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蛋白质 1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 1
一、蛋白质的组成 1
二、蛋白质的分类 2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氮平衡 2
一、蛋白质消化 2
二、蛋白质吸收 3
三、氨基酸代谢池 3
四、氮平衡 3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4
一、构成人体组织的成分 4
二、构成人体重要生理活性物质,调节生理功能 4
三、供给能量 4
第四节 氨基酸与氨基酸代谢 4
一、氨基酸 4
二、氨基酸代谢 6
第五节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9
一、蛋白质的含量 9
二、蛋白质消化率 9
三、蛋白质利用率 10
四、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1
第六节 蛋白质营养不良与缺乏症 12
一、蛋白质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12
二、蛋白质缺乏病 12
三、蛋白质摄入过多 13
第七节 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 13
一、膳食蛋白质摄入量 13
二、身体测量与体格检查 13
三、生化检验 14
第八节 蛋白质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4
一、蛋白质摄入量 14
二、食物来源 14
第二章 脂类 15
第一节 脂类的分类 15
一、脂肪 15
二、类脂 15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16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16
二、脂类的转运 17
第三节 脂类的生理功能 18
一、脂肪的功能 18
二、磷脂的功能 18
三、胆固醇的功能 19
第四节 脂肪酸 19
一、脂肪酸的分类、结构与理化特性 19
二、必需脂肪酸 20
第五节 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21
一、摄入量 21
二、食物来源 21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22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食物来源 22
一、糖 22
二、低聚糖 23
三、多糖 24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24
一、消化与吸收 24
二、糖代谢 25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28
一、储存和提供能量 28
二、构成机体组织与重要生命物质 28
三、节约蛋白质作用 28
四、抗生酮作用 28
五、解毒作用 29
第四节 血糖生成指数 29
一、血糖 29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29
三、血糖生成指数与血糖的关系 29
第五节 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30
第四章 能量 32
第一节 人体能量消耗 32
一、基础代谢 32
二、体力活动 33
三、食物热效应 34
四、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 34
第二节 人体能量平均需要量的确定 34
一、直接法 34
二、间接法 34
第三节 能量来源与摄入量 35
一、能量的单位 35
二、能量的来源 35
三、能量来源分配 35
四、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36
第五章 矿物质 37
概述 37
第一节 钙 38
一、含量与分布 38
二、吸收、代谢与调节 38
三、生理功能 39
四、缺乏与过量 40
五、营养状况评价 41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41
第二节 磷 41
一、含量与分布 42
二、吸收与代谢 42
三、生理功能 42
四、缺乏与过量 43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43
第三节 钠 43
一、含量与分布 44
二、吸收与代谢 44
三、生理功能 44
四、缺乏与过量 45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45
第四节 钾 45
一、含量与分布 46
二、吸收与代谢 46
三、生理功能 46
四、缺乏与过量 47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47
第五节 镁 47
一、含量与分布 47
二、吸收与代谢 48
三、生理功能 48
四、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49
第六节 铁 49
一、含量与分布 49
二、吸收与代谢 49
三、生理功能 50
四、铁缺乏与过量 51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52
第七节 锌 52
一、含量与分布 52
二、吸收与代谢 53
三、生理功能 53
四、缺乏与过量 54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54
第八节 硒 55
一、含量与分布 55
二、吸收与代谢 55
三、生理功能 55
四、硒缺乏与过量 55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56
第九节 铜 56
一、含量与分布 56
二、吸收与代谢 57
三、生理功能 57
四、铜缺乏与过量 58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58
第十节 碘 58
一、含量与分布 58
二、吸收与代谢 59
三、生理功能 59
四、碘缺乏与过量 59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60
第十一节 铬 60
一、含量与分布 60
二、吸收与代谢 60
三、生理功能 60
四、铬缺乏 61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61
第十二节 氟 61
一、含量与分布 61
二、吸收与代谢 61
三、生理功能 62
四、氟缺乏与过量 62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63
第六章 维生素 64
概述 64
第一节 维生素A 66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66
二、吸收与代谢 67
三、生理功能 67
四、缺乏与过量 68
五、营养水平鉴定 69
六、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70
第二节 维生素D 70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70
二、吸收与代谢 71
三、生理功能 71
四、缺乏与过量 71
五、营养水平鉴定 72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73
第三节 维生素E 73
一、分类与理化性质 73
二、吸收与代谢 74
三、生理功能 74
四、缺乏症与过多症 75
五、营养水平鉴定 75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75
第四节 硫胺素 76
一、理化性质 76
二、吸收与代谢 76
三、生理功能 76
四、硫胺素缺乏 77
五、营养水平鉴定 77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78
第五节 核黄素 78
一、理化性质 78
二、吸收与代谢 78
三、生理功能 78
四、核黄素缺乏 79
五、营养水平鉴定 79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80
第六节 维生素B 6 80
一、理化性质 80
二、吸收与代谢 80
三、生理功能 80
四、维生素B 6缺乏与过量 81
五、营养水平鉴定 81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81
第七节 维生素B 12 82
一、理化性质 82
二、吸收与代谢 82
三、生理功能 82
四、维生素B 12缺乏 83
五、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83
第八节 烟酸 83
一、理化性质 83
二、吸收与代谢 84
三、生理功能 84
四、缺乏与过量 84
五、营养水平鉴定 85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85
第九节 抗坏血酸 86
一、理化性质 86
二、吸收与代谢 86
三、生理功能 86
四、缺乏与过量 87
五、机体营养水平鉴定 88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88
第十节 叶酸 88
一、理化性质 88
二、吸收与代谢 89
三、生理功能 89
四、叶酸缺乏与过量 90
五、营养水平鉴定 90
六、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91
第十一节 泛酸 91
一、结构与理化性质 91
二、生理功能 91
第十二节 胆碱 92
一、理化性质 92
二、生理功能 92
三、胆碱缺乏 93
四、食物来源 93
第十三节 生物素 93
一、理化性质 93
二、生理功能 93
三、缺乏 94
四、食物来源 94
第七章 膳食纤维与水 95
第一节 膳食纤维 95
一、膳食纤维的分类 95
二、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96
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96
四、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97
第二节 水 97
一、水的含量与分布 97
二、生理功能 98
三、水缺乏 98
四、人体水平衡及其调节 99
五、水的需要量 100
第二篇 人群营养 101
第一章 公共营养 101
第一节 公共营养概述 101
一、公共营养的定义和目的 101
二、公共营养的特点 101
三、公共营养的工作范畴 102
第二节 营养调查与监测 108
一、营养调查 108
二、营养调查的设计 110
三、膳食调查 110
四、体格测量与评价 120
五、营养状况的临床检查 127
六、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与评价 128
七、社会营养监测 128
第三节 保证居民营养的政策与措施 132
一、膳食结构 132
二、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 133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34
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37
五、食物强化 139
第四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141
一、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危险性 141
二、营养素需要量的定义和概念 142
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143
四、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 145
五、营养素最高可耐受摄入量(UL)的制定 146
六、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 148
第二章 营养教育 157
第一节 营养教育的有关概念 157
一、营养教育的范畴 157
二、营养教育“四有”特点 158
三、营养信息传播 158
四、行为干预 159
五、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 160
第二节 营养信息传播的理论及应用 162
一、传播的概述 162
二、营养教育的方式 165
三、营养教育方式与信息传播模式的关系 169
第三节 营养信息交流技巧 170
一、提问技巧 170
二、反馈技巧 171
三、非语言传播技巧 172
四、宣传技巧 172
五、营养咨询 175
六、传播技巧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综合应用 178
第四节 营养健康材料制作的步骤 181
一、健康教育材料分三类 181
二、健康教育材料的作用 181
三、影响知识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 181
四、教育材料制作的步骤 181
第三章 不同生理人群营养 183
第一节 孕妇营养 183
一、孕期生理特点 183
二、孕期的营养需要 184
三、营养不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188
四、孕期膳食指南 189
五、妊娠并发症的营养治疗 191
第二节 乳母营养 195
一、产妇营养 195
二、泌乳生理 197
三、乳母的营养需要与膳食指南 199
四、增加母乳分泌量的方法 203
第三节 婴儿营养 204
一、婴儿的生理特点 204
二、婴儿的营养需要 205
三、合理喂养指南 207
四、婴儿辅助食品 210
五、婴儿配方奶粉 211
六、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及喂养 213
七、常见营养缺乏病防治 215
第四节 幼儿营养 216
一、幼儿生理特点 216
二、幼儿的营养需要 218
三、幼儿的膳食原则和喂养指南 221
四、常见营养缺乏病防治 224
第五节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 227
一、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227
二、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228
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原则及膳食指南 231
第六节 儿童少年营养 233
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233
二、营养需要及常见营养问题 234
三、膳食原则及膳食指南 238
四、健康饮食行为 241
第七节 老年人营养 243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244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245
三、老年人的膳食原则及膳食指南 248
第四章 特殊条件人群营养 250
第一节 高温环境营养 250
一、高温环境对消化、食欲的影响 250
二、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251
三、高温环境作业营养素建议摄入量 253
四、高温环境作业人员营养保障措施 254
第二节 低温环境营养 256
一、低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257
二、低温环境工作人员营养需要与保障 257
第三节 高原环境营养 259
一、高原环境特点 259
二、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与营养代谢的影响 259
三、高原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需要与保障 262
第四节 放射性工作人员营养 263
一、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263
二、营养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265
三、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 265
四、放射损伤的营养治疗 266
第五节 航空航天营养 266
一、航空对人体的影响 266
二、飞行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268
三、飞行员的营养需要与营养保障 269
四、航天特点及对人体影响 270
五、航天员的营养需要 273
第六节 矿工营养 276
一、主要职业危害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76
二、矿工的合理营养与膳食 277
第七节 航海和潜水人员营养 278
一、航海环境的特点 278
二、航海因素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280
三、航海人员的营养需要与营养素建议摄入量 280
四、航海食品 281
五、潜水作业特点 283
六、潜水作业对潜水人员营养代谢的影响 283
七、潜水人员的营养需要与营养素建议摄入量 284
第八节 职业接触人员营养 285
一、职业接触特点 285
二、营养素与毒物的相互影响 285
三、铅作业人群的营养和膳食 287
四、苯作业人员的营养 288
第九节 运动员营养 289
一、体育运动与健康关系 289
二、合理营养与体能 289
三、运动员营养代谢及需要 290
四、运动员合理营养与饮食措施 294
五、不同专项运动员的营养需要与特点 296
六、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应注意的饮食问题 296
七、减体重的膳食营养 297
第三篇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 299
第一章 食物营养 299
第一节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 299
一、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 299
二、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 300
第二节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300
一、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301
二、谷类的营养成分 301
三、加工、烹调及贮存对谷类营养素的影响 302
第三节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303
一、豆类营养价值 303
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305
第四节 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305
一、蔬莱、水果的营养成分 305
二、加工烹调对蔬菜、水果营养价值的影响 306
第五节 畜、禽肉及鱼类营养价值 307
一、畜肉类的营养价值 307
二、禽肉类的营养价值 308
三、鱼类的营养价值 308
四、加工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 309
第六节 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309
一、奶的营养价值 309
二、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310
第七节 蛋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 311
一、蛋的结构 311
二、蛋的营养价值 311
三、加工烹调对蛋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312
第二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313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313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313
二、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313
第二节 食物中毒 314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314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314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314
第三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315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315
二、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316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 318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319
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319
第四节 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319
一、赤霉病麦中毒 319
二、霉变甘蔗中毒 320
第五节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320
一、河豚鱼中毒 320
二、毒蕈中毒 321
三、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322
四、四季豆中毒 322
五、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323
第六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323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323
二、亚硝酸盐中毒 324
第七节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和调查处理 325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325
二、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326
第三章 食品卫生与管理 327
一、食品天然有毒有害成分 327
二、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327
三、食品污染物 327
第一节 食品污染的分类 327
一、生物性污染 327
二、化学性污染 327
三、放射性污染 328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328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328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329
三、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330
四、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332
五、近年的微生物污染事件 336
第三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341
一、农药残留 341
二、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 342
三、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及其预防 344
四、多环芳族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345
五、杂环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346
六、近年食品中化学污染事件简介 347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 349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 349
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 349
三、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350
四、新型食品添加剂 351
第五节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351
一、概念 351
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 352
三、食品卫生标准 352
四、GMP与HACCP 353
第四篇 临床营养 355
第一章 概述 355
第一节 临床营养的概念 355
一、临床营养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355
二、营养不良的定义和分类 356
第二节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调查和评价 357
一、膳食调查与评价 357
二、人体测量 358
三、实验室检查 360
四、综合评定 363
第二章 医院基本膳食 367
第一节 概述 367
一、医院基本膳食的定义 367
二、医院基本膳食的种类 367
第二节 普通膳食 367
一、定义 367
二、适用范围 367
三、饮食原则和要求 367
第三节 软饭 368
一、定义 368
二、适用范围 368
三、饮食原则和要求 368
第四节 半流质膳食 368
一、定义 368
二、适用范围 369
三、饮食原则和要求 369
第五节 流质膳食 369
一、流质膳食 369
二、清流质膳食 370
三、冷流质膳食 370
第三章 治疗、试验和代谢膳食 371
第一节 治疗膳食 371
一、定义 371
二、常用治疗膳食和使用范围 371
第二节 试验膳食 379
一、定义 379
二、隐血试验膳食 379
三、肌酐试验膳食 379
第三节 代谢膳食 380
一、定义 380
二、试验要求 380
三、临床应用 380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383
第一节 概述 383
一、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83
二、营养素的吸收 385
三、消化道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点 387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 387
一、病因、发病机制 388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88
三、临床治疗 388
四、饮食治疗 389
第三节 胃炎 389
一、病因、发病机制 389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90
三、急性胃炎的饮食治疗 390
四、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 391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391
一、病因、发病机制 391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92
三、饮食治疗 392
第五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 393
一、病因、发病机制 393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94
三、饮食治疗 394
第六节 脂肪痢 394
一、病因、发病机制 394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95
三、饮食治疗 395
第七节 炎性肠病 395
一、病因、发病机制 395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96
三、饮食治疗 396
第八节 便秘 397
一、病因、发病机制 397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98
三、饮食治疗 398
第九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 399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399
二、营养相关问题 399
三、饮食治疗 399
第十节 憩室病 399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399
二、饮食治疗 399
第十一节 脂肪肝 40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00
二、临床表现 400
三、营养治疗 400
第十二节 肝硬化 401
一、病因 401
二、代谢障碍及临床表现 402
三、营养治疗 402
第十三节 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 40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03
二、病理变化及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04
三、营养治疗 404
第十四节 胆囊炎和胆石病 407
一、胆囊炎 407
二、胆石症 409
第十五节 胰腺炎 410
一、急性胰腺炎 411
二、慢性胰腺炎 412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第二节 营养不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14
一、呼吸系统疾病对呼吸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414
二、呼吸通气调节反射减弱 415
三、肺结构改变 415
四、肺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415
五、营养物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415
六、营养不良的原因 416
七、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营养不良的危害 416
八、呼吸功能不全的营养治疗原则和基本方法 416
第三节 肺炎 417
一、病因、发病机制 417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17
三、饮食治疗 417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418
一、病因、发病机制 418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18
三、饮食治疗 418
第五节 慢性支气管炎 419
一、病因、发病机制 419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19
三、饮食治疗 419
第六节 哮喘 420
一、病因、发病机制 420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21
三、饮食治疗 421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22
一、病因、发病机制 422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422
三、饮食治疗 422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424
第一节 高脂血症 424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424
二、饮食营养因素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25
三、饮食治疗 426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42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26
二、饮食营养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 427
三、饮食治疗 429
第三节 心肌梗死 42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29
二、饮食治疗 430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43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30
二、饮食治疗 431
第五节 高血压 4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31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432
三、饮食营养因素及高血压 433
四、饮食治疗 433
第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435
一、肾脏的功能 435
二、肾功能不全时营养代谢的变化 435
三、肾脏病人营养评价常用方法和指标 435
四、肾脏病人营养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437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438
一、概述和临床表现 438
二、饮食治疗 439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440
一、概述及临床表现 440
二、饮食治疗 440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441
一、概述 441
二、营养治疗 442
第四节 肾孟肾炎 442
一、概述 442
二、营养治疗 443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443
一、分期及临床表现 443
二、饮食治疗 444
第六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445
一、概述 445
二、临床分期 445
三、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 445
四、各系统临床表现 445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异常代谢 446
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治疗的目的 447
七、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治疗 447
第七节 透析治疗 451
一、透析指征 451
二、血液透析营养治疗 451
三、腹膜透析营养治疗 452
第八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饮食营养 453
第一节 糖尿病 453
一、糖尿病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 453
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453
三、饮食营养因素与糖尿病关系 454
四、糖尿病的代谢变化 454
五、临床表现与主要并发症 454
六、饮食治疗原则 454
七、食品交换份的概念和应用 456
八、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和应用 457
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饮食治疗 457
十、妊娠糖尿病与饮食治疗 458
十一、糖尿病肾病与饮食治疗 458
第二节 痛风 459
一、痛风的概念、病因 459
二、发病机制和嘌呤的代谢 459
三、痛风的诱发因素和主要临床表现 460
四、痛风饮食治疗 461
五、常用食物的嘌呤含量和食物选择 461
第三节 肥胖 462
一、概念 462
二、肥胖的评价指标和诊断标准 462
三、病因 462
四、饮食营养因素和肥胖的关系 463
五、肥胖的主要临床表现 464
六、肥胖的主要并发症 464
七、肥胖的饮食治疗 464
第四节 代谢综合征 466
一、概念 466
二、饮食营养因素以及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 466
第五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467
一、概述 467
二、临床症状 467
三、饮食治疗 467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68
一、概述 468
二、临床表现 468
三、营养代谢 469
四、营养治疗目的 469
五、营养治疗 469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70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70
二、饮食治疗 471
第八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471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71
二、饮食治疗 472
第九节 低血糖 472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72
二、饮食治疗 472
第十节 肾上腺皮质增多症 472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72
二、饮食治疗 473
第十一节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73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73
二、饮食治疗 473
第十二节 嗜铬细胞瘤 473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74
二、饮食治疗 474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475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475
一、概述 475
二、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475
三、临床症状 475
四、实验室检查 476
五、营养治疗 476
六、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营养宣传教育 476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476
一、概述 476
二、病因 476
三、临床症状 477
四、营养治疗 477
第三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77
一、概述 477
二、发病机制 477
三、病因 477
四、临床症状 478
五、营养治疗 478
第四节 急性白血病 478
一、概述 478
二、病因 479
三、临床症状 479
四、营养治疗 479
第十章 外科疾病与饮食营养 480
第一节 外科营养的重要性 480
一、饥饿、应激状态机体代谢变化 480
二、营养不良的分类 481
三、术前营养不良原因 482
四、术前营养治疗适应证 482
五、术前营养治疗开始时间 482
六、术前营养治疗原则 483
七、术后营养治疗 483
八、外科患者摄取营养的途径 484
第二节 各种常见疾病术后的营养治疗 485
一、口腔疾病术后 485
二、扁桃体切除术后 485
三、全喉切除术后 485
四、一般腹部术后 485
五、直肠、肛门术后 485
六、胃大部切除术后 486
七、小肠切除术后 487
八、肝胆手术后 488
九、胰腺手术后 490
十、妇产科术后 491
十一、颅脑手术后 491
十二、心外科术后 492
十三、胸外科术后 492
第三节 烧伤 492
一、烧伤后的代谢变化 492
二、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 494
三、烧伤病人营养需要量 494
四、烧伤的肠内营养治疗的指征 495
五、烧伤病人营养监测和评估 496
第四节 肾移植 496
一、术前营养不良对肾脏移植结果的影响 496
二、术前营养不良的原因 496
三、术前营养治疗的途径和方法 497
四、术后营养治疗的途径和方法 497
五、术后恢复期的营养治疗 498
六、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膳食治疗 498
七、膳食注意事项 498
第十一章 肿瘤与饮食营养 499
一、营养与肿瘤的关系 499
二、化疗病人与饮食营养 502
第十二章 传染病的营养治疗 505
第一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505
一、概述 505
二、病毒性肝炎发病途径及预防 506
三、主要病理变化 506
四、临床分型及症状 506
五、急性肝炎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507
六、营养治疗 507
七、慢性肝炎 508
第二节 肺结核 509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509
二、营养治疗 509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510
一、病因 510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510
三、营养治疗 510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511
一、病因 511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511
三、营养治疗 511
第十三章 儿科疾病与饮食营养 512
第一节 儿科常用膳食 512
一、基本膳食 512
二、治疗膳食 513
第二节 小儿糖尿病营养治疗 514
一、营养治疗原则 514
二、营养治疗 514
三、儿童糖尿病营养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5
第三节 婴幼儿腹泻营养治疗 515
一、营养治疗原则 515
二、营养治疗 515
第四节 小儿心衰营养治疗 516
一、临床主要治疗 516
二、营养治疗 516
第五节 急性肾炎营养治疗 517
一、营养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 517
二、营养治疗 517
第六节 肾病综合征营养治疗 518
一、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518
二、营养治疗目的和原则 518
三、营养治疗方法和程序 518
第七节 苯丙酮尿症营养治疗 519
第八节 婴幼儿少年型重症肌无力 521
一、病因和临床表现 521
二、营养治疗 521
第九节 小儿癫痫 522
一、概述 522
二、病因 522
三、一般治疗及营养治疗 522
第十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营养治疗 522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基本发病机制 523
二、临床主要表现 523
三、临床治疗 523
四、营养治疗 523
第十一节 半乳糖血症 524
一、临床表现 524
二、营养治疗 524
第十四章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525
第一节 肠内营养支持 525
一、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525
二、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证 526
三、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527
四、常用肠内营养制剂及使用方法 528
五、肠内营养的监控 530
第二节 肠外营养支持 531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531
二、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证 531
三、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532
四、常用肠外营养制剂 533
五、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液的配制与实施方法 534
六、肠外营养的监控 534
第十五章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537
第一节 食物过敏 537
一、定义 537
二、原因 537
三、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 537
四、分类及临床症状 538
五、诊断 538
六、危险因素 538
七、营养防治方法 539
第二节 乳糖不耐受 540
一、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 540
二、诊断 540
三、营养治疗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