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金虎,赵贤正,张以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6055053
  • 页数:3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大量勘探成果的总结,提出了新观点“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对今后该区工作有指导作用。

第一章 裂谷盆地概论 1

第一节 综述 1

一、裂谷盆地的类型 1

二、裂谷盆地的分布 2

第二节 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 4

一、地幔的蠕动作用 4

二、板块的相互作用 6

三、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 7

第三节 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7

一、盆地结构特征 7

二、断裂构造特征 10

三、变换构造带特征 14

四、反转构造特征 18

五、构造带样式特征 21

六、构造样式特征 28

七、构造演化特征 37

第四节 沉积充填特征 41

一、沉积的平面分布特征 41

二、沉积纵向发育特征 42

第五节 油气分布特征 43

一、油气的分布受主力生烃中心的控制 43

二、不同的构造部位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 44

三、发育了三种类型成藏组合 48

四、成熟生油层内不整合面上下油气富集 49

第二章 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51

第一节 层序地层格架 51

一、地层层序格架 51

二、层序地层特征 51

三、层序的划分和分级 60

四、体系域与地层岩性油气藏 61

第二节 沉积条件 63

一、沉积特征 63

二、沉积相展布模式 71

三、沉积相带与地层岩性油气藏 82

第三节 构造条件 85

一、构造运动的特征 85

二、断层的特征和作用 87

三、凹陷结构特征 95

第四节 烃源条件 103

一、烃源层的分布特征 103

二、烃源岩特征 111

三、烃源条件与地层岩性油气藏 125

第五节 坡折带条件 128

一、坡折带类型和分布 129

二、坡折带的形成 130

三、坡折带的作用 132

四、坡折带与地层岩性油气藏 135

第三章 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137

第一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概念 137

一、综述 137

二、地层岩性油气藏概念 138

第二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141

一、地层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141

二、岩性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142

三、复合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147

第四章 典型地层岩性油气藏剖析 149

第一节 地层油气藏 149

一、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149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 150

第二节 岩性油气藏 152

一、岩性尖灭油气藏 152

二、岩性透镜体油气藏 158

三、河道砂岩油气藏 161

四、生物礁滩油气藏 164

五、成岩圈闭油气藏 165

六、裂缝性油气藏 166

第三节 复合油气藏 168

一、构造岩性油气藏 168

二、构造地层油气藏 171

三、地层岩性油气藏 172

第五章 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 175

第一节 成藏动力特征 175

一、地温场特征 175

二、压力场特征 181

三、温-压系统特征 190

四、流体势特征 196

第二节 输导系统特征 203

一、输导系统类型 203

二、典型凹陷的输导系统特征 204

第三节 地层岩性圈闭形成过程 219

一、岩性圈闭形成过程 219

二、地层圈闭形成过程 224

第四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期次 226

一、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27

二、典型岩性油藏成藏期次分析 227

三、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期次特征 234

第五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模式 236

一、源内成藏模式 236

二、源外成藏模式 240

第六章 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分布及富集规律 244

第一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差异性 244

一、圈闭形成期次 244

二、油气运移成藏 246

三、油气藏烃类充注期 246

四、保存条件 248

五、油气藏分布的构造带类型 250

六、油气藏分布的体系域类型 252

七、油气藏分布的流体动力场 252

第二节 裂谷盆地“多元控砂”机理 254

一、二连盆地“多元控砂”特征 254

二、冀中坳陷“多元控砂”特征 264

三、其他裂谷盆地“多元控砂”特征 275

第三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机理 295

一、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 295

二、地层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特性 300

三、典型岩性油气藏“四元成藏”特征分析 305

第四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主元富集”规律 308

一、丰富的油源是地层岩性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 309

二、优质的砂岩体圈闭是地层岩性油气富集关键因素 317

三、汇流通道是地层岩性油气富集重要因素 329

第七章 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和方法 336

第一节 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评价方法 336

一、有利区带评价的重要性及主要参数 336

二、“富油气凹陷”分析方法 337

三、层序地层学方法 339

四、储集相带预测方法 341

五、盆地宏观运移条件分析方法 347

六、区带保存条件评价方法 353

第二节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技术 353

一、地震相分析技术 353

二、地震反演技术 360

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366

第三节 地层岩性圈闭评价方法 369

一、地层岩性圈闭评价思路和方法 369

二、地层岩性圈闭“四元成藏”分析方法 369

三、地层岩性圈闭地质风险分析方法 372

四、地层岩性圈闭优选方法 374

第四节 华北探区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技术和方法 374

一、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存在的难点 374

二、地层岩性油藏区带优选评价方法 374

三、地层岩性圈闭识别评价技术方法 376

第八章 裂谷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378

第一节 陡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方向 378

一、陡坡带的地质特征 378

二、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378

三、陡坡带油气藏分布模式 381

第二节 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方向 382

一、缓坡带地质特征 382

二、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382

三、缓坡带油气藏分布模式 385

第三节 洼槽带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方向 386

一、洼槽带地质特征 386

二、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386

三、洼槽带油气藏分布模式 387

第四节 中央构造带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方向 388

一、中央构造带的地质特征 388

二、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388

三、中央构造带油气藏分布模式 389

第五节 大断层下降盘负地形河道砂岩性油气藏勘探 389

参考文献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