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拉康镜像 1
一、个人传奇 2
二、“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 15
第二章 自我的幻象 32
一、妄想狂与人格 33
二、镜像阶段论 40
理论背景 42
形象认同与自我的形成 55
镜像阶段与时间的辩证法 63
对理性自我观的批判 70
三、自恋、侵略性与妄想狂的自我 74
第三章 主体与象征秩序 89
一、结构主义氛围或“语言论”转向 91
二、言语与主体的实现 95
三、能指理论与主体逻辑 112
从符号到能指 112
能指的法则:转喻和隐喻 123
能指与主体 132
四、欲望的辩证法 145
需要、要求、欲望 146
菲勒斯能指与俄狄浦斯情结 154
第四章 文本的策略 169
一、《被窃的信》:能指与主体间性的辩证法 170
二、《哈姆雷特》:欲望与哀悼 187
第五章 精神分析的诱惑 206
一、意识形态的幽灵 207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 210
詹明信:政治无意识的历史视域 219
齐泽克: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226
二、欲望的政治学 233
德勒兹和加塔里:欲望机器与精神分裂分析 234
利奥塔:漂流的欲望哲学 246
三、超越菲勒斯 257
西苏:对“女性写作”的召唤 261
依利加雷:重审性差异 267
克里斯蒂娃:符号域的革命 276
朱迪·巴特勒:欲望、身体、性别表演 283
结语 297
参考文献 304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