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 18
第二章 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分析体系 22
第一节 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体系的逻辑基础 26
一、马克思经济研究的方法 26
二、“人格化的资本” 30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 3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宏观动态分析 36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运动最本质的特征 38
二、资本占有方式的特征 43
三、工人的地位和消费性质 45
四、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和方式 46
五、马克思关于工资量运动规律的考察 52
六、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7
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64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流通过程 67
一、再生产表现为资本的流通过程 68
二、社会总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分为两大部类和价值上分为C、V、M 70
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75
第四节 资源配置的方式——货币流通的作用 85
第五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总过程的矛盾 93
一、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 94
二、利润的平均化过程 96
三、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内部矛盾的发展 105
第三章 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体系的发展和运用(Ⅰ) 121
第一节 列宁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 122
第二节 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 127
第三节 卡莱茨基的宏观经济理论 130
一、资本主义动态理论 131
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134
三、卡莱茨基的理论与凯恩斯、马克思的理论的比较 139
第四章 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体系的发展和运用(Ⅱ) 142
第一节 前苏联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143
第二节 我国对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及实践 150
第五章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体系的简要比较 158
第一节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159
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160
二、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分析体系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168
第二节 凯恩斯以后的宏观经济学 176
一、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76
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84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
四、凯恩斯以后宏观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评价 190
结束语 193
主要参考文献 201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