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5
三、园林生态学 10
思考题 11
第一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12
第一节 城市环境 12
一、环境的概念、尺度与类型 12
二、城市环境 14
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20
一、生态因子的分类 20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1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22
思考题 24
第二章 光与园林植物 25
第一节 城市光环境 25
一、光的性质 25
二、光的变化 26
三、城市光照条件 29
四、光污染 31
第二节 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33
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33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 37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38
一、园林植物对光强的适应 38
二、日照长度与光周期现象 40
思考题 43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44
第一节 城市温度环境 44
一、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44
二、城市温度条件 47
第二节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51
一、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51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2
三、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54
四、温度与植物分布 56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57
一、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57
二、昼夜变温与温周期现象 59
三、季节变温与物候现象 59
第四节 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60
一、植物的热量平衡 60
二、园林植物的降温作用 61
思考题 65
第四章 水与园林植物 66
第一节 城市水环境 66
一、陆地上水分分布 66
二、城市水环境 68
第二节 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73
一、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73
二、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73
三、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6
四、水分与植物分布 77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 78
一、水生植物 78
二、陆生植物 79
第四节 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81
一、增加空气湿度 81
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82
三、净化水体 85
思考题 86
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87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 87
一、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87
二、城市大气污染 89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95
一、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95
二、园林植物的抗性 97
三、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作用 99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101
一、降尘 102
二、吸收有毒气体 104
三、减少细菌 106
四、减弱噪声 106
五、增加空气负离子 111
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12
七、吸收放射性物质 113
第四节 风与园林植物 113
一、城市的风 113
二、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14
三、防风林带 115
思考题 117
第六章 土壤与园林植物 118
第一节 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 118
一、土壤物理性质 118
二、土壤化学性质 125
第二节 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 130
一、土壤微生物 130
二、土壤动物 135
三、植物根系 136
第三节 城市土壤特点 139
一、土壤污染 140
二、土壤坚实度 144
三、土壤贫瘠化 146
第四节 盐碱土与园林植物 147
一、盐碱土 147
二、盐碱土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148
三、园林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 149
四、盐碱土的改良 151
思考题 152
第七章 植物种群 153
第一节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53
一、植物种群的概念 153
二、植物种群的一般特征 153
第二节 植物种群的数量动态 157
一、生命表及存活曲线 157
二、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 160
第三节 生态对策 162
一、r-对策与K-对策 162
二、两边投注对策 164
三、三角对策理论 164
第四节 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165
一、种内关系 165
二、种间关系 168
思考题 173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174
第一节 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174
一、植物群落 174
二、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176
三、种间关联 181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182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83
二、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185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190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191
五、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 193
第三节 植物群落结构 194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 194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198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 199
四、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200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200
六、岛屿效应 201
七、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204
思考题 205
第九章 植物群落动态 206
第一节 群落动态类型与分析 206
一、群落动态类型 206
二、群落波动及其成因 206
三、群落演替及其成因 209
第二节 群落演替类型 211
一、按演替起始条件划分 211
二、按基质性质划分 215
三、按演替主导成因划分 220
四、按演替方向划分 220
五、按演替时间、空间范围划分 221
六、按群落代谢特征划分 222
第三节 群落演替顶极学说 222
一、单元顶极学说 222
二、多元顶极学说 223
三、顶极格式假说 224
四、三种演替顶极学说的比较 225
第四节 城市植被的变化 225
一、城市植被环境的变化 226
二、城市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 227
三、城市植物群落类型的变化 229
四、城市植被的演替 230
第五节 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 232
一、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理 232
二、植物种类选择与群落设计 234
三、城市植被恢复重建方法——以日本宫胁昭城市保护林建造法为例 235
思考题 237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239
第一节 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239
一、植物群落分类 239
二、地球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 244
第二节 城市植被的群落类型 252
一、城市植被概念 252
二、城市植被的群落分类 253
三、城市绿地分类概述 257
第三节 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260
一、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因素 260
二、陆地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 262
三、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262
四、我国的植被分区 263
思考题 273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 274
第一节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74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274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分类 274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贮存 280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80
二、生产力的基本概念 284
三、初级生产者的能量转移和贮存 285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88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288
二、物质循环的种类 289
三、三种主要养分碳、氮、硫的循环 290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94
一、物理信息 294
二、化学信息 295
第五节 生态平衡 296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296
二、生态平衡和失调的基本特征 298
三、生态平衡的调节 301
四、生态平衡的保持 304
思考题 304
第十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305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结构 305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305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 306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 309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309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11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315
一、自然生境破碎化 315
二、城市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318
三、城市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321
四、城市用水短缺和水污染 324
五、城市人口密集与绿地缺乏 326
思考题 328
第十三章 城市景观生态 329
第一节 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329
一、景观的概念 329
二、景观的基本特征 333
三、景观生态学 336
第二节 景观结构的概念模型 338
一、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 338
二、斑块—廊道—本底模型 340
三、网络—结点模型 343
第三节 城市景观 344
一、城市景观的概念和特点 344
二、城市景观的构成 346
三、城市景观特色 348
第四节 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变化 350
一、城市景观格局 350
二、城市景观变化的动因 351
三、城市景观退化的表现 353
思考题 354
第十四章 城市生态评价与管理 355
第一节 城市生态评价 355
一、城市生态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355
二、城市生态评价的原则 357
三、城市生态评价的一般过程 358
四、城市生态评价的主要内容 359
第二节 城市生态管理 364
一、城市生态管理概述 364
二、城市生态资源管理 365
三、城市环境管理 368
四、城市自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370
五、城市绿地系统管理 377
思考题 378
第十五章 城市生态规划 379
第一节 城市生态规划 379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 379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384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 385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90
一、城市绿地和绿地系统 390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内容 395
三、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 395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 398
第三节 城市景观规划 399
一、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400
二、城市景观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401
三、城市总体景观格局规划 404
四、主要功能区或城区景观格局规划 406
五、控制性和典型性地段的景观格局规划 406
六、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 407
思考题 409
主要参考文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