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于友先 1
前言 1
入门篇 3
第一章 年鉴概论 3
第一节 什么是年鉴 3
一、年鉴定义 3
二、年鉴特点 4
三、年鉴性质 7
第二节 年鉴类型 10
一、按内容性质分 10
二、按收录重点分 11
三、按表现形式分 12
四、按载体形式分 13
第三节 年鉴源流 16
一、源头探索 16
二、发展线索 18
三、流向分析 22
第四节 评价标准 24
一、编纂质量标准 24
二、出版质量标准 27
第二章 编纂策划 29
第一节 编纂方案 29
一、编辑方针 29
二、成书规模 32
三、组稿方式 34
第二节 编纂体例 36
一、体例及其作用 36
二、体例的内涵 37
第三节 框架设计 42
一、框架及其作用 42
二、框架设计的主要原则 43
三、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45
第四节 装帧设计 51
一、装帧设计的主要原则 52
二、装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3
第三章 条目编写 58
第一节 条目性质和特点 58
一、条目定义 58
二、条目性质 61
三、条目特点 66
第二节 条目选题选材原则和方法 68
一、一般原则 69
二、具体方法 71
第三节 条目写作的基本要求 75
一、实事求是,据实而录 75
二、选题独到,防止雷同 76
三、密集信息,扩大内涵 76
四、精确标引,方便检索 77
五、适当修辞,顺畅行文 77
六、加强审核,减少差错 78
第四节 条目编写的辩证法 78
一、大与小 79
二、新与稳 80
三、全与概 80
四、述与作 81
五、虚与实 81
六、详与略 83
七、喜与忧 83
八、分与合 84
九、点与面 85
十、因与果 86
第四章 资料选辑 88
第一节 一次文献 88
一、类型和特点 88
二、选收的原则和方法 90
第二节 二次文献 93
一、类型和特点 93
二、地位和作用 98
三、选辑的基本要求 103
第五章 编辑工艺 107
第一节 组稿约稿 108
一、组稿约稿的重要性 108
二、组稿约稿准备 109
三、组稿约稿注意事项 110
第二节 体例审读 112
一、编辑工艺流程的中心环节 112
二、体例审读必须把握的重点 113
三、体例审读的工作方法 115
第三节 编辑加工 116
一、全面提高书稿质量的关键环节 116
二、编辑加工的八项要求 117
三、编辑加工须“谨”字当头 129
第四节 全书通审 131
一、通审的必要性 131
二、通审的主要任务 131
三、审稿的程序和方法 134
第五节 统编发稿 136
一、分批发稿 136
二、统编 137
三、核清 137
第六章 编者作者 140
第一节 主编职责 140
一、策划设计 140
二、营造环境 143
三、总纂把关 144
四、流程控制 147
第二节 编辑修养 148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48
二、崇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152
三、强烈的年鉴意识 154
四、较高的文化素养 156
五、过硬的业务能力 160
第三节 撰稿队伍 162
一、队伍规模 162
二、素质要求 163
创新篇 167
第七章 创新导论 167
第一节 当务之急 167
一、年鉴事业发展遇到瓶颈制约 167
二、出版改革将推动年鉴创新发展 173
第二节 业界对创新的理性思考 177
一、理智的先声 177
二、年鉴创新大讨论 180
第八章 创新畅想 188
第一节 远期奋斗目标 188
一、特色化、风格化 189
二、多样化、系列化 191
三、数字化、网络化 193
第二节 近期努力方向 194
一、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194
二、创新品种,填补空白 198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年鉴编纂出版方式 203
第九章 创新之路 208
第一节 进一步解放思想 208
一、破除陈旧观念 208
二、突破传统例式 212
三、敢于客观纪实 217
第二节 努力铸造品牌 220
一、市场呼唤年鉴品牌 220
二、年鉴品牌生成的基本条件 223
三、品牌年鉴的策划要领 225
第三节 变革体制机制 230
一、年鉴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230
二、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231
三、深入变革体制机制的初步构想 232
后记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