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理论基础 1
1.1 都市圈概述 1
1.1.1 都市圈概念的提出 1
1.1.2 都市圈的内涵和范围界定 2
1.1.3 都市圈的结构特征 4
1.1.4 都市圈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4
1.2 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 6
1.2.1 行政区域与行政区经济 6
1.2.2 行政区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7
1.2.3 都市圈经济的内涵与发展 11
1.2.4 行政区经济的政府行为与都市圈经济的市场行为 12
1.2.5 超越行政边界发展都市圈经济的意义 13
1.3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 14
1.3.1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14
1.3.2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 15
1.3.3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6
1.3.4 阻碍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因素 17
1.4 都市圈经济的产业研究理论基础 18
1.4.1 区域空间结构 19
1.4.2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 21
1.4.3 系统发展理论 23
1.4.4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4
1.5 都市圈经济中的产业集聚与整合 26
1.5.1 产业集聚与整合的理论基础 26
1.5.2 产业集群发展理论 37
1.5.3 都市圈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 38
1.5.4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内在机制 39
1.5.5 都市圈竞争力提升路径——产业集聚与整合 44
第2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分析框架 48
2.1 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49
2.1.1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49
2.1.2 制造业细分产业结构分析 50
2.1.3 产品层次结构分析 51
2.2 都市圈产业分工分析 52
2.2.1 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 52
2.2.2 专门化产业 54
2.2.3 克鲁格曼的产业结构差异系数 55
2.3 都市圈产业梯度转移分析 56
2.3.1 梯度转移理论 56
2.3.2 产业梯度系数 57
第3章 国外著名都市圈产业发展模式 59
3.1 日本东京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 59
3.1.1 概述 59
3.1.2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60
3.1.3 产业结构相似性分析 64
3.1.4 优势制造业的选择 67
3.2 美国纽约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 74
3.2.1 概述 74
3.2.2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76
3.2.3 产业结构相似性分析 77
3.2.4 优势制造业的选择 79
3.3 东京都市圈与纽约都市圈的比较分析 81
第4章 长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93
4.1 长三角都市圈概述 93
4.1.1 长三角都市圈的范围及界定 93
4.1.2 长三角都市圈的演化过程 93
4.1.3 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分析 95
4.2 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 99
4.2.1 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结构 99
4.2.2 长三角都市圈的主导产业 102
4.2.3 长三角都市圈主导产业调整 110
4.3 长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115
4.3.1 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分工 115
4.3.2 长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模式 123
4.3.3 长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效应 130
第5章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132
5.1 珠三角都市圈概述 132
5.1.1 珠三角都市圈的范围及界定 132
5.1.2 珠三角都市圈的演化过程 134
5.1.3 珠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分析 134
5.2 珠三角都市圈的产业 139
5.2.1 珠三角都市圈的产业结构 139
5.2.2 珠三角的产业基础 143
5.3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149
5.3.1 珠三角都市圈的产业分工 149
5.3.2 珠三角都市圈制造业分工模式与特点 152
5.3.3 珠三角产业集群类型 156
5.3.4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效应 157
5.4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措施及其优势分析 164
5.4.1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措施 164
5.4.2 珠三角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优势分析 171
第6章 京津冀北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177
6.1 京津冀北都市圈概述 177
6.1.1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范围及界定 177
6.1.2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演化过程 180
6.1.3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经济分析 182
6.2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产业 188
6.2.1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三次产业结构 188
6.2.2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产业层次 191
6.2.3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产业分工 193
6.2.4 京津冀北都市圈主导产业发展 194
6.2.5 京津冀北都市圈的产品分工 199
6.3 京津冀北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201
6.3.1 京津冀北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概况 201
6.3.2 京津冀北都市圈支柱产业集聚分析 205
6.3.3 京津冀北都市圈支柱产业调整 208
6.3.4 京津冀北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模式特征 213
6.3.5 京津冀北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效应 215
6.3.6 各城市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216
6.4 京津冀北都市圈发展的最新动态——滨海新区 219
第7章 都市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24
7.1 行政区经济模式阻碍了都市圈经济的发展 224
7.2 首位城市聚散效应弱化,辐射带动功能偏弱 226
7.3 产业“大而全,小而全”,内在关联度低下 229
7.4 主要城市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现象突出 232
第8章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236
8.1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236
8.2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237
8.3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析 239
8.4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分析 242
8.5 长三角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点 244
8.5.1 集聚基础 244
8.5.2 产业格局 244
8.5.3 集聚效应 245
8.6 珠三角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点 246
8.6.1 集聚基础 246
8.6.2 产业格局 247
8.6.3 集聚效应 248
8.7 京津冀北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点 249
8.7.1 集聚基础 249
8.7.2 产业格局 249
8.7.3 集聚效应 250
8.8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251
8.9 三大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52
第9章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254
9.1 汽车产业概况 254
9.2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55
9.3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集聚分析 259
9.4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集聚模式 264
9.5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268
9.6 三大都市圈汽车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273
第10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基础、原则和途径 274
10.1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基础 274
10.1.1 区域协调机制初步形成 275
10.1.2 区域基础设施发达 277
10.1.3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278
10.1.4 文化底蕴一脉相承 280
10.2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原则 281
10.2.1 都市圈整体利益最大化 281
10.2.2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 283
10.2.3 发挥政府的服务与引导作用 284
10.2.4 着眼于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285
10.2.5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286
10.3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途径 288
10.3.1 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288
10.3.2 建设统一、开放、规范的市场 290
10.3.3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91
10.3.4 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集团 293
10.3.5 构建一体化产业链 295
10.3.6 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 297
第11章 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政策建议 301
11.1 积极推进政府改革,促进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一体化进程 301
11.1.1 建立联合政府规划机构,协调都市圈产业规划 302
11.1.2 完善联合政府协调机制,规范都市圈产业规划 303
11.1.3 明确联合政府规划战略,推进都市圈产业规划 304
11.2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构建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共同利益机制 305
11.2.1 政策制度 306
11.2.2 共同利益机制 308
11.3 加快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提升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力度 311
11.3.1 科学地建立特色经济园区和工业园区 311
11.3.2 全方位地提供公共服务 312
11.3.3 有针对性地培养区域特色文化 312
11.3.4 加大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 312
11.4 加强企业竞争与合作,扩大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竞争力 313
11.4.1 本土企业地方产业网络,强调合作 313
11.4.2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竞争 315
11.5 推动政府企业互动机制,深化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 317
11.5.1 加强政府与企业协调机制 317
11.5.2 加强政府与企业互动机制 318
11.5.3 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 318
第12章 我国都市圈经济的协同发展——兼对三大都市圈发展的对策研究 320
12.1 促进我国都市圈的发展 320
12.1.1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320
12.1.2 产业分工与协作 325
12.1.3 建立都市圈内的统一市场 330
12.1.4 公共平台的建立 332
12.2 对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的建议 340
12.2.1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思路 341
12.2.2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发展思路 344
12.2.3 京津冀北都市圈发展思路 346
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