乐专业主义的发展路径 155
第三节 娱乐专业主义体现 157
一、全球化的节目模式 157
二、专业化的制作机制 161
三、本土化的制作理念 168
四、多元化的营销创新 170
第六章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传播的悖论与建构 184
第一节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传播的悖论 185
一、悖论之一:“低俗文化”与“高雅文化” 185
二、悖论之二:“商业文化”与“公益文化” 190
三、悖论之三:“娱乐至上”与“娱乐至死” 194
第二节 电视娱乐节目公益性传播的建构价值 198
一、建构价值之一:公益生活化 公益常态化 199
二、建构价值之二:构建和谐社会 彰显媒体责任意识 201
结语:让娱乐绽放公益光芒 204
参考文献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