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王国维叙论 3
第一章 与叔本华的学术渊源 3
一 东文学社遇伯乐 3
二 以康德哲学为先导 7
三 “无用之学”与“有用之学” 9
四 两颗灵魂不期邂逅 14
五 步入甲骨学之路 19
第二章 人本忧思与学理再创 23
一 同一意志与独自解脱 23
二 天才的灵魂之苦 25
三 劝世之意与学术警告 27
四 学理上的自我冲突 31
五 苛求的学术批评 33
六 疲于哲学而移于文学 36
七 中西诗学之交融 38
第三章 《宋元戏曲考》之本意 43
一 人间第一耽离别 43
二 整理编撰戏曲文献 44
三 与伯希和相识 47
四 《人间词话》的学术地位 50
五 探戏曲之源流 52
六 《宋元戏曲考》之考 56
七 元剧与中国近代文学 60
第四章 辛亥东渡与学术转向 64
一 诗词:情感与思想之晴雨表 64
二 “返经信古”重考据 66
三 礼制本末之考辨 70
四 《流沙坠简》与《后序》之价值 73
五 与司马迁唱反调 76
六 《殷虚书契考释》的历史误会 78
七 哈同园与“二重证据法” 80
八 《殷周制度论》轰动学界 84
第五章 “南斋之命”与学术独立 87
一 《观堂集林》之永恒价值 87
二 坚辞北大之聘请 92
三 人生逆境与学统自觉 96
四 深剖细论道统与学统 103
五 “甲子之变”与“设帐授徒” 107
第六章 学冠清华国学研究院 109
一 入校之曲折经历 109
二 “收召魂魄 重理旧业” 113
三 寻购典籍 不负众望 115
四 学术演讲新见迭出 117
五 “老”·学术与“辫子” 118
六 讲授范围与风格 121
七 最早提出“美育”的人 125
八 蒙古史与西北史地研究的卓越成就 127
第七章 最后的岁月与学术辉煌 131
一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史新证》 131
二 沉甸甸的著述 135
三 以学术为生命 137
四 最大的精神打击 139
五 最后的岁月 143
六 湖水如镜映千秋 147
七 国际学界同声哭 151
第八章 与罗振玉的学术交往 153
一 “罗王之学”举世公认 153
二 罗振玉慧眼识珠 154
三 “差喜平生同一癖” 157
四 “罗王”的学术合作 159
五 你中有我与我中有你 164
六 由学术交往至儿女亲家 167
七 断交与“遗折” 171
卷二 陈寅恪叙论 177
第一章 义宁之学与家学渊源 177
一 家族宛如巍峨之丰碑 177
二 先祖为中医世家 179
三 陈宝箴:封疆大吏与诗文大家 180
四 陈三立:同光体诗派领袖 185
五 陈衡恪:声名显赫之大书画家 189
六 诗词翰墨 人人皆能 193
第二章 《论再生缘》之“再生” 195
一 油印本与余英时之《书后》 195
二 郭沫若以补课之心情开始阅读 197
三 郭聋陈瞽论端生 199
四 《再生缘》的思想与艺术 201
五 诗心史笔熔一炉 204
第三章 清华园的学术生活 207
一 筹建伊始聘导师 207
二 独特的授课方式 210
三 不平静的清华园 212
四 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 215
五 文史哲三系合聘教授 218
第四章 不古不今之学 222
一 不古不今与又古又今 222
二 “三源流说”之学术纲领 225
三 对李唐势力兴衰之析论 228
四 李唐氏族之论引起学界轰动 231
五 关中本位政策问题之独见 234
六 种族与文化两大核心思想 237
第五章 佛教史研究 243
一 《金刚经》翻译错讹多 243
二 佛教史的思想史之价值 245
三 考证释疑 探因觅踪 249
四 辨析真伪 细中见大 252
五 中印文化 交融探源 257
六 订正千年误舛 259
七 佛教与中土文学之关系 263
第六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上) 267
一 痛哭古人 留赠来者 267
二 著书唯剩颂红妆 269
三 行谊操守与人格自尊 270
四 性情激烈 坚毅狷介 275
五 言情唱和 互吐心曲 276
六 钱柳性格差异比较 281
第七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下) 288
七 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 288
八 异代知己与理性判断 291
九 古典与今典相互映照 296
十 考证使“真理不能磨灭” 300
十一 心血之凝聚 志向之所寄 302
十二 于习见之材料中提出新解释 305
十三 史识渊博深邃 考释精微绝伦 307
第八章 与文化学术共命同尽 311
一 学术成果最丰硕之日子 311
二 深层的爱国情怀与人格之魂 314
三 欲著辨亡还阁笔 316
四 《文通》《文通》何其不通 318
五 《挽词并序》之真知灼见 322
第九章 学界巨子 326
一 “一代宗师”之称誉 326
二 “国宝”称谓之由来 327
三 卓越之成就与精进之方法 331
第十章 学术灵魂与精神人格 339
一 灵魂与人格建构 339
二 至死不屈的学术人格宣言 343
三 陈氏生命史是一部滴血的灵魂史 346
四 陈氏对我们的启示 347
第十一章 “托命之人”蒋天枢 349
一 文化神州丧一身 349
二 藏山付托不须辞 350
三 “程门立雪”添续篇 353
四 不负重托薪火传 355
五 蒋子凸现非偶然 358
跋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