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篇 2
第一章 健康、亚健康与“未病” 2
第一节 健康 2
第二节 亚健康 8
第三节 “未病” 12
第二章 中医“治未病”基本概念 15
第一节 天人相应 15
第二节 形神合一 20
第三节 辨证施养 23
第四节 平衡阴阳 25
第五节 精神内守 26
第六节 正气为本 28
第三章 中医“治未病”核心理念 32
第一节 未病先防 34
第二节 既病防变 35
第三节 瘥后防复 37
第四章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与优势 38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38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42
方法篇 46
第五章 四时养生 46
第六章 十二时辰养生 62
第七章 心态调摄养生 67
第八章 饮食养生 78
第九章 中药养生 93
第十章 劳逸养生 115
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118
第十二章 房事养生 122
第十三章 针灸养生 126
第十四章 按摩养生 133
第十五章 气功养生 136
第十六章 环境养生 142
第十七章 体质养生 148
实践篇 158
第十八章 体虚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 158
第十九章 鼻鼽(过敏性鼻炎) 165
第二十章 鼻渊(鼻窦炎) 174
第二十一章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183
第二十二章 哮喘(支气管哮喘) 192
第二十三章 疳证(小儿营养不良) 202
第二十四章 胃痛(慢性胃炎) 209
第二十五章 泄泻(慢性肠炎) 219
第二十六章 积聚(脂肪肝) 228
第二十七章 胁痛(酒精肝) 235
第二十八章 水肿(肾炎) 243
第二十九章 淋证(前列腺炎) 253
第三十章 胸痹(冠心病) 266
第三十一章 眩晕(高血压) 277
第三十二章 中风(脑梗塞、脑出血) 288
第三十三章 痴呆(老年痴呆) 299
第三十四章 代谢综合征 307
第三十五章 消渴(糖尿病) 315
第三十六章 骨痹(骨质疏松症) 324
第三十七章 痛痹(痛风) 334
第三十八章 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 341
第三十九章 癥瘕(恶性肿瘤) 352
第四十章 痔 362
第四十一章 便秘 369
关爱篇 380
第四十二章 妇女健康养生 380
第一节 乳房保健 380
第二节 子宫保健 383
第三节 经期健康 388
第四节 胎孕健康 389
第五节 产褥期健康 399
第六节 哺乳期健康 400
第七节 围绝经期健康 402
第四十三章 抗衰老、养颜美容 407
第一节 中医药抗衰老 407
第二节 中医悦容增颜 410
第三节 中医美白祛斑 416
第四节 中医驻颜祛皱 425
第五节 针灸推拿减肥 430
参考文献 435
附录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439
附录2 深圳市成年人、中学生、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442
附录3 王琦教授创立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学说一览表 451
附录4 人体穴位图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