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 世界佛教通史 第3卷 中国汉传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6世纪》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道儒主编;伟道儒,李利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6170250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第一章 汉代佛教 8

第一节 汉代社会与佛教 8

一 经略西域与佛教入华 9

二 独尊儒术与“三玄” 10

三 生死观念与轮回解脱 13

第二节 从西域到内地的初传 16

一 龟兹和于阗佛教 16

二 初传汉地的史实与意义 18

三 汉明帝时期的佛教 21

第三节 汉末佛教的快速发展 27

一 汉桓帝与信仰格局的演变 27

二 寺院与佛教社会普及 31

三 汉代译经综览 34

第四节 安世高的传教与译经 38

一 传教事迹与意义 38

二 译经概述 42

三 《阴持入经》与小乘教义 44

四 《安般守意经》及其影响 47

第五节 支娄迦谶的大乘译籍 53

一 译经概述 53

二 《道行经》与大乘佛教的共性 55

三 《般舟三昧经》与西方净土信仰 59

四 《兜沙经》华严学说的基本特点 60

第二章 三国时期佛教 64

第一节 魏国佛教 64

一 魏国社会与佛教 64

二 佛经翻译概述 67

三 朱士行西行求经 71

第二节 吴国佛教 73

一 《法句经》与翻译理论 73

二 支谦传教与译经 76

三 康僧会传教与译经 85

第三章 西晋佛教 94

第一节 西晋社会与佛教 94

一 佛教多途径社会普及 94

二 关于因果报应的讨论 98

三 传教弘法名僧诸相 101

第二节 西晋译经概述 104

一 洛阳的安法钦、法力、法炬 104

二 陈留的竺叔兰、无罗叉 105

三 广州的彊梁娄至 105

四 长安的帛法祖、支法度、若罗严、聂承远、聂道真 106

第三节 竺法护的译经事业 107

一 生平事迹与译经概述 107

二 华严类译籍剖析 110

第四章 东晋时期北方佛教 118

第一节 东晋北方社会与佛教 118

一 石虎与后赵佛教 119

二 苻坚与前秦佛教 122

三 姚兴与后秦佛教 124

四 佛教艺术的初期发展 126

第二节 佛图澄弘教及其成效 131

一 佛图澄的灵异布道 131

二 竺僧朗的福业兴教 138

三 竺法雅以及“格义”略析 140

第三节 道安弘法实践与多种贡献 142

一 道安的行履思想 143

二 道安的多方面贡献 147

第四节 鸠摩罗什及其经典翻译 160

一 生平事迹 161

二 重要译籍简介 166

第五节 鸠摩罗什主要弟子 170

一 罗什弟子群概况 170

二 僧肇及其《肇论》 174

第五章 东晋时期南方佛教 183

第一节 东晋社会与佛教 183

一 皇室、贵族的奉佛事迹 183

二 名僧行履与思想 187

三 比丘尼及其传教活动 200

第二节 士族名士的护佛奉法观 203

一 孙绰的《喻道论》 203

二 郗超的《奉法要》 209

第三节 庐山慧远及其僧团 213

一 慧远生平与寺院建设 213

二 《沙门不敬王者论》 217

三 慧远僧团群僧诸相 221

第四节 佛陀跋陀罗与《华严经》 224

一 佛陀跋陀罗及其译经 224

二 晋译《华严经》的基本内容 227

第五节 法显与晋宋之际的求法活动 238

一 晋宋之际的求法活动 238

二 法显及其西行求法 241

第六章 北朝佛教 250

第一节 北朝时期佛教的输入 251

一 北朝社会的基本状况 251

二 北朝时期的西域佛教 253

三 北朝时期内地与域外的佛教交往 258

四 北朝时期输入的主要佛教思想 262

第二节 北朝官方对佛教态度的演变 265

一 北魏初期的政教关系 265

二 北魏太武帝灭佛 268

三 北魏文成帝兴佛 272

四 文成帝之后的北魏诸帝与佛教 274

五 北齐诸帝与佛教 278

六 北周武帝灭佛 279

七 北周宣、静帝兴佛 283

八 北朝佛教管理制度的演变 283

第三节 北朝时期佛教在各阶层的传播 289

一 僧尼队伍的不断壮大及其佛教活动的开展 289

二 佛教在统治集团中的传播 290

三 佛教在文人中的传播 294

四 佛教在民众中的传播 295

五 佛教在民间的非正统化与疑伪经的出现 298

六 佛教在农民起义中的变异 307

第四节 北朝佛教的社会化趋向 311

一 僧团建设 311

二 寺院经济的发达 312

三 慈善事业的发展 315

四 各种世俗佛教组织的建立 317

第五节 北朝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涉 319

一 佛教与道教的斗争 320

二 北朝佛教与儒教的冲突 322

三 三教关系的发展趋势 324

第六节 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326

一 佛教文学建树 326

二 佛教艺术创作 327

三 佛教史学 332

四 佛教翻译学 334

第七章 南朝佛教 337

第一节 域外佛教向南朝的输入 337

一 南朝社会与文化 337

二 南朝时期的古印度佛教 347

三 南朝时期佛教向内地输入的基本途径 352

四 南朝佛教的对外交往 356

五 南朝时期输入南方的主要佛教思想 360

六 南朝时期输入的佛教在华的变化 364

第二节 南朝的政教关系 369

一 南朝宋的政教关系 369

二 南朝齐的政教关系 374

三 南朝梁的政教关系 378

四 南朝陈的政教关系 383

第三节 梁武帝主导下的佛教变革 385

一 《断酒肉文》 385

二 制定忏法与创办法会 387

三 创制佛教音乐 388

第四节 南朝佛教在各阶层的传播 391

一 佛教在统治集团中的传播 391

二 佛教在文人中的传播 395

三 佛教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 397

四 疑伪经的出现 399

第五节 南朝的三教关系 400

一 佛教和儒家的关系 400

二 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405

三 儒、道合流对佛教的影响 413

第六节 南朝的佛教文化 416

一 佛教语言观与文学 416

二 佛教艺术 421

三 佛教史学 426

四 佛教的翻译学与目录学 429

第七节 南朝佛教事务管理和社会化发展 431

一 僧籍制、僧官与寺职 431

二 寺院的经济概况 436

三 佛教寺院文化事业的兴盛 439

四 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 442

五 世俗佛教组织:“社邑”与民营寺 443

六 佛教的戒律、新规 444

第八章 佛教的南北交流与广泛传播 448

第一节 南北方的政治关系与文化交往 448

一 南北方的政治关系 448

二 南北方的交通 452

三 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454

四 南北方的文化交往 457

第二节 南北方佛教的交往与不同发展趋向 461

一 南北朝时期高僧的分布 461

二 南北朝时期高僧游锡 462

三 南北方佛教的不同发展趋向 469

第三节 佛教义学的兴起及其传播 473

一 涅槃学派 473

二 毗昙学派 478

三 成实学派 485

四 俱舍学派 496

五 地论学派 501

六 摄论学派 509

七 三论学派 516

八 律学 520

九 禅学 527

第四节 佛教信仰的兴起与传播 535

一 观音信仰的普及 535

二 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起 548

三 弥陀信仰的兴盛 552

四 因果报应信仰的传播 556

五 地狱信仰的流行 557

六 神通信仰的流行 560

参考文献 564

后记&魏道儒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