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体性与秩序 农民工研究的空间转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泽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308763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农民工的实证分析和基于农民工现实语境的“中国经验”,试图完成一种“社会空间”的理论转向,直指农民工的“主体性”存在,即社会对主体进行塑造的力量以及农民工作为主体与这种力量相抗衡的过程,包括农民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嵌入的“在场”或“缺场”的各种重大社会事件、结构性的排斥事实、作为“主体”的行动逻辑、日常生活阈限、现代性之真相、社会空间的分类、指称和叙事、自我认同的主体性生成等,基于农民工的经验性事实为“社会空间”理论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场”,一个“实验室”或问题“诊断所”。“社会空间”为研究、理解或者反思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多了一种新的问题意识,提供了一种更具“广泛对话能力”和“普遍解释力”的理论构架。

上篇 理论与方法:写在切入主题之前第一章 理解社会:社会空间的路径  3

一 问题的提出  3

二 空间转向: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  10

三 社会空间:一种社会学的视角  22

四 秩序关切:从人存在的空间说起  40

五 空间:理解流动农民工的一面棱镜  52

第二章 农民工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症候与诊断  65

一 农民工研究:理论回顾及其理论旨趣  65

二 检讨与反思:研究方法的症候与诊断  74

三 日常生活实践:“自为的对象化”和“再生产日常生活”  80

第三章 研究设计  90

一 涉及的空间和研究对象的选取  90

二 研究过程与方法  98

三 研究创新和研究意义  104

中篇 “自我”与“他者”:空间实践与书写第四章 “自我”与“他者”:空间的书写规则与叙事逻辑  111

一 “自我”与“他者”:空间书写中的话语叙事  112

二 在场与缺场:全球化链条中的中国农民工生存现实  124

三 抗拒与变迁:“自上而下”的现代化叙事与发展逻辑  139

四 理想与谋划:“自下而上”的现代性书写与艰难  160

第五章 “自我”与“他者”:社会排斥与边缘化空间的生成  188

一 社会排斥:对城市流动农民工的重新概念化  189

二 制度排斥与空间的合法性:场内的游戏与规则  201

三 市场排斥与空间的边缘性:场内的偏好与隔离  232

四 社会网排斥与空间的隔离性:场内的“他者”与局外生存  266

第六章 社会排斥后的竞技场:空间实践中的“主体性”书写  286

一 空间的书写:底层群体的行动逻辑和弱者生存策略  287

二 入“场”:时空分离的入场规则  301

三 营“场”:受煎熬主角的营场策略  314

四 退“场”:孤寂中失败者的退场主动  328

下篇 城市空间生态与城市道德空间第七章 空间体验:流动农民工与城市空间秩序  347

一 社会分类与群体符号边界:“我们”与“他们”世界  348

二 社会空间与认同逻辑:我是谁,我将是谁?  370

三 社会空间与身体话语:我感到“疼痛”和“焦虑” 394

第八章 讨论:找回空间与道德关注  418

一 城市的空间秩序和道德实践  418

二 融合与共存:共有的空间是否可能  428

三 结论与一个空间的分析框架  442

参考文献  454

后记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