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殿廷,乔家君,曹康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3091638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秉持区域是地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基本理念,基于区域地球表层空间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对区域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全书充分考虑读者的认知习惯和知识基础,根据教材所对应课程无标准化答案和实践性强的社会科学性质,结合具体的区域,通过精心提炼的不同层次的典型案例,形象、生动且深入浅出地向读者阐述了区域分析和规划方法。全书共分七章,分别阐述区域和区域系统的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区域开发及其决策、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实践等七个方面。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系统 1

第一节 区域 1

一、区域的概念 1

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2

第二节 区域系统 4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 4

二、区域系统的特征 7

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1

四、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3

五、区域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22

第三节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28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考虑 28

二、课程内容体系 29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32

第一节区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2

一、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32

二、区域发展的内涵和表现 3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阶段性 42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42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44

第三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 50

一、三次产业与配第—克拉克定理 50

二、工业化过程和霍夫曼定理 59

三、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 62

第四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 65

一、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运动规律 65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 66

第五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 69

一、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69

二、城镇化是客观的必然趋势 69

三、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71

四、城镇化对于我国的特殊意义 72

第六节 人地关系变化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 73

一、人地关系的三个阶段 73

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 73

第三章 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76

第一节 区位与区位理论 76

一、区位及其类型 76

二、区位论及其发展 79

三、农业区位论与农业用地的空间变化规律 80

四、工业区位与工业生产的地域组织 84

五、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等级规模分布 86

第二节 距离衰减原理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89

一、距离衰减原理 89

二、空间扩散 90

三、引力模式和潜能模式 92

四、点与点之间相互作用模型体系 93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理论 95

一、规模经济论 96

二、产业集群论 103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106

一、地域分工理论 106

二、区域合作理论 113

第五节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115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115

二、循环经济理论 122

第六节 经济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理论 126

一、经济区概述 126

二、经济区类型 128

三、经济区划 133

四、主体功能区及其划分 139

第七节 区域规划理论的新进展 144

一、区域经济学新理论 144

二、规划学新理论 145

第四章 区域开发及其决策 148

第一节 区域开发略论 148

一、区域开发的目的、任务 148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150

三、国内外区域开发的做法和经验 154

第二节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157

一、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 157

二、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 163

第三节 区域开发决策 170

一、区域开发决策的含义和地位 170

二、区域开发决策的内容和程序 172

三、区域开发决策的理论基础 174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 177

一、发展战略的含义 177

二、区域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 178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80

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类型 183

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186

第五节 区域规划概述 190

一、区域规划的内涵、任务和类型 190

二、区域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190

三、区域规划的编制程序 195

四、与区域规划相关、相似的规划 196

第五章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200

第一节 区域发展方向和形象设计 201

一、区域发展方向的确定 201

二、区域形象设计 208

第二节 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 216

一、区域发展目标的含义、性质和分类 216

二、区域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 219

三、确定区域发展目标的依据与一般程序 222

四、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26

第三节 区域发展重点的选择 228

一、选择重点的意义 228

二、重点发展部门的选择 228

三、重点发展地域的选择 234

第四节 我国区域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242

一、基本思路和原则 242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43

三、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245

第六章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248

第一节 区域系统分析概述 248

一、区域系统分析基本原理 248

二、区域系统分析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 252

第二节 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 254

一、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 254

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258

三、区域对比和评价案例:辽宁省现代化进程评价 262

四、区域比较与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63

第三节 区域发展预测 264

一、概述 264

二、结构化预测方法 266

三、非结构化预测方法 279

四、预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80

第四节 决策与对策分析方法 281

一、决策的问题与类型 282

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282

三、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285

四、竞争型决策——对策论的理论和方法 287

五、层次分析法 290

六、情景分析法及其实例 296

第七章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 299

第一节 宁波市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299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299

二、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03

三、城乡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06

四、宁波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结果 308

五、结论和讨论 311

第二节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12

一、辽宁省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及未来定位 312

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16

三、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318

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324

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