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2
第一章 政区 38
第一节 政区建置 38
第二节 镇址位置 42
第三节 撤销的区乡社村 43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9
第一节 地质地貌 49
地层 49
构造 50
地貌 51
矿产 52
第二节 自然资源 54
土地 54
山脉 55
主要山峰 56
溪流 60
主要溪流 61
植被 63
主要植物种类 64
国家保护珍稀植物 65
野生动物 72
第三节 气候与自然灾害 73
第三章 乡镇管理 7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湍口镇委员会 76
附:境内最早的中共党员 78
第二节 镇人民政府 78
内设机构 79
第三节 湍口镇人民代表大会 82
湍口镇历届县级人大代表 86
第四节 镇人民武装部 87
第五节 群众团体 89
镇工会 89
镇团委 91
镇妇联 92
镇科协 93
湍口镇农民技师名单 95
第六节 集镇建设 95
第七节 联乡结村 城乡统筹发展 97
2011-2013年“联乡结村”帮扶项目汇总表 97
第四章 村级管理 101
第一节 村组概况 101
第二节 村级组织 102
村民选举 102
村党支部 102
村民委员会 103
村民代表 105
大学生村官 105
第三节 经济管理 105
计划经济模式 10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6
村经济合作社 106
股份经济合作社 106
村社务监督委员会 10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 107
整治村建设 107
特色村建设 108
精品村建设 109
中心村建设 110
第五节 弱势群体管理 116
湍口镇敬老院 116
残疾人 116
低保户管理 116
第六节 村级文化管理 117
文化礼堂 117
村文化宣传员聘用名单 118
第五章 农林水 119
第一节 三农概况 119
农业 119
农村 119
农民 120
第二节 传统农业 121
耕地使用 122
生产方式 122
生产技术 123
栽培作物 123
传统农具 124
第三节 现代农业 125
土地承包 12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26
庭院经济 128
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区 129
农业龙头企业 130
2003年以来成立的产业合作社 130
附:专业合作社简介 131
农业新技术推广 132
农田保护 134
农业机械化 137
粮食生产 138
第四节 养殖业 140
第五节 林业 142
林种分类 144
林产品 145
附:林业史事 147
第六节 水利 149
传统的水力利用 149
主要水利设施 150
溪水养鱼 154
水资源保护 155
第六章 工交商贸金融 156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间商号与作坊 156
第二节 工业 158
发展概况 158
工矿企业简介 159
主要工业产品 165
第三节 交通 166
历史上的交通运输 166
附:放排与滑道 169
现代交通 169
公路、桥梁 169
交通运输 174
附:交通史事 174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 175
发展概况 175
历任供销社领导 176
供销社业务 177
附:重要纪事 178
第五节 金融 179
金融机构 180
信贷业务 180
第六节 电力供应 182
现有水电站 182
第七章 旅游·温泉 183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83
第二节 旅游产业 187
温泉浴池 187
农家乐 188
第三节 旅游商品 189
第四节 湍口温泉 190
第八章 军事 199
第一节 历代战事 199
第二节 “洪岭土共”始末 205
第三节 兵役制 207
第四节 人民武装 209
第五节 拥军优抚 210
第六节 国防安全及教育 211
第九章 教育 213
第一节 解放前教育 213
民国前的湍口教育 213
民国时期的湍口教育 214
第二节 当代教育 217
扫除文盲 217
学前教育 218
小学教育 219
中学教育 225
成人教育 231
附:教育记事 236
教育荣誉榜 238
第十章 文化 239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间文化 239
民间文化娱乐 239
民间文娱活动的运作 242
有影响的文化活动 243
第二节 当代群众文化 245
乡村文化机构与设施 245
文娱活动 247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248
岔口辇灯 249
湍口变狮 249
洪岭馒头节 249
湍口民歌 250
红毛狮子灯 250
第四节 文艺创作 251
本籍人士作品选录 251
本镇籍人士著述选目 256
第五节 文物古迹 258
文保单位 258
纪念地 259
古遗址 259
古庙宇 261
古墓葬 262
老祠堂 265
古桥亭 266
古民居 271
第十一章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277
第一节 历史上的医卫机构 277
第二节 解放后的医卫事业 278
医疗 278
附:历史上担任过赤脚医生的名录 280
合作医疗 280
防疫 280
爱国卫生 281
第三节 计划生育 283
第十二章 民生 286
第一节 民众生活 286
衣食住行 286
第二节 民俗节 291
传统节日 291
新节 294
第三节 民间习俗 296
交友习俗 296
婚嫁习俗 298
丧葬习俗 300
生养习俗 302
造屋习俗 305
其他习俗 307
第四节 民间信仰 307
第五节 民间禁忌 310
第六节 新风尚 312
第十三章 宗教 314
概述 314
第一节 宗教活动 315
第二节 重要宗教建筑 316
湍源普向寺 316
杨村基督教堂 320
第三节 当今宗教活动 320
第四节 宗教轶事 321
第五节 民间小庙香火点 323
第十四章 方言 325
第一节 湍口方言 325
昌化话 325
十里不同音 326
书面话 327
湍口方言惯用语 328
出口腔 328
第二节 民间俚语 330
第三节 民间谚语 334
歇后语 340
第四节 民间歌谣 340
童谣 340
儿歌 341
民歌 342
第十五章 人物·史事 345
第一节 古今人物 345
已故人物小传 345
当今社会人士 352
第二节 人物特写 366
烈士鲁敦智的故事 366
终将热血写忠魂——记烈士黄茂富 368
杨文豪和他的“人纤”厂 370
潘庆平的多彩人生 373
乡土文化的守望者——记民间艺术家朱臣煜 374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实业家——小记浙江省竹笋协会会长赵逸平 376
陈殿华小传 378
第三节 革命烈士名录 381
第四节 人物表 383
企业家名录 388
长寿老年人名录 389
第五节 重大史事记略 391
第十六章 艺文选辑 400
第一节 古诗词 400
第二节 对联选登 404
第三节 民谣 406
第四节 文选 412
第五节 民间故事 423
第六节 谱牒文摘 442
朱子治家格言(录自湍源村《朱氏宗谱》) 442
人贵有“六知”(周氏家谱《懿训精华录》) 443
朱文公童蒙家训(选录于《朱氏宗谱》) 445
家规25条(选录于塘秀村《郑氏宗谱》) 446
第十七章 分村简志 454
第一节 湍口村 454
一、地理环境 454
二、建置沿革 455
三、经济产业 459
四、教育与卫生 461
五、村民生活 462
六、宗祠、古迹 464
七、文艺 464
八、村事记略 465
第二节 雪山村 469
一、地理环境 469
二、自然资源 470
三、建制沿革 471
四、农业与水利 473
五、文教卫生 476
六、古迹传说 477
七、村事记略 479
第三节 洪岭村 484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 484
二、建置沿革 484
三、人口与姓氏 485
四、村级组织建设 487
五、产业与经济 490
六、村庄建设与村民生活 492
七、文教艺俗 494
八、古迹寻踪 495
九、诗文杂录 497
十、史事 499
第四节 童家村 503
一、环境资源 503
二、建置沿革 503
三、人口姓氏 504
四、村级管理 506
五、产业经济 509
六、村民生活 511
七、古迹寻踪 513
八、文化教育 515
九、村史记事 516
第五节 二联村 520
一、地理概况 520
二、建制沿革 520
三、人口与姓氏 521
四、村组织建设 524
五、经济与民生 525
六、农村建设 527
七、文化活动 528
八、生态旅游 529
九、重大纪事 529
第六节 三联村 533
一、地理环境 533
二、建置沿革 533
三、农业水利 536
四、林业特产 540
五、教育卫生 541
六、文化娱乐 543
七、祠宇古迹 544
八、工商企业 545
九、村事纪要 546
第七节 迎丰村 550
一、概况 550
二、历史沿革 551
三、自然资源 554
四、农林经济 555
五、文教卫生 556
六、新农村建设 558
七、地方传说 559
八、村事记略 560
第八节 湍源村 564
一、建置沿革 564
二、地理环境 564
三、经济产业 565
四、用电与通讯 568
五、教育 568
六、文化娱乐 571
七、医疗卫生 572
八、村民生活 572
九、人口与姓氏 573
十、古迹寻踪 574
十一、村事记略 575
第九节 凉溪村 578
一、地理 578
二、人口、村政 578
三、自然资源 579
四、粮食、畜牧生产 581
五、林业与特产 582
六、教育卫生 583
七、村民建设与村民生活 584
第十节 塘溪源村 588
一、地理环境 588
二、建置沿革 589
三、自然资源 590
四、人口与姓氏 591
五、村组织建设 594
六、经济产业 595
七、村庄建设 600
八、交通商贸 601
九、医疗卫生 602
十、教育 603
十一、文化娱乐 604
十二、村事记略 604
第十一节 塘秀村 607
一、概况 607
二、村政沿革 607
三、村级经济 608
四、古迹 610
五、文化 613
六、兵事 614
七、地方传说 616
八、村事记略 617
第十二节 石室村 623
一、地理环境与建置沿革 623
二、经营体制 626
三、自然资源 626
四、农业、畜牧业 627
五、林业、特产 628
六、教育、卫生 629
七、社会、生活 630
八、民俗、文苑 631
九、村史记事 632
第十三节 桐坑村 636
一、地理环境 636
二、建置沿革 636
三、自然资源 637
四、经济产业 638
五、村级基本建设 641
六、民生生活 643
七、兵事兵役 646
八、民俗风情 647
九、古迹寻踪 648
十、村事记略 648
后记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