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学说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形成 1
一、古代生产劳动及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1
二、按摩气功等医疗养生活动中主观体验的总结 1
三、经络敏感人的描述 1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构成 3
一、十二经脉 4
二、奇经八脉 9
三、十五络 14
四、十二经别 20
五、十二经筋 24
六、十二皮部 29
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基本功能 30
一、运行气血作用 30
二、联络沟通作用 31
三、病理反应作用 32
四、感应传导作用 32
五、调节平衡作用 33
第四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价值 33
一、阐释病理变化 33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辨证归经 34
三、指导刮痧、针灸、点穴、推拿治疗 35
四、指导药物治疗 35
五、子午流注学说指导刮痧、针灸、点穴、推拿治疗 36
第五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36
一、根结 36
二、标本 38
三、气街 41
四、四海 42
第二章 腧穴学基本知识 45
第一节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45
一、“腧穴”概念的形成 46
二、腧穴学的发展历程 46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48
一、自然类 48
二、物象类 50
三、人体类 51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52
一、十四经穴 52
二、经外奇穴 52
三、阿是穴 52
第四节 腧穴的作用 53
一、反应病症,协助诊断 53
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54
第五节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55
一、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55
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56
三、分经主治规律表 56
四、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57
五、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57
六、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57
七、主治要领 57
第六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57
一、骨度分寸法 58
二、体表标志法 60
三、手指同身寸法 60
四、简便取穴法 61
第七节 特定穴 62
一、五输穴 62
二、原穴 71
三、络穴 76
四、俞募穴 79
五、郄穴 88
六、八会穴 91
七、下合穴 95
八、八脉交会穴 98
九、交会穴 105
第三章 经穴各论 111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11
一、经脉循行 111
二、病候及主治 112
三、临床应用 112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要 113
五、腧穴各论 113
(一)中府 114
(二)云门 115
(三)天府 116
(四)侠白 116
(五)尺泽 117
(六)孔最 119
(七)列缺 120
(八)经渠 122
(九)太渊 123
(十)鱼际 124
(十一)少商 126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128
一、经脉循行 128
二、病候及主治 129
三、临床应用 129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129
五、腧穴各论 130
(一)商阳 131
(二)二间 132
(三)三间 133
(四)合谷 134
(五)阳溪 136
(六)偏历 137
(七)温溜 138
(八)下廉 139
(九)上廉 139
(十)手三里 140
(十一)曲池 142
(十二)肘髎 144
(十三)手五里 145
(十四)臂臑 145
(十五)肩髃 146
(十六)巨骨 148
(十七)天鼎 148
(十八)扶突 150
(十九)禾髎 151
(二十)迎香 152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154
一、经脉循行 154
二、病候及主治 154
三、临床应用 155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要 155
五、腧穴各论 156
(一)承泣 157
(二)四白 158
(三)巨髎 159
(四)地仓 159
(五)大迎 160
(六)颊车 160
(七)下关 161
(八)头维 163
(九)人迎 164
(十)水突 166
(十一)气舍 167
(十二)缺盆 167
(十三)气户 168
(十四)库房 169
(十五)屋翳 170
(十六)膺窗 171
(十七)乳中 171
(十八)乳根 172
(十九)不容 173
(二十)承满 173
(二十一)梁门 174
(二十二)关门 175
(二十三)太乙 175
(二十四)滑肉门 176
(二十五)天枢 176
(二十六)外陵 179
(二十七)大巨 179
(二十八)水道 180
(二十九)归来 181
(三十)气冲 182
(三十一)髀关 183
(三十二)伏兔 184
(三十三)阴市 184
(三十四)梁丘 185
(三十五)犊鼻 186
(三十六)足三里 187
(三十七)上巨虚 196
(三十八)条口 197
(三十九)下巨虚 198
(四十)丰隆 199
(四十一)解溪 200
(四十二)冲阳 201
(四十三)陷谷 201
(四十四)内庭 202
(四十五)厉兑 203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204
一、经脉循行 204
二、病候及主治 205
三、临床应用 205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要 205
五、腧穴各论 206
(一)隐白 207
(二)大都 208
(三)太白 209
(四)公孙 210
(五)商丘 211
(六)三阴交 212
(七)漏谷 215
(八)地机 216
(九)阴陵泉 217
(十)血海 218
(十一)箕门 219
(十二)冲门 220
(十三)府舍 221
(十四)腹结 222
(十五)大横 222
(十六)腹哀 223
(十七)食窦 224
(十八)天溪 225
(十九)胸乡 225
(二十)周荣 226
(二十一)大包 226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227
一、经脉循行 227
二、病候及主治 228
三、临床应用 229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229
五、腧穴各论 230
(一)极泉 230
(二)青灵 232
(三)少海 232
(四)灵道 233
(五)通里 234
(六)阴郄 236
(七)神门 236
(八)少府 238
(九)少冲 239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240
一、经脉循行 240
二、病候及主治 241
三、临床应用 241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242
五、腧穴各论 242
(一)少泽 243
(二)前谷 245
(三)后溪 246
(四)腕骨 248
(五)阳谷 248
(六)养老 249
(七)支正 250
(八)小海 251
(九)肩贞 252
(十)臑俞 253
(十一)天宗 254
(十二)秉风 255
(十三)曲垣 256
(十四)肩外俞 256
(十五)肩中俞 257
(十六)天窗 257
(十七)天容 259
(十八)颧髎 259
(十九)听宫 26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263
一、经脉循行 263
二、病候及主治 263
三、临床应用 264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264
五、腧穴各论 265
(一)晴明 266
(二)攒竹 268
(三)眉冲 270
(四)曲差 270
(五)五处 271
(六)承光 271
(七)通天 272
(八)络却 273
(九)玉枕 273
(十)天柱 274
(十一)大杼 275
(十二)风门 277
(十三)肺俞 278
(十四)厥阴俞 280
(十五)心俞 281
(十六)督俞 282
(十七)膈俞 282
(十八)肝俞 284
(十九)胆俞 285
(二十)脾俞 286
(二十一)胃俞 288
(二十二)三焦俞 289
(二十三)肾俞 290
(二十四)气海俞 292
(二十五)大肠俞 292
(二十六)关元俞 294
(二十七)小肠俞 294
(二十八)膀胱俞 295
(二十九)中膂俞 296
(三十)白环俞 296
(三十一)上髎 297
(三十二)次髎 298
(三十三)中髎 300
(三十四)下髎 301
(三十五)会阳 301
(三十六)承扶 302
(三十七)殷门 303
(三十八)浮郄 304
(三十九)委阳 305
(四十)委中 305
(四十一)附分 307
(四十二)魄户 307
(四十三)膏肓俞 308
(四十四)神堂 309
(四十五)譩譆 309
(四十六)膈关 310
(四十七)魂门 310
(四十八)阳纲 311
(四十九)意舍 311
(五十)胃仓 312
(五十一)肓门 312
(五十二)志室 313
(五十三)胞肓 314
(五十四)秩边 314
(五十五)合阳 315
(五十六)承筋 316
(五十七)承山 316
(五十八)飞扬 318
(五十九)跗阳 319
(六十)昆仑 320
(六十一)仆参 321
(六十二)申脉 322
(六十三)金门 323
(六十四)京骨 324
(六十五)束骨 324
(六十六)足通谷 325
(六十七)至阴 326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328
一、经脉循行 328
二、病候及主治 328
三、临床应用 329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330
五、腧穴各论 330
(一)涌泉 331
(二)然谷 335
(三)太溪 336
(四)大钟 338
(五)水泉 338
(六)照海 339
(七)复溜 341
(八)交信 342
(九)筑宾 342
(十)阴谷 343
(十一)横骨 344
(十二)大赫 345
(十三)气穴 346
(十四)四满 347
(十五)中注 347
(十六)肓俞 348
(十七)商曲 349
(十八)石关 349
(十九)阴都 350
(二十)通谷 351
(二十一)幽门 351
(二十二)步廊 352
(二十三)神封 353
(二十四)灵墟 353
(二十五)神藏 354
(二十六)彧中 354
(二十七)俞府 355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355
一、经脉循行 355
二、病候及主治 356
三、临床应用 356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356
五、腧穴各论 357
(一)天池 357
(二)天泉 358
(三)曲泽 359
(四)郄门 360
(五)间使 361
(六)内关 362
(七)大陵 368
(八)劳宫 369
(九)中冲 370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371
一、经脉循行 371
二、病候及主治 371
三、临床应用 372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372
五、腧穴各论 373
(一)关冲 374
(二)液门 375
(三)中渚 376
(四)阳池 378
(五)外关 379
(六)支沟 381
(七)会宗 383
(八)三阳络 383
(九)四渎 384
(十)天井 384
(十一)清冷渊 385
(十二)消泺 385
(十三)臑会 386
(十四)肩髎 386
(十五)天髎 387
(十六)天牖 387
(十七)翳风 388
(十八)瘈脉 390
(十九)颅息 391
(二十)角孙 392
(二十一)耳门 392
(二十二)耳和髎 393
(二十三)丝竹空 39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394
一、经脉循行 394
二、病候及主治 395
三、临床应用 396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396
五、腧穴各论 397
(一)瞳子髎 398
(二)听会 399
(三)上关 400
(四)颌厌 400
(五)悬颅 401
(六)悬厘 402
(七)曲鬓 403
(八)率谷 403
(九)天冲 404
(十)浮白 405
(十一)头窍阴 405
(十二)完骨 406
(十三)本神 407
(十四)阳白 408
(十五)头临泣 408
(十六)目窗 409
(十七)正营 410
(十八)承灵 410
(十九)脑空 411
(二十)风池 411
(二十一)肩井 414
(二十二)渊液 416
(二十三)辄筋 416
(二十四)日月 417
(二十五)京门 418
(二十六)带脉 419
(二十七)五枢 420
(二十八)维道 420
(二十九)居髎 421
(三十)环跳 422
(三十一)风市 425
(三十二)中渎 426
(三十三)膝阳关 426
(三十四)阳陵泉 426
(三十五)阳交 428
(三十六)外丘 429
(三十七)光明 429
(三十八)阳辅 430
(三十九)悬钟 430
(四十)丘墟 432
(四十一)足临泣 433
(四十二)地五会 434
(四十三)侠溪 434
(四十四)足窍阴 435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436
一、经脉循行 436
二、病候及主治 437
三、临床应用 437
四、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438
五、腧穴各论 438
(一)大敦 439
(二)行间 440
(三)太冲 441
(四)中封 443
(五)蠡沟 444
(六)中都 445
(七)膝关 446
(八)曲泉 446
(九)阴包 447
(十)足五里 447
(十一)阴廉 448
(十二)急脉 449
(十三)章门 449
(十四)期门 450
第十三节 任脉 452
一、经脉循行 452
二、病候及主治 453
三、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453
四、腧穴各论 453
(一)会阴 454
(二)曲骨 455
(三)中极 457
(四)关元 458
(五)石门 461
(六)气海 462
(七)阴交 464
(八)神阙 464
(九)水分 466
(十)下脘 467
(十一)建里 468
(十二)中脘 468
(十三)上脘 470
(十四)巨阙 471
(十五)鸠尾 472
(十六)中庭 474
(十七)膻中 475
(十八)玉堂 477
(十九)紫宫 477
(二十)华盖 478
(二十一)璇玑 478
(二十二)天突 479
(二十三)廉泉 481
(二十四)承浆 483
第十四节 督脉 484
一、经脉循行 484
二、病候及主治 486
三、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486
四、腧穴各论 486
(一)长强 487
(二)腰俞 490
(三)腰阳关 491
(四)命门 492
(五)悬枢 493
(六)脊中 494
(七)中枢 495
(八)筋缩 495
(九)至阳 496
(十)灵台 497
(十一)神道 498
(十二)身柱 499
(十三)陶道 500
(十四)大椎 501
(十五)哑门 504
(十六)风府 505
(十七)脑户 507
(十八)强间 508
(十九)后顶 508
(二十)百会 509
(二十一)前顶 512
(二十二)囟会 513
(二十三)上星 513
(二十四)神庭 514
(二十五)素髎 515
(二十六)水沟 515
(二十七)兑端 517
(二十八)龈交 518
附篇 经外奇穴 520
一、头面部穴位 520
(一)四神聪 520
(二)印堂 520
(三)鱼腰 522
(四)太阳 522
(五)耳尖 524
(六)内迎香 524
(七)牵正 525
(八)上廉泉 525
(九)颈臂 526
(十)百劳 526
二、腰背胸腹部穴位 527
(一)定喘 527
(二)十七椎 529
(三)痞根 529
(四)子宫穴 530
三、四肢部穴位 530
(一)四缝 530
(二)腰痛点 532
(三)下都穴 532
(四)虎口 533
(五)外劳宫 534
(六)中魁 534
(七)里内庭 535
(八)膝眼 535
(九)胆囊穴 536
参考文献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