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体制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1
第一章 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 21
一、引言 21
二、对抗制: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体制特征 23
三、询问制: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体制特征 31
四、两大法系民事诉讼体制的模式分析 38
五、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历史系谱 50
六、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意识基础 68
七、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现代发展 77
第二章 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 104
一、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特征描述 104
二、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历史系谱——以苏联体制为中心 112
三、职权干预型民事诉讼体制的经济分析 123
四、职权干预型民事诉讼体制的政治分析 127
五、职权干预型民事诉讼体制的法理分析 131
第三章 我国体制的结构特性 145
一、引言 145
二、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体制特征 147
三、具体制度层面的分析 159
第四章 我国传统体制的成因分析 170
一、传统民事诉讼方式与现行民事诉讼体制的内在联系 171
二、苏联民事诉讼理论、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176
三、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特定化的经济分析 179
四、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特定化的观念分析 184
第五章 体制转型的根据 191
一、引言 191
二、经济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嬗变 194
三、经济改革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200
四、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213
五、民事实体法的变迁与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216
六、程序正义的认知与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227
第六章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体制转型 241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序说 241
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分析 243
三、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与举措 248
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局限性与体制转型 264
第七章 转型与原则重建 271
一、引言 271
二、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建构 273
三、处分原则的重塑 296
第八章 体制转型与民事诉讼的契约化 308
一、引言 308
二、非契约化——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之必然 312
三、契约化——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必要 316
四、诉讼契约——诉讼契约化的制度基础 320
五、诉讼契约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325
第九章 体制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336
一、体制转型的类型选择 336
二、体制转型与诉讼效率、诉讼成本 344
三、两种诉讼体制调和的可能性 348
四、体制转型与事实探知的相对化 354
五、诉讼体制转型与中国国情 367
第十章 体制转型的制度调整 374
一、管辖制度的调整 376
二、当事人制度的调整 377
三、法院对证据的收集和调查 384
四、庭审制度的调整 384
五、自认制度的建立 385
六、上诉制度的调整 408
七、再审制度 417
第十一章 体制转型与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 432
一、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式 433
二、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现实局限性 445
三、诉讼体制转型与诉讼理论转换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