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跨国公司与技术转移理论——理论视角 1
跨国公司概述 1
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当代跨国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6
跨国公司理论 13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 13
发展中国家学习成长理论 20
跨国公司理论评述 28
国际技术转移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30
技术的概念 30
技术转移的概念 34
国际技术转移现状、特点和趋势 36
技术转移理论 43
技术转移机理 43
技术转移作用理论 49
技术转移理论评述 55
第二章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现实视角 57
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 57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投资质量提高 57
投资、合作方式多样化、系统化,独资倾向明显,控制加强 60
跨国公司间结成战略联盟 66
跨国公司向我国技术转移状况 68
我国技术引进现状 68
跨国公司向我国技术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70
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状况 71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动因 71
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战略意义 73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发活动的特征 74
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活动特点 78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80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 80
我国吸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83
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质量不高、溢出不明显 90
跨国公司及其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构成威胁 92
第三章 北京引进外资政策分析——历史视角 95
我国吸引外资政策的三个阶段 95
起步阶段(1979—1991):单纯引进资金为主 95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1):引进资金到引进技术、管理经验 97
全球化阶段(加入WTO之后):从引进到自主创新 100
现阶段北京市吸引外商投资和技术转移的政策 102
国家级优惠政策 102
北京市地方优惠政策 111
吸引外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118
超国民待遇引发战略危机 118
单纯优惠政策与吸引外资目标背离 119
区域间灰色竞争、各自为政,破坏了统一的战略部署 123
北京市外资引进政策评价 127
第四章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北京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视角 130
跨国公司对北京技术转移的一般分析 130
跨国公司对京技术转移的新特点 130
理性看待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138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北京汽车产业的影响 143
北京汽车产业现状 143
跨国公司对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145
以跨国公司促进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151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154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54
外资给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风险 158
发展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 162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的影响 167
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68
外资药企的负面影响 173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80
第五章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首都科技创新能力分析——竞争视角 187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因素 187
首都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 189
科技资源优势 189
科技能力优势 193
科技区位优势 196
首都科技创新能力劣势 198
科技创新系统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缺陷 198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建立 199
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200
科技产业化能力与基础薄弱 201
思想与制度方面的缺陷 202
研发国际化是首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机遇 204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聚集北京,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学习机会 205
国际研发机构集聚效应对提升北京科技能力的影响 208
研发国际化对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211
技术挤出,蚕食技术创新能力 211
技术控制,威胁经济安全 213
技术锁定,固化经济附属地位 215
第六章 研发国际化北京科技创新战略——未来视角 218
国内外竞争态势对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 218
研发国际化发展对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需求 218
首都城市国际功能的变化对科技创新的要求 221
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转变对科技创新的要求 222
北京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对科技创新的要求 224
应对研发国际化,北京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228
北京科技发展战略定位——打造国际创新枢纽城市 229
国际创新枢纽城市的功能定位 234
北京建设国际创新枢纽城市的基础条件 241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新经济资源中心 241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技术创新中心 242
北京是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242
北京具有蓬勃发展的创新集群 242
第七章 研发国际化北京科技创新战略举措——政策视角 244
战略举措的基点 244
基点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制定战略举措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244
基点二:形成区域协同竞争力应对已经升级的国际竞争挑战 247
北京自主创新能力主要问题分析 247
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247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 248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251
完善政府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体制 251
尽快出台智力要素分配指导原则 252
完善技术创新政策 252
完善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253
完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 254
促进创新集群发展 256
北京创新集群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56
发展企业技术联盟促进创新集群发展 258
完善创新集群发展环境 260
促进区域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264
针对北京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建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264
推进北京建设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265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267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