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言 1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2
1.选题缘起 3
2.研究现状 7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11
1.研究方法 11
2.研究目标 14
三 心、性与心性思想 17
1.心 17
2.性 21
3.心性思想 24
第一章 禅宗心性思想的文化资源 28
一 印度佛教心性思想 28
1.性净尘染与心识缘起 29
2.心本不净与性本清净 31
3.如来藏性与众生即佛 33
二 先秦儒家心性思想 35
1.性近习远与为仁由己 36
2.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 38
3.本恶之性与人为之善 40
三 原始道家心性思想 43
1.心性自然与道德无为 43
2.心性逍遥与坐忘无待 45
3.平心静意与虚心去私 48
四 魏晋玄学心性思想 51
1.以心为本与以性正情 51
2.心性自生与保生存宜 54
3.真性自足与无心随化 56
五 中土早期禅学心性思想 59
1.摄心定意与息心念佛 60
2.心妙了色与得性体极 63
3.圣心虚静与佛性悉有 66
第二章 禅宗心性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70
一 禅宗心性思想的酝酿 70
1.身是道场与心即是佛 71
2.安心入道与守心净性 74
3.冥心入理与忘情契道 78
二 禅宗心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83
1.离念观心与拂尘觉性 83
2.识自本心与顿悟自性 88
3.无念为宗与见性为禅 94
三 禅宗心性思想的繁盛与衰微 99
1.自心即道与立处即真 99
2.修心悟性与五家七宗 103
3.默照证心与看话明性 107
4.心性归净与禅髓入儒 112
第三章 心性空无观、本体观与价值观 117
一 心性空无观 117
1.无法无境与无心无性 118
2.身心本无与佛性自空 123
3.非心非佛与呵佛骂祖 128
二 心性本体观 133
1.心生法生与性含万法 134
2.心主法身与性遍无情 139
3.本觉真心与圆成实性 143
三 心性价值观 148
1.心即是地与性即是王 149
2.自心三宝与自性三身 154
3.识心见性与自成佛道 160
第四章 心性修养观与觉悟观 166
一 心性修养观 166
1.起心外照与摄心内证 166
2.自性自度与般若观照 173
3.佛法现成与任心为修 180
二 心性觉悟观 187
1.心具真妄与渐修顿悟 187
2.心体本净与自性自悟 194
3.即心是道与迷凡悟圣 201
第五章 心性解脱观与境界观 209
一 心性解脱观 209
1.念念无缚与自在身心 210
2.求心调心与无念无受 215
3.即心是佛与无心是道 221
二 心性境界观 227
1.心性合一与凡圣不二 227
2.率性随心与饥食困寝 233
3.本来真性与无位真人 239
结语 247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