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命: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3
1.幽兰自馨,君子慎独 3
2.懂得自省,才能不断进步 5
第二章 时中:张弛有度真君子 10
1.不择手段的“反中庸”者 10
2.逐渐修成君子 12
3.恪守道德,甘于清贫 14
第三章 鲜能:利欲之心人皆有之 18
1.孔子的“中庸”思想 18
2.学会做财富的主人 20
3.只因欲望漫无边,结果两手攥空拳 22
第四章 行明:既无过之,亦无不及 28
1.凡事都讲求“度” 28
2.物壮则老,过犹不及 33
第五章 践行:实践出真知 36
1.行得一分,才真能解得一分 36
2.实践方得真知 37
3.学以致用方显真智慧 40
第六章 大知: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46
1.善执两端而用其中 46
2.善扬其长,力避其短 49
第七章 予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54
1.切莫聪明过了头 54
2.聪明并不等于高明 59
3.不要拿鸡蛋碰石头 61
第八章 铭记:终身践行中庸之道 68
1.修身贵在自觉 68
2.认识到错误就立即改正 72
第九章 至境: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80
1.宁死不食周粟 80
2.中庸之道与对症下药 84
第十章 问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89
1.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89
2.坚持原则,和而不流 91
3.志向坚定,品格高洁 93
第十一章 素隐:无怨无悔,遵道而行 98
1.欺世盗名的明武宗 98
2.半途而废者难以成功 102
3.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105
第十二章 费隐:君子之道费而隐 111
1.细节不可忽视 111
2.努力摆脱一知半解 113
3.谦虚好学,乐此不疲 115
第十三章 笃行:君子之行,安然守正 119
1.以人为本,善待人才 119
2.忠恕之道与中庸之道 122
第十四章 修身:贫贱富贵,各安其行 129
1.安守本分方得安享终生 129
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132
第十五章 行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6
1.积累知识就是积累成功 136
2.有谦乃有容,有容方成广 140
3.夫妻和顺则万事可兴 142
第十六章 鬼神:道是无所不在的 147
1.重视祭祀的孝文帝 147
2.内心的“诚”是关键 149
第十七章 福禄:功夫不负有心人 153
1.王祥“卧冰求鲤” 153
2.汉文帝德礼治天下 155
第十八章 无忧:周公制礼行天下 159
1.中庸道德价值的评判 159
2.对自己的修养和作为要谨慎 161
3.按礼制服丧也是孝道的体现 163
第十九章 达孝:孝是治国安邦的修身基础 167
1.百善孝为先 167
2.善于继承前人的志向 172
第二十章 问政: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 180
1.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180
2.以仁治国,以仁兴国 184
3.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186
第二十一章 诚明:诚则明,明则诚 192
1.诚是儒学的奠基性观念 192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4
3.“自诚明”与“自明诚” 198
第二十二章 至诚:真诚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202
1.君使臣以诚,臣事君以忠 202
2.谋事以诚,信誉为重 205
3.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207
第二十三章 致曲:真诚之人能化育万物 212
1.由局部达到整体的诚 212
2.真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14
第二十四章 前知:至诚之道.可以先知 220
1.先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220
2.倒行逆施,天怒人怨 222
第二十五章 自成: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 226
1.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226
2.仁者爱人,成己成物 228
第二十六章 无息:至诚的德行永不停息 233
1.生命不止,为诚不已 233
2.博大高明,悠远长久 235
3.至诚的三种情形 237
第二十七章 明哲: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241
1.修养德行,适应圣人之道 241
2.能知进退就不会招人嫉妒 242
3.积蓄力量,寻找合适的时机 244
第二十八章 愚贱:愚而好自用,贱而易自专 249
1.独断专行,必铸苦果 249
2.人要有自知之明 252
3.孔子遵从周礼的原因 254
第二十九章 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259
1.把王道推行到天下 259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61
3.身体力行,为不言之教 264
第三十章 敦化:至圣之德广大如天 269
1.孔子祖述尧舜的脉络 269
2.孔子祖述尧舜的内容 272
3.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274
第三十一章 至圣:能与天相匹配的德行 279
1.居上者要“临之以庄” 279
2.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肚量 281
3.精明强干,内外兼修 285
第三十二章 天德: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290
1.孔子的“天命观” 290
2.“诚”是天人合一的联结点 293
第三十三章 德化: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299
1.君子之道不可急功近利 299
2.于无声处听惊雷 302
参考文献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