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图表解丛书 分析化学图表解》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怀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7105705
  • 页数:1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以图表的方式叙述《分析化学》教科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通过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等方法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将成为该领域第一部图表形式的教学参考书和同学们的辅助用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2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分类 2

第四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 3

第五节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3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4

第一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4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5

三、误差的传递 6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7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7

一、有效数字 7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8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8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9

一、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 9

二、平均值的精密度与置信区间 9

三、显著性检验 9

四、可疑数据(逸出值)的取舍 10

五、相关与回归 11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12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12

一、滴定分析法 12

二、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13

第二节 标准溶液 14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4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4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4

一、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 14

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15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15

一、水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 15

二、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16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7

第一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7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19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0

一、各类型酸碱滴定 20

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20

三、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判断 21

四、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1

五、滴定方式 21

第四节 滴定终点误差 22

第五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23

一、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23

二、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25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26

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7

一、配位平衡 27

二、配位滴定曲线 29

三、金属指示剂 30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2

第二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32

一、滴定终点误差计算 32

二、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32

三、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33

四、配位滴定方式 34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36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36

一、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36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37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37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37

一、滴定曲线 37

二、指示剂 38

三、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 38

第三节 碘量法 39

一、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39

二、碘量法的标准溶液 40

三、碘量法的应用示例 41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42

一、高锰酸钾法的基本原理 42

二、高锰酸钾法的标准溶液 42

三、高锰酸钾法的应用 43

第五节 亚硝酸钠法 44

一、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 44

二、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 44

三、亚硝酸钠法的标准溶液 44

第六节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45

一、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45

二、重铬酸钾法和铈量法 46

三、高碘酸钾法 46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47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47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47

二、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48

三、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50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 51

一、沉淀重量分析法 51

二、挥发重量法 58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60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概述 60

第二节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60

一、化学电池 60

二、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61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62

一、溶液pH的测定 62

二、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64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微电极技术简介 65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65

一、方法原理和特点 65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66

三、电位滴定类型 66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 66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68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8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68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8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69

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69

二、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69

三、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 70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 70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72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72

一、电子跃迁类型 72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常用概念 72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73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74

五、朗伯-比尔定律 74

六、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 75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5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76

一、定性分析方法 76

二、纯度检查 76

三、单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77

四、多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78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80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80

一、分子荧光 80

二、荧光与分子结构 81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81

第二节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81

一、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81

二、定量分析方法 81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析技术 82

一、荧光分光光度计 82

二、其他荧光分析技术简介 82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83

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83

一、分子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 83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吸收峰强度 84

三、吸收峰的位置 84

四、特征峰和相关峰 86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86

一、脂肪烃类 86

二、芳香烃类 87

三、醇、酚和醚类 87

四、羰基化合物 88

五、含氮有机化合物 89

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 89

一、光栅型红外光谱仪 89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89

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90

一、试样的制备 90

二、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90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2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92

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92

二、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93

三、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93

四、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95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95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96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97

第三节 实验方法 97

一、测定条件的选择 97

二、干扰及其抑制 98

三、灵敏度和检出限 98

四、定量分析方法 99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00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100

一、原子核的自旋 100

二、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101

三、自旋弛豫 103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 103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103

二、溶剂和试样测定 104

第三节 化学位移 104

一、屏蔽效应 104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105

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106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107

第四节 偶合常数 107

一、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107

二、偶合常数 108

三、自旋系统 109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113

一、峰面积和氢核数目的关系 113

二、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法 114

第六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相关谱简介 115

一、核磁共振碳谱 115

二、相关谱 116

第十五章 质谱法 117

第一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117

一、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117

二、质谱仪 118

第二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及其裂解类型 120

一、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120

二、阳离子的裂解类型 121

第三节 质谱分析法 121

一、分子式的测定 121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22

第四节 综合解析一般程序 123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124

第一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 124

一、色谱过程 124

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 125

三、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126

第二节 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 127

一、色谱法的分类 127

二、色谱类型及其分离机制 128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 129

一、塔板理论 130

二、速率理论 131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133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 133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133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33

三、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133

第二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和载气 134

一、气液色谱固定相 134

二、气固色谱固定相 135

三、载气 135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136

一、检测器类型 136

二、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136

三、检测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136

第四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137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137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 138

第五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38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 138

二、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 139

三、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 139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140

一、定性分析方法 140

二、定量分析方法 140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2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142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142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142

三、其他高效液相色谱法 144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 145

一、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固定相 145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 145

三、分离条件的选择 147

四、其他固定相 148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148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148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149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149

一、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149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方法的选择 150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151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151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151

二、平面色谱法参数 151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153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153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153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155

四、薄层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 155

五、高效薄层色谱法 156

六、薄层扫描法简介 157

第三节 纸色谱法 158

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 159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基础理论 159

一、毛细管电泳基本理论 159

二、引起谱带展宽的因素 160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 160

一、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160

二、毛细管区带电泳 161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仪 162

第二十一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 163

第一节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163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63

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164

三、色谱-质谱的扫描模式及其提供的信息 166

第二节 其他联用分析法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