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九针的起源和发展 1
2.古今中外文献对九针的记载 3
2.1 《黄帝内经》记载 3
2.2 《针灸摘英集》记载 8
2.3 《针灸素难要旨》记载 9
2.4 《类经图翼》记载 11
2.5 《针灸大成》记载 13
2.6 《医宗金鉴》记载 14
2.7 《针灸传真》记载 16
2.8 《针灸学简编》记载 18
3.中国中医研究院关于仿古九针的考证 20
3.1 镵针 20
3.2 圆针 20
3.3 鍉针 21
3.4 锋针 22
3.5 铍针 22
3.6 圆利针 22
3.7 毫针 23
3.8 长针 23
3.9 大针 23
4.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有关九针的论述 24
4.1 镵针 24
4.2 圆针 24
4.3 鍉针 24
4.4 锋针 24
4.5 铍针 24
4.6 圆利针 25
4.7 毫针 25
4.8 长针 26
4.9 大针 26
5.日本针灸文献中的九针图 26
6.新九针概述 28
6.1 新九针的问世 28
6.2 新九针的组成 29
6.3 新九针针具的持针方法 31
6.4 新九针基本功练习 32
6.5 新九针针具针法介绍 35
6.6 新九针疗法的施针取穴及针具配伍原则 51
6.7 研究九针的必要性 53
附录 新九针衍生针具针法介绍 55
各论 59
1.支气管哮喘 59
2.支气管炎 60
3.头痛 62
4.感冒 64
5.急性胃肠炎 65
6.慢性胃炎 66
7.胃下垂 67
8.胃、十二指肠溃疡 68
9.胆囊炎、胆石症 69
10.痢疾 71
11.便秘 72
12.失眠 73
13.癔症 74
14.癫痫 76
15.高血压 77
16.冠心病 78
17.咽炎 79
18.慢性鼻炎 80
19.鼻出血 81
20.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82
2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84
22.神经衰弱 86
23.面肌痉挛 87
24.三叉神经痛 88
25.痿证 89
26.坐骨神经痛 90
27.风湿性关节炎 92
28.类风湿性关节炎(附:关节腔积液) 93
29.肩关节周围炎 96
30.颈椎病 97
31.肱骨外上髁炎 99
32.腱鞘炎 100
33.急性乳腺炎 101
34.乳腺增生 103
35.落枕 104
36.腱鞘囊肿 105
37.足跟痛 106
38.急性扭挫伤(踝、膝、腰、腕) 107
39.颈肩肌劳损 109
40.静脉炎 110
41.下肢静脉曲张 111
4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13
43.急性淋巴管炎 114
44.鸡眼 115
45.手、足癣 116
46.带状疱疹 117
47.疣(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118
48.脱发 120
49.荨麻疹 121
50.神经性皮炎 122
51.白癜风 124
52.麦粒肿 125
53.酒渣鼻 126
54.痤疮 127
55.黄褐斑 129
56.脱肛 130
57.痔疮 131
58.肛裂 133
59.阳痿 134
60.遗尿 135
61.前列腺炎 136
62.肾炎 137
63.月经不调 139
64.痛经 141
65.外阴白斑 142
66.肛门湿疹 143
67.肛瘘 144
68.牙痛 145
69.耳鸣、耳聋 146
70.急性结膜炎 147
71.化脓性中耳炎 148
72.流行性腮腺炎 149
73.眼睑下垂 150
74.近视 151
75.产后腹痛 152
76.产后乳少 153
77.小儿消化不良 154
78.产后身痛 155
79.胎位不正 156
80.梨状肌综合征 157
81.慢性腰部劳损 158
82.腰椎间盘突出症 159
83.胃神经官能症 160
84.尿潴留 161
85.肥胖症 162
86.腋臭 163
87.粉瘤 164
88.疖、痈 165
89.直肠息肉 166
90.子宫后位 166
91.子宫脱垂 167
92.内耳眩晕症 168
93.肋间神经痛 169
94.婴幼儿腹泻 170
95.小儿惊厥 171
96.滞产 172
97.白带 172
98.慢性盆腔炎 173
99.腓肠肌痉挛 174
100.功能性子宫出血 175
101.高热 176
102.痉症 177
103.晕厥 177
104.休克 178
105.膈肌痉挛 179
106.一氧化碳中毒 180
107.中暑 181
108.食物中毒 182
109.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83
附录 针灸基本知识简介 185
1 经络 185
1.1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185
1.2 经络的循行与分布 186
1.3 经络的生理功能 193
1.4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94
2 腧穴 196
2.1 腧穴的概念 196
2.2 腧穴的分类 196
2.3 腧穴的作用 196
2.4 腧穴的定位方法 197
2.5 特定穴 200
2.6 常用腧穴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