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 1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2
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4
第一节 药性的现代研究 4
一、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4
二、温热药的药理作用 5
第二节 药味的现代认识 5
一、辛味药 5
二、甘味药 6
三、酸(涩)味药 7
四、苦味药 8
五、咸味药 8
六、淡味药 9
第三节 归经的现代意义 9
一、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呈一定相关规律 9
二、归经是中药药理作用的体现部位 10
三、归经是中药对环核苷酸水平的不同影响 11
四、归经是受体与药物的特异性亲和能力的表现 11
第四节 中药的毒性作用 11
一、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 11
二、避免中药中毒的环节 12
三、常见中药毒副作用 13
第三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5
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综合性 15
第二节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15
一、药物成分的相互拮抗 16
二、剂量大小的差异 16
三、机体的不同状态及反应 16
第三节 中药作用的机体依赖性 17
一、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的差别 17
二、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差别 17
三、病理状态不同的差别 17
第四节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18
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 19
第一节 炮制对中药生物活性的改变 19
一、传统炮制的目的 19
二、中药炮制的效果 19
第二节 中药配伍的科学性 21
一、药性“七情”配伍 21
二、传统配伍的目的 22
三、配伍的现代研究结果 22
第三节 药量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23
一、中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 23
二、关于中药剂量的思考 24
第四节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基本要求 25
一、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实验条件要求 25
二、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实验要求 26
三、中药新药一般药理实验要求 26
四、中药新药急性毒性实验要求 27
五、中药新药长期毒性实验要求 27
各论 29
第五章 辨证治本药 29
第一节 扶正药 29
一、益气药 30
黄芪 31
党参 34
二、壮阳药 35
鹿茸 36
淫羊藿 37
三、养血药 39
当归 40
四、滋阴药 43
生地黄 43
知母 44
第二节 解表药 46
一、发散风寒药 46
麻黄 47
桂枝 48
防风 49
二、发散风热药 50
金银花 51
柴胡 52
第三节 清热药 53
一、泻火热药 54
葛根 54
二、解热毒药 56
板蓝根 57
鱼腥草 58
三、除湿热药 59
黄芩 60
黄连 62
四、凉血热药 65
牛黄 66
牡丹皮 67
五、退虚热药 68
地骨皮 69
第四节 除湿药 70
一、祛风湿药 70
雷公藤 71
青风藤 73
防己 74
二、化湿浊药 75
厚朴 76
苍术 78
三、利水湿药 80
茯苓 80
猪苓 82
四、逐水饮药 82
甘遂 83
第五节 化痰药 83
桔梗 84
川贝母 85
第六节 祛寒药 86
一、祛中寒药 87
干姜 88
丁香 89
二、消阴翳药 90
吴茱萸 90
肉桂 92
第七节 理气药 93
一、畅中气药 93
陈皮 94
木香 96
二、疏肝气药 97
香附 97
第八节 活血药 98
一、通血脉药 99
川芎 100
丹参 101
银杏叶 104
二、散瘀滞药 105
水蛭 106
姜黄 107
三、消癥积药 108
莪术 109
第九节 平肝药 110
一、潜肝阳药 110
钩藤 111
天麻 112
二、息肝风药 113
地龙 113
白芍 114
第十节 固脱药 116
人参 117
第六章 祛因治病药 121
第一节 消食药 121
山楂 121
第二节 抗溃疡药 123
牡蛎 124
第三节 通便药 125
一、润下药 125
火麻仁 126
二、攻下药 126
大黄 127
第四节 利胆药 129
一、疏肝利胆药 129
青皮 130
二、利胆退黄药 131
茵陈蒿 131
第五节 排石药 133
金钱草 133
第六节 止痢药 134
白头翁 135
第七节 消痈药 136
蒲公英 137
第八节 截疟药 138
青蒿 138
第九节 抗癌药 140
一、扶正抗癌药 140
枸杞子 141
二、解毒抗癌药 142
白花蛇舌草 143
第十节 解毒药 144
甘草 145
第十一节 抗敏药 146
秦艽 147
第十二节 保肝药 148
一、扶正保肝药 148
五味子 149
二、解毒保肝药 150
垂盆草 151
第十三节 保肾药 152
蒲黄 153
第十四节 保心药 154
灵芝 154
第十五节 安神药 157
一、养心安神药 157
酸枣仁 158
二、清心安神药 159
麦冬 159
第十六节 益智药 161
刺五加 162
第十七节 抗衰药 164
何首乌 165
第十八节 健骨药 167
杜仲 168
第十九节 调经药 169
红花 170
第二十节 安胎药 171
白术 172
第七章 对症治标药 174
第一节 止咳平喘药 174
一、止咳药 174
半夏 175
二、平喘药 176
苦杏二 176
第二节 止泻药 177
五倍子 178
第三节 止呕药 179
生姜 179
第四节 强心药 180
附子 181
第五节 扩冠药 184
延胡索 184
第六节 复脉药 186
一、温阳复脉药 186
细辛 186
二、清热复脉药 187
苦参 188
第七节 降压药 190
一、平肝降压药 191
夏枯草 191
二、养肝降压药 192
熟地黄 192
第八节 降脂药 194
泽泻 194
第九节 降糖药 196
玉米须 197
第十节 止血药 197
一、收敛止血药 198
白及 198
二、化瘀止血药 199
三七 199
第十一节 止痛药 201
一、麻醉止痛药 202
洋金花 202
二、缓急止痛药 203
徐长卿 204
三、止痛化瘀药 204
祖师麻 205
第十二节 醒脑药 206
麝香 207
附录一 《中药药理学》实验 209
附录二 常用英文缩略词 213
附录三 中药药名索引 218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220
附录五 教学大纲(试行)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