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教程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787500924470
  • 页数:61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武术运动概述 1

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 1

一、武术的沿革与辨析 1

二、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 2

三、武术的体育属性 3

四、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3

第二节 武术的特点 4

一、武术的技击特点 4

二、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 5

(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 5

(二)刚健有为的民族文化精神 6

(三)注重和谐 6

(四)注重形神兼备 6

(五)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 7

(六)既重外练又重内练 7

(七)多种拳种并存 7

第三节 武术的价值 9

一、武术的健身价值 9

二、武术的技击价值 10

三、武术的观赏价值 10

四、武术的教育价值 11

五、武术的经济价值 12

第四节 武术的流派与分类 13

一、关于武术流派的不同说法 13

二、现代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15

(一)按照功能分类 15

(二)按照运动形式分类 16

第五节 武术理论的基本范畴 20

一、武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0

二、武术理论的知识结构 21

(一)基础理论 21

(二)技术理论 22

(三)应用理论 22

三、武术的相关学科构成的知识层面 23

(一)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23

(二)武术与现代学科 24

第六节 我国武术工作的基本任务 24

一、加强武德修养,提高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25

二、以全民健身为纲,推动社会化群众习武健身活动 25

三、加大竞技武术的改革力度,坚持竞技武术走向奥运 26

四、培养和形成武术市场,促进武术产业化 27

五、继承和发展相结合,走21世纪武术创新之路 28

第二章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30

第一节 武术的来源 30

一、原始部落战争对武术形成的作用 30

二、古代军事技术与武术的关系 31

第二节 古代武术的发展 32

一、古代武术的发生 32

二、古代武术的发展 33

三、古代武术的定型 35

第三节 近代武术 38

一、西方文化的进入与《中华新武术》 38

(一)西方文化进入的背景 38

(二)中西结合的产物——《中华新武术》 38

(三)《中华新武术》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 39

二、社会与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9

(一)抵御外侮练拳习武 39

(二)反清反帝传教练拳 40

(三)拳会结社兴学体育 40

(四)国术系统也讲体育 40

第四节 当代武术的现状与走向 41

一、国内武术的兴旺发展 41

(一)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的健身武术 41

(二)以提高套路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竞技武术 42

(三)以发掘、继承为特点的传统武术 44

(四)“技击”武术的复兴 45

(五)武术的科学研究 46

(六)武术教育机构与人才培养 47

二、武术推向世界与世界接纳武术 48

(一)竞技武术国际化的逐步实现 48

(二)世界已经接纳武术 49

第三章 拳术 50

第一节 长拳 50

一、概说 50

(一)规定套路 50

(二)自选套路 51

二、技法特点 51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54

(一)手型 54

(二)步型 54

(三)手法 56

(四)步法 57

(五)腿法 58

(六)跳跃 62

(七)平衡 66

(八)跌扑滚翻 68

四、基础练习 70

五步拳 70

五、教学要点 72

第二节 太极拳 73

一、概说 73

二、技法特点 75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77

(一)手型 77

(二)步型 77

(三)手法 78

(四)步法 78

(五)腿法 84

四、基础练习 84

(一)桩功(五桩) 84

(二)组合练习 88

(三)基本套路 95

五、教学要点 95

第三节 南拳 96

一、概说 96

二、技法特点 97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99

(一)手型 99

(二)步型 100

(三)手法 102

(四)步法 114

(五)腿法 116

四、基础练习 117

(一)桩步练习 117

(二)方法练习 119

五、教学要点 132

第四节 形意拳 134

一、概说 134

二、技法特点 134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137

(一)三体式 137

(二)劈拳 138

(三)崩拳 140

(四)钻拳 143

(五)炮拳 144

(六)横拳 146

四、基础练习 148

五行连环拳 148

五、教学要点 151

第五节 八卦掌 153

一、概说 153

二、技法特点 155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156

(一)手型 156

(二)步型 157

(三)手法 157

(四)步法 158

(五)腿法 160

(六)身型与身法 161

四、基础练习 161

(一)步法练习 161

(二)基本八掌练习 162

(三)基本架势练习 175

(四)功法练习 175

五、教学要点 175

第六节 通背拳 177

一、概说 177

二、技法特点 177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179

(一)手型 179

(二)步型 180

(三)手法 182

(四)步法 186

(五)腿法 186

四、基础练习 188

(一)单操练习 188

(二)行功练习 198

(三)组合练习 220

五、教学要点 231

第七节 螳螂拳 233

一、概说 233

二、技法特点 233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235

(一)手型 235

(二)步型 235

四、基础练习 236

(一)预备姿势 236

(二)虚步双勾手 236

(三)上步右格肘 237

(四)戳脚步右崩拳 237

(五)戳脚步双采手 237

(六)立身双采手 238

(七)进步左挑拳 238

(八)提膝左冲拳 238

(九)弓步右劈拳 239

(十)虚步双勾手 239

(十一)收势 239

五、教学要点 239

第八节 八极拳 241

一、概说 241

二、技法特点 242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243

(一)手型 243

(二)步型 244

四、基础练习 245

(一)预备姿势 245

(二)虚步挑掌 245

(三)攉打顶肘 246

(四)上步冲拳 246

(五)上步撑掌 246

(六)勾手上提 247

(七)马步掸掌 247

(八)攉打顶肘 247

五、教学要点 247

第九节 翻子拳 249

一、概说 249

二、技法特点 250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250

(一)手型 250

(二)步型 251

(三)手法 251

(四)步法 253

四、基础练习 253

(一)拳法练习 253

(二)步法练习 254

(三)组合练习 254

五、教学要点 261

第十节 劈挂拳 261

一、概说 261

二、技法特点 263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263

(一)手型 263

(二)步型 264

(三)步法 266

(四)腿法 266

四、基础练习 267

(一)肩部练习 267

(二)胸背练习 269

(三)腰胯练习 271

(四)腿法练习 272

(五)步法练习 272

(六)组合练习 272

五、教学要点 276

第十一节 少林拳 277

一、概说 277

二、技法特点 278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280

(一)手型 280

(二)步型 281

(三)手法 282

(四)步法 285

(五)腿法 288

四、基础练习 294

(一)面壁功 294

(二)椅子桩 294

(三)丁步桩 295

(四)弓步斜形 295

(五)马步单鞭 296

(六)虚步挑掌 297

(七)仆步切掌 298

(八)歇步冲拳 299

(九)转身推掌(跨虎蹬山) 300

五、教学要点 300

第十二节 戳脚 301

一、概说 301

二、技法特点 302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304

(一)手型 304

(二)步型 305

(三)步法 305

(四)腿法 307

四、基础练习 309

(一)预备姿势 309

(二)跨拦步 309

(三)右点脚 309

(四)左点脚 310

(五)倒步左后腿 310

(六)摆莲腿 311

(七)左圈点脚 311

(八)右蹶子脚 312

(九)右攉丁 312

(十)左后腿 312

(十一)右后腿 313

(十二)十字捶 314

(十三)收势 314

五、教学要点 315

第四章 器械 316

第一节 剑术 316

一、概说 316

二、技法特点 317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318

(一)剑的各部位名称及图示 318

(二)握剑方法 319

(三)持剑礼节与持剑方法 320

(四)基本剑法 320

四、基础练习 327

(一)单式剑法重复练习 327

(二)剑术组合动作练习 327

五、教学要点 331

第二节 刀术 333

一、概说 333

二、技法特点 334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335

(一)刀的各部位名称及图示 335

(二)握刀方法 335

(三)抱刀礼节与抱刀方法 335

(四)基本刀法 336

四、基础练习 347

(一)单式刀法重复练习 347

(二)刀术组合动作练习 348

五、教学要点 350

第三节 棍术 351

一、概说 351

二、技法特点 352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353

(一)棍的各部位名称及图示 353

(二)持棍礼节 353

(三)基本棍法 354

四、基础练习 368

(一)单式棍法重复练习 368

(二)棍术组合动作练习 369

五、教学要点 372

第四节 枪术 374

一、概说 374

二、技法特点 375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376

(一)枪的各部位名称及图示 376

(二)持枪礼节与持枪方法 377

(三)基本枪法 377

四、基础练习 397

(一)单式枪法重复练习 397

(二)枪术组合动作练习 397

五、教学要点 400

第五节 双器械 401

一、概说 401

(一)长双械类 401

(二)短双械类 401

(三)小双械类 404

二、技法特点 405

(一)长双械类和短双械类 405

(二)小双械类 406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406

(一)双棍类 407

(二)双刀类 408

(三)双剑类 412

(四)双鞭、双锏、双戟类 414

(五)双斧类 416

(六)双锤类 417

(七)双钩类 418

(八)双拐类 419

(九)小双械类 420

四、基础练习 421

(一)长双械类 421

(二)短双械类 422

(三)小双械类 422

五、教学要点 422

第六节 软器械 423

一、概说 423

(一)软械类 424

(二)棍棒软械类 424

(三)绳索类软器械 424

二、技法特点 425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426

(一)软械类 426

(二)棍棒软械类 432

(三)绳索类软器械 434

四、基础练习 437

(一)软械类 437

(二)棍棒软械类 438

(三)绳索类软器械 438

五、教学要点 438

第五章 对练与集体项目 440

第一节 对练的起源与沿革 440

第二节 徒手对练 441

一、基本要求 441

二、基本技术 442

(一)拳法技术 442

(二)腿法技术 442

(三)跌扑滚翻及摔法技法 443

三、组合动作 443

长拳对练组合(Ⅰ)动作名称 443

长拳对练组合(Ⅰ)动作说明 443

长拳对练组合(Ⅱ)动作名称 448

长拳对练组合(Ⅱ)动作说明 448

八极拳对练组合(Ⅰ)动作名称 450

八极拳对练组合(Ⅰ)动作说明 451

八极拳对练组合(Ⅱ)动作名称 454

八极拳对练组合(Ⅱ)动作说明 454

第三节 器械对练 458

一、基本要求 458

二、基本技术 459

(一)招势准确 459

(二)器械的基本方法 459

三、组合动作 460

单刀进枪组合(Ⅰ)动作名称 460

单刀进枪组合(Ⅰ)动作说明 460

单刀进枪组合(Ⅱ)动作名称 463

单刀进枪组合(Ⅱ)动作说明 464

扑刀进枪组合(Ⅰ)动作名称 468

扑刀进枪组合(Ⅰ)动作说明 468

扑刀进枪组合(Ⅱ)动作名称 473

扑刀进枪组合(Ⅱ)动作说明 473

第四节 徒手与器械对练 483

一、基本要求 483

二、基本技术 483

三、组合动作 484

空手夺枪组合(Ⅰ)动作名称 484

空手夺枪组合(Ⅰ)动作说明 484

空手夺枪组合(Ⅱ)动作名称 488

空手夺枪组合(Ⅱ)动作说明 488

空手夺枪组合(Ⅲ)动作名称 492

空手夺枪组合(Ⅲ)动作说明 492

空手对棍组合动作名称 495

空手对棍组合动作说明 495

第五节 集体项目 500

一、集体项目的起源与沿革 500

二、基本要求 501

第六章 武术套路教学 503

第一节 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 503

第二节 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步骤 504

一、套路教学的阶段 504

二、套路教学的步骤 505

第三节 套路教学的方法 505

一、直观教学法 506

(一)动作示范 506

(二)多媒体教学 507

二、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507

(一)完整教学法 507

(二)分解教学法 507

三、语言法 508

(一)讲解 508

(二)口令的运用 509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509

五、练习法 510

(一)重复练习法 510

(二)变换练习法 510

(三)综合练习法 510

六、比赛法 511

第四节 套路教学效果的评价 511

一、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标准 511

(一)教学文件的规范性 511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512

(三)运动负荷的安排 512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 513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 514

二、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514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514

(二)评估的手段与方法 514

(三)武术套路教学课评价表示例 515

第五节 教案的制定 515

一、教案的撰写 516

(一)制定课的内容与任务 516

(二)教案各部分的撰写 516

二、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45分钟案例) 517

第七章 套路运动训练 520

第一节 套路运动员的选材 520

一、选材特点 520

二、身体形态 521

三、身体素质 522

四、身体机能 523

五、心理素质 524

六、专项技术 524

第二节 套路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525

一、训练原则 525

二、训练的内容 527

(一)体能训练 527

(二)技术训练 527

(三)心理训练 527

(四)智能训练 527

三、训练方法 527

(一)重复训练法 528

(二)变换训练法 528

(三)间歇训练法 528

(四)循环训练法 529

(五)静耗训练法 529

(六)慢速训练法 529

(七)默念训练法 530

(八)综合训练法 530

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530

第三节 身体训练 531

一、身体训练的内容 531

二、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531

三、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532

(一)协调 532

(二)力量 533

(三)速度 534

(四)耐力 535

四、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535

(一)柔韧 535

(二)速度 536

(三)协调 537

(四)力量 538

(五)耐力 539

第四节 技术训练 539

一、狠抓基本训练,方法灵活多样 539

二、组合动作训练,注意起承转合 540

三、分段技术训练,着重演练技巧 541

四、整套训练,把握体力分配 542

五、超套训练,重在培养意志 542

六、对练套路的训练 543

七、少儿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543

八、技术风格和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544

第五节 心理训练 548

一、一般心理训练 548

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 549

三、赛后的心理调整(正面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551

第六节 智能训练 552

一、一般智能训练 552

二、套路运动智能训练 552

第七节 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 554

一、套路运动负荷的特点 554

二、套路运动负荷的调控 554

(一)套路运动负荷的度量 554

(二)套路运动适宜的负荷判定 555

(三)套路训练中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556

三、科学调整运动负荷时的基本要求 558

四、过度训练及其防治 560

第八节 训练计划的制定 562

一、制定训练计划的基本要求 563

(一)注意按一定的工作程序制定训练计划 563

(二)制定训练计划必须符合武术运动的各种科学依据 567

二、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568

三、训练计划的基本形式与类型 568

(一)训练计划的基本形式 568

(二)训练计划的基本类型 568

第九节 训练课的组织与指导 569

一、教练员在训练课中的主导作用 570

(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570

(二)全方位的教练员能力结构 570

二、武术训练课的组织 571

(一)武术训练课的组织形式 571

(二)武术训练课作业的组织 572

三、对运动员技术错误的发现和纠正 573

(一)单个动作的常犯错误及其纠正 573

(二)组合动作的常犯错误及其纠正 574

(三)全套动作的常犯错误及其纠正 574

第八章 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576

第一节 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工作 576

一、制定竞赛规程 576

二、成立竞赛组织机构 577

三、裁判队伍的组织与职责 577

第二节 武术套路竞赛的编排记录工作 579

一、编排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579

二、编排的一般原则 580

三、编排组的记录工作 580

第三节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简介 580

一、竞赛通则 581

二、评分标准与方法 583

(一)自选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棍术、枪术)的评分方法与标准 583

(二)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 584

(三)裁判长、副裁判长的评分 584

(四)裁判员的坐位安排 585

第四节 武术套路竞赛的裁判评分 586

一、对动作质量分的评判 586

二、对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判 586

(一)对功力(劲力、协调)的评分 586

(二)对演练技巧的评分 587

(三)对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的评分 587

三、对难度动作的评分 587

四、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588

五、主要竞赛项目的评分要点提示 588

(一)长拳 588

(二)剑、刀、枪、棍 588

(三)南拳 589

(四)太极拳 589

第五节 基层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 589

一、制定竞赛规程 590

二、竞赛组织机构 590

三、裁判人员工作 590

四、裁判人员工作位置 591

五、编排工作 591

六、编排原则及记录工作 592

第九章 武术套路创编与图解知识 593

第一节 武术套路创编 593

一、创编武术套路的基本知识及依据 593

(一)创编武术套路的基本知识 593

(二)武术套路创编依据 594

二、武术套路创编程序 596

三、长拳套路创编应注意的问题 597

第二节 武术图解知识 599

一、图解基础知识 599

(一)图片结构 599

(二)文字结构 599

二、看图解学习的方法 601

(一)个人自学 601

(二)多人共学 601

三、图解知识的运用(制作图解) 602

(一)分解动作 602

(二)拍摄动作 602

(三)按动画线 602

(四)文字说明 603

(五)图文并茂 603

(六)图片顺序 604

(七)书中序号 604

(八)路线示意图及连续图片 604

附录 武术主要典籍简介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