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胸背部的胚胎发育 3
第一节 胸部的胚胎发育 3
一、肋骨的胚胎发育 3
二、胸骨的胚胎发育 3
三、膈肌的胚胎发育 3
第二节 脊柱的胚胎发育 4
一、脊索的形成 4
二、体节的形成 4
三、脊椎的形成 5
四、椎间盘的形成 6
五、椎间盘的发育 6
六、椎体的骨化 8
第二章 胸背部临床应用解剖 11
第一节 胸部临床应用解剖 11
一、境界 11
二、分区 11
三、体表解剖 11
四、胸壁 14
五、胸部骨骼系统 21
六、胸廓的关节 22
七、膈肌 23
八、胸腔及其内容 25
九、纵隔 29
第二节 背部临床应用解剖 39
一、境界与分区 39
二、体表解剖 39
三、层次结构 39
第三章 胸背部的生物力学 49
第一节 脊柱的生理和生物力学特点 49
一、脊柱的生理特性 49
二、脊柱生物力学 49
三、负重脊柱生物力学 50
第二节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 50
一、受压特性 50
二、受扭转特性 51
三、受剪特性 51
四、疲劳的耐受 51
五、蠕变现象 51
六、滞后现象 51
第三节 椎体及椎间关节的生物力学 51
一、椎体 51
二、椎间关节 52
第四节 韧带、肌肉及肋骨的生物力学 52
一、韧带 52
二、肌肉 53
三、肋骨 53
第五节 脊髓的生物力学 53
第四章 胸背部疾病的诊断 56
第一节 病史采集 56
第二节 胸部体格检查 57
一、胸壁 58
二、胸廓 58
三、乳房 59
四、肺及胸膜检查 60
五、心脏检查 62
第三节 胸背部体格检查 65
一、望诊 65
二、触诊 65
三、胸背部软组织检查 65
四、胸背部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66
五、胸背部各种特殊检查 66
六、胸背部运动功能检查 66
第四节 胸背部影像学检查 72
一、胸背部的X线检查 72
二、胸背部MRI检查 73
三、胸背部CT检查 74
第五节 胸背部其他检查 77
一、血管检查 77
二、常见的心血管病综合体征 78
三、实验室检查 80
四、肌电图检查 80
第五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81
第一节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81
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81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 83
三、针刀医学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 84
四、针刀医学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理论 85
五、脊柱区带病因学 85
六、针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85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85
一、现代创伤愈合的概念 86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 87
三、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 89
四、人体内的弓弦力学系统 90
五、网眼理论 93
第六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与治疗原则 97
第一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 97
一、针的作用 97
二、刀的作用 97
三、针和刀的综合作用 97
第二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 97
一、恢复动态平衡 97
二、调节能量代谢和体液代谢 98
三、促进局部微循环 98
第三节 针刀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 98
一、针刀治疗目的 98
二、针刀治疗原则 98
三、针刀手术疗程 99
第七章 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 100
第一节 针刀术前准备 100
一、针刀术前的一般准备 100
二、胸背部针刀手术麻醉、体位 101
三、胸背部常用针刀类型 102
四、针刀进针四步规程 102
五、胸背部常用针刀手术入路 103
六、胸背部常用针刀刀法 103
七、胸背部常用针刀术后手法 104
八、胸背部针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05
第二节 针刀术后处理 105
一、针刀术后常规处理 105
二、针刀意外情况的处理 106
第八章 针刀术后康复 111
一、概述 111
二、胸背部疾病针刀术后康复 111
下篇 各论 115
第九章 胸背部软组织损伤 115
第一节 胸壁扭挫伤 115
第二节 胸大肌损伤 117
第三节 胸小肌损伤 120
第四节 肋软骨炎 122
第五节 斜方肌损伤 125
第六节 肩胛提肌损伤 127
第七节 菱形肌损伤 130
第八节 下后锯肌损伤 136
第九节 前锯肌损伤 138
第十节 胸段棘上韧带损伤 143
第十章 乳腺囊性增生 146
第十一章 胸背部开放性手术后遗症 151
第十二章 强直性脊柱炎一胸背部病变 155
第十三章 带状疱疹后遗症 166
第十四章 脊柱相关疾病 172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72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179
第三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 186
第四节 窦性心动过缓 195
第五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98
第十五章 胸背部神经卡压综合征 206
第一节 肋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206
第二节 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 208
附篇 213
胸背部针刀术后康复操 213
主要参考书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