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第一章 南岭屏障与五岭通道 3
一、南岭山地 3
二、五岭通道 5
三、南岭对岭南社会发展的影响 9
第二章 珠江水系与珠江三角洲 16
一、珠江水系 16
二、珠江三角洲 19
三、文化交流的走廊 22
四、广府文化的温床 25
第三章 珠江流域的原始先民 31
一、远古人类东移南下 31
二、珠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34
三、地区文化特色及融会交流 40
第四章 百越中的南越先民 47
一、百越民族群 47
二、南越溯源 50
三、南越青铜文化 56
四、南越古国 61
第五章 南越国前之番禺 67
一、南武城说 67
二、楚庭说 69
三、五羊城说 73
四、番禺城说 75
第六章 秦汉时期中原文化的融入与粤地汉化 83
一、中原文化的融入 83
二、赵佗“和辑百越” 87
三、粤地推进汉化 91
第七章 六朝隋唐时期的粤中 101
一、广州的建置及地位的提升 101
二、南朝时期的粤中 104
三、唐代的广州城 110
四、广州的选补与科举 114
第八章 南汉宋元时期的粤中 119
一、南汉建都兴王府 119
二、兴王府的文化发展 122
三、宋代广州地区的开发 124
四、珠玑巷移民 126
五、广州地区的文化发展 130
六、元代的广州路 134
第九章 明与前清时期的广府 140
一、广州置府 140
二、沙田扩展与宗族制度的完善 141
三、广州的繁荣及佛山的兴起 147
四、领西风之先的珠江三角洲 151
五、广府文化地位的提升 155
第十章 晚清民国时期的广府 160
一、战火的洗礼 160
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崛起 164
三、民族资本主义及维新思想的产生 167
四、民主革命发源地 171
五、充满生机活力的近代文化 173
六、加快近代化进程及华侨的贡献 178
下篇 185
第十一章 粤方言 187
一、粤方言的形成 188
二、粤方言的定型及分布 195
三、广州话的语音体系 202
四、广州话的词汇特色 204
五、广州话的语法特点 212
六、粤方言的走向 215
第十二章 粤剧 226
一、粤剧沿革 226
二、粤剧特点 236
三、粤剧走向 243
第十三章 广东音乐曲艺 255
一、广东音乐源流 255
二、广东音乐风格特色 262
三、广府曲艺 269
四、岭南琴派 281
第十四章 岭南画派 286
一、早期的岭南美术 286
二、岭南画派的形成 289
三、岭南画派的特征 294
四、岭南画派的走向 298
第十五章 广府诗坛 304
一、早期的粤中诗歌 304
二、岭南诗派的形成 309
三、近代岭南诗派 318
四、广州竹枝词 322
五、新诗在广州的崛起 326
第十六章 广宗学术与变革思想 332
一、宋以前的广东学术 332
二、宋代的广府学术 336
三、白沙学说与甘泉学说 339
四、学海堂与广雅书院 346
五、维新思潮与民主思想启蒙 354
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359
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61
第十七章 民间信仰 369
一、土地神与五羊仙 369
二、南海神与天后 372
三、龙母、金花夫人与何仙姑 379
四、财神与关公 388
五、民间信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392
第十八章 广府民俗 399
一、广府民俗的演变 399
二、节俗 404
三、特色游艺 412
四、南拳与赛龙舟 419
五、特殊婚俗 428
第十九章 商业与海上丝路 434
一、长盛的广州外贸 434
二、商帮及会馆 444
三、十三行 452
四、广府买办 460
第二十章 手工艺 471
一、广瓷 471
二、广彩 478
三、广绣 481
四、牙雕 486
五、玉雕 491
六、木雕 493
第二十一章 食在广州 499
一、粤菜流变 499
二、特色饮食 504
三、百变粤菜 509
四、滋补饮食 514
五、饮茶粤海 517
六、广东凉茶 526
第二十二章 建筑园林 529
一、沿革流变 529
二、工艺特色 536
三、广府民居 543
四、广府园林 550
五、广州建筑园林的现代化 559
结语:广府文化的走向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