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前言) 1
绪论 伟大的华夏文明 1
一、华夏文明的起源 1
二、道德传统的形成 3
三、道德传统的内涵 9
四、华夏文明的历史命运 12
第一章 睿智哲理 23
第一节 遵天之道 23
一、天道自然 23
二、遵天之道 27
三、阴阳五行 28
四、周期变易 30
第二节 天人合一 33
一、整体思维 33
二、三才之论 35
三、天人合一 37
第三节 中庸之道 41
一、中庸之源 42
二、中庸内涵 43
第二章 政治哲理 50
第一节 社会治理 50
一、社会与政治 50
二、政治哲理 53
第二节 为政方略 63
一、为政以道 63
二、为政以德 65
三、为政以法 71
四、为政以术 76
第三节 史治之鉴 82
一、历史之鉴 83
二、为政通则 91
三、综合兼用 93
第三章 教育与文化 97
第一节 教学为先 97
一、教育之源 97
二、有教无类,安学亲师 99
三、大学之教 103
第二节 道德文化 110
一、蕴含道德的文字 110
二、昭示道德的历史 112
三、教化道德的诗辞 115
四、塑造心灵的音乐 117
五、修心正气的书法 121
六、涵育道德的绘画 123
七、立德于言的文章 126
第四章 传统伦理 129
第一节 伦理溯源 129
一、人伦之源 129
二、伦理的意义 131
三、伦理的演化 134
第二节 家庭伦理 140
一、男女有别 140
二、夫妇有恩 141
三、父子有亲 143
四、长幼有序 146
第三节 社会伦理 147
一、主从之道 147
二、朋友之信 149
第五章 传统道德 151
第一节 传统的道德思想 151
一、道德的内涵 151
二、道德的意义 155
第二节 传统道德范畴 160
一、道德范畴 160
二、道德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 165
第三节 传统的道德教育 169
一、人性之论 169
二、道德之基 174
第六章 立德修行 179
第一节 太上立德 179
一、德本得末 179
二、天佑德者 180
三、积德修行 181
第二节 立德觉心 183
一、觉心以悟 184
二、尊道贵德 188
第三节 笃志修行 190
一、勤而行之 190
二、难行能行 194
三、修而乐之 208
第七章 人与自然 209
第一节 自然和谐 209
一、天地自然 209
二、自然道静 213
第二节 天人和谐 215
一、道法自然 215
二、遵道有为 217
二、天人相和 219
三、身心和谐 225
第三节 生态伦理 229
一、生态自然 229
二、保护自然 231
三、生态伦理 235
第八章 儒家伦理 238
第一节 儒家人物简介 238
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238
二、孔门弟子 240
三、儒家的继承者 243
四、后世儒家 244
第二节 儒家思想简介 248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 248
二、儒家的思想内涵 249
三、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 256
第三节 儒家经典简介 262
一、《四书》简介 262
二、儒家经典《五经》 266
第九章 道家哲理 296
第一节 道家人物简介 296
一、道家始祖—黄帝 296
二、道家的奠基人—老子 297
三、相对论大师—庄子 298
四、黄石公 299
五、魏伯阳 300
六、张道陵 301
七、葛洪 301
八、谭峭 302
九、王重阳 303
十、丘处机 303
第二节 道家思想综述 304
一、道家思想的起源 304
二、道家思想的特点 305
第三节 道家经典简介 310
一、《黄帝阴符经》 310
二、《老子》 312
三、《庄子》 316
四、《黄石公素书》 321
五、《化书》节选 324
第十章 佛家心理 330
第一节 佛家人物简介 330
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330
二、十大弟子 334
三、四大菩萨 337
第二节 佛家思想综述 339
一、佛教的流传 339
二、六祖慧能 346
三、佛教的基本思想 348
四、中国的佛家心理学—禅宗 355
第三节 佛家经典介绍 363
一、《四十二章经》 365
二、《心经》 367
三、《金刚经》 368
四、《六祖坛经》 371
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 377
一、佛教的传入 377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 381
后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