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忽必烈汗青少年时代 1
第一节 深受祖父喜爱的孙子 1
第二节 父亲一生的榜样作为 3
第三节 母亲的培养教育 6
第四节 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 8
第二章 主管漠南汉地时的思想业绩 13
第一节 用儒家思想治理属地 13
第二节 南征大理 17
第三节 与蒙哥汗分道伐宋 21
第三章 忽必烈即汗位 25
第一节 蒙古汗国传国大典 25
第二节 蒙哥汗驾崩后争夺汗位的斗争 34
第三节 忽必烈即汗位 38
第四章 忽必烈汗的“变通”思想 41
第一节 “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和“宜新弘远之规”的改革措施 42
第二节 扬长避短而集大成 45
第三节 “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的理论基础 48
第五章 忽必烈汗“应天”“至诚”的哲学思想 50
第一节 “应天”“至诚”观的理论前提 50
第二节 “应天”“至诚”观的思想内涵 55
第三节 “应天”“至诚”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9
第六章 忽必烈汗的军事思想 62
第一节 “先礼后兵”的征服思想 62
第二节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的思想 67
第三节 视军队为武装力量的同时也视作生产力的思想 69
第四节 把快速传递情报视作军事活动的重要环节 71
第五节 以发挥优势为准则的用兵思想 73
第六节 忽必烈汗军事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75
第七章 忽必烈汗的经济思想 77
第一节 以三“本”思想为指导发展农业生产 77
第二节 重视畜牧业、工商业和其他经济的发展 82
第三节 省徭役、减赋税、救灾济贫 84
第四节 忽必烈汗发展经济并取得成功的社会历史原因 87
第八章 忽必烈汗的用人之道 90
第一节 寻求治道,广聘人才 90
第二节 用人之长,人尽其才 98
第三节 提拔重用青年人才 104
第四节 听取不同意见的求是作风 108
第五节 看业绩,行赏罚,“设监司,明黜陟” 112
第九章 忽必烈汗的伦理思想 115
第一节 父母端正品行是他道德观形成的渊源 115
第二节 广聘文人学士“问以治道”,使忽必烈道德观更加升华 119
第三节 施仁发政,博施济众,以忠报上,以诚爱下 121
第十章 忽必烈汗的法治思想 126
第一节 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来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 127
第二节 惩恶扬善,以维护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刑律 128
第三节 刑律中蕴含着慈悲为怀的德行 131
第四节 刑法中含有维护统治者特权的内容 132
第十一章 忽必烈汗的宗教思想 134
第一节 传统的萨满教信仰 134
第二节 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138
第三节 立喇嘛教为国教 140
第十二章 忽必烈汗的文化思想 145
第一节 新制蒙古字,并在全国范围内学习使用 145
第二节 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 147
第三节 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 150
第四节 建都邑城廓、修宫殿寺庙 154
第五节 重视学术,编写出版书籍 156
第六节 实行封建礼仪制度 160
第十三章 《白史》的政教并行思想 163
第一节 以教治心、以政理世的思想 164
第二节 政教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 166
第三节 忽必烈汗实行政教并行制度的社会历史及思想根源 167
第四节 政教并行制度对蒙古族社会历史的影响 170
附录 173
一、忽必烈汗大事记 173
二、忽必烈汗嘉言录 190
三、忽必烈汗诏书选 197
参考书目 208
后语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