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
二、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 2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5
一、资源配置问题 5
二、资源利用问题 6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6
一、边际分析法 6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7
三、均衡分析 8
第四节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 8
上编 微观经济学 15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 15
第一节 需求曲线 15
一、需求与需求规律 15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7
三、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18
第二节 供给曲线 19
一、供给与供给法则 19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20
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21
第三节 供求均衡 22
一、均衡价格 22
二、供求规律 22
三、供求变动与供求均衡 23
第四节 弹性 24
一、弹性的含义 24
二、需求弹性 25
三、供给弹性 29
第五节 供求曲线的应用 31
一、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 31
二、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32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5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36
一、边际效用与总效用 36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7
三、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 39
四、消费者剩余 41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43
一、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43
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45
三、消费者的预算线 46
四、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 48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方法的比较 50
第三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52
第三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55
第一节 生产函数概述 55
一、生产和生产要素 55
二、生产函数 56
三、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 56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57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57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9
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59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60
一、等产量曲线 60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61
三、等成本线 63
四、生产者均衡 64
五、生产扩展线 66
第四节 成本的概念 67
一、机会成本 67
二、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67
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68
四、利润 68
第五节 短期成本分析 68
一、短期成本函数 68
二、短期成本的分类 69
三、各类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70
四、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72
第六节 长期成本分析 73
一、长期总成本曲线 74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75
三、长期边际成本 76
四、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77
第四章 市场理论 80
第一节 市场类型 80
一、四种市场类型 80
二、不同市场类型的成因 81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81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81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82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84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 84
五、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89
第三节 垄断市场 90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90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91
三、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条件 92
四、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 95
五、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 96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97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97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97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98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98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99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三个特点 99
二、合作的寡头 100
三、竞争的寡头模型 101
第五章 博弈论 105
第一节 博弈论概述 105
一、博弈与博弈论的概念 105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06
三、博弈的类型 107
四、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 107
五、博弈论的发展简介 108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109
一、博弈的基本表达式 109
二、严格占优策略及严格占优策略均衡 109
三、逐步剔除严格劣策略均衡 111
四、纳什均衡 113
五、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115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117
一、博弈的扩展式 117
二、博弈树 117
三、信息集 118
四、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119
五、重复博弈 121
六、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123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 125
一、海萨尼转换(Harsanyi Transformation) 125
二、贝叶斯纳什均衡 127
三、贝叶斯纳什均衡的运用举例 129
第五节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均衡 131
一、完美贝叶斯均衡 131
二、序贯均衡 134
三、完美贝叶斯均衡运用举例 135
第六章 要素价格理论 138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 138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38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40
三、要素市场的均衡 140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 142
一、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 142
二、竞争性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 144
三、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独买 144
四、工会与彼此竞争的劳动力购买者 145
五、工会与劳动的垄断独买者 146
第三节 资本市场 146
一、资本的概念 146
二、资本的供给 147
三、资本的需求 148
四、利息率的决定 149
第四节 土地市场 149
一、土地的供给 149
二、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150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概念 151
第七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153
第一节 一般均衡论概述 153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53
二、一般均衡状态 154
第二节 早期福利经济理论 154
一、福利经济学及其产生 154
二、庇古的福利经济理论 155
第三节 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157
一、判断市场效率的标准 157
二、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158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163
一、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证明 163
二、“看不见的手”原理 165
第五节 其他福利经济理论 166
一、补偿原则论 166
二、社会福利函数 166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 168
四、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理论 169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71
第一节 垄断 171
一、垄断与低效率 171
二、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173
三、反托拉斯法 174
第二节 外部性 175
一、外部性问题 175
二、外部性矫正措施 177
第三节 不完全信息 179
一、信息的不完全性 179
二、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 180
三、信息不完全与保险市场 183
四、信息不完全与劳动市场 184
五、信息调控 186
第四节 公共物品 186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 186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187
三、市场失灵 189
四、公共物品的公共选择 189
下编 宏观经济学 195
第九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95
第一节 GDP和GNP 195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95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 198
三、人均GDP与经济福利(Economic Well-being) 199
第二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99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200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202
第三节 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相关指标 202
一、国内生产净值(NDP) 203
二、国民收入(NI) 203
三、个人收入(PI) 203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04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 204
一、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04
二、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05
三、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05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206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206
二、价格指数 207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2
第一节 均衡产出 212
一、均衡产出的概念 212
二、投资等于储蓄 213
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213
一、消费函数 213
二、储蓄函数 216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218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219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19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20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22
四、总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222
第四节 乘数原理 223
一、投资乘数 223
二、其他乘数 224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29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229
一、投资的概念 229
二、资本边际效率 230
三、投资边际效率 232
四、投资函数 232
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233
一、IS曲线及其代数推导 233
二、IS曲线的几何推导 234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235
一、货币的需求 235
二、货币的供给 238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 239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240
一、LM曲线及其代数推导 240
二、LM曲线的几何推导 241
第五节 IS-LM分析 241
一、IS-LM模型 241
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 242
三、IS-LM模型的理论价值 243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249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理论演变 249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49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250
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 251
第二节 财政政策 255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 255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256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局限性 257
四、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258
五、财政政策的不同观点 262
第三节 货币政策 265
一、货币政策目标 265
二、货币政策工具 267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69
四、货币政策的不同观点 271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72
一、两种政策配合的原因分析 272
二、两种政策配合的机理分析 274
三、几种政策配合的具体方式分析 276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279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279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279
二、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80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281
四、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 281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282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概述 282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 283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284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 284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85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287
第四节 经济周期概述 288
一、经济周期 288
二、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290
三、乘数—加速原理 292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理论 297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297
一、通货膨胀释义 297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 298
三、通货膨胀的种类 299
第二节 通货膨胀原因及其效应分析 300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300
二、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 304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305
一、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305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形 308
第四节 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 309
一、经济衰退政策 309
二、收入政策 310
三、收入指数化 312
主要参考文献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