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四川油气田篇 3
概述 3
第一章 古代和近代石油天然气钻井(公元前~1949年) 8
第一节 四川钻凿天然气井历史源远流长 8
第二节 明清时期钻凿天然气和盐井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9
第三节 用旋转钻机钻成的中国第一口天然气井 11
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钻井的恢复与发展(1950~1977年) 13
第一节 艰苦创业 油气钻探方兴未艾 13
第二节 加快钻井发展进程 扩大勘探领域 15
第三章 石油天然气钻井的全面发展和提高(1978~2000年) 19
第一节 石炭系勘探推动了天然气钻井的大发展 19
第二节 立足四川 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22
第四章 碳酸盐岩天然气深井钻井与测试技术 24
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与地层压力预测 24
第二节 平衡压力钻井与井控技术 25
第三节 钻井液技术 27
第四节 裂缝性地层井漏的预防与处理技术 30
第五节 深井取心和特殊取心技术 31
第六节 定向井、水平井、侧钻井钻井技术 32
第七节 深井固井技术 34
第八节 中途测试与完井测试技术 35
第五章 油气井灭火抢险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38
第一节 不同时期严重井喷失控着火事故的典型实例 38
第二节 赴科威特灭火 为国争光 40
第三节 灭火抢险的基本原则和做法 41
第四节 专业化队伍建设和技术装备的发展 42
第六章 努力建设特别能战斗的钻井队伍 44
第一节 培育和弘扬“川油精神” 加强钻井队伍建设 44
第二节 “川军”特别能战斗 45
认识与思考 48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50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55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61
参考书目 64
第二篇 延长油矿篇 67
概述 67
第一章 历史悠久的延长石油钻井(1948年以前) 72
第一节 古代对延长油气的记述和油井挖掘 72
第二节 19世纪初期的石油钻井 73
第三节 战争年代坚持石油钻井 78
第二章 不断发展的延长石油钻井(1949~2000年) 81
第一节 艰苦创业 为原油年产上万吨作贡献 81
第二节 学习大庆精神 原油年产超十万吨 84
第三节 开放钻井市场 原油年产突破百万吨 86
第三章 “三低”油层钻井技术 89
第一节 顿钻钻井技术 89
第二节 轻便旋转钻钻井技术 93
第三节 顿旋两用钻机试验和丛式井钻井 95
第四章 具有地区特色的经营管理 98
第一节 推行以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 98
第二节 开放钻井市场 99
第三节 依靠政府支持 搞好钻前工程 100
认识与思考 102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103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106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108
参考书目 111
第三篇 新疆油田篇 115
概述 115
第一章 早期的新疆石油钻井(1909~1954年) 121
第一节 独山子油田前期钻井 121
第二节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期的钻井 123
第二章 建设克拉玛依油田 开展区域钻探(1955~1977年) 127
第一节 1号井出油 揭开了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的序幕 127
第二节 提高钻井速度 加快建设克拉玛依油田 129
第三节 钻好资料井和调整井 重新认识和合理开发克拉玛依油田 131
第四节 组织技术攻关 解决生产难题 132
第五节 扩大钻探领域 发现新油田 133
第六节 建设一支石油钻井劲旅 支援全国石油会战 136
第七节 企业管理从学苏联到学大庆经验 137
第三章 全面提高 再创钻井辉煌(1978~2000年) 139
第一节 年进尺突破百万米 建成中国第四大油田 139
第二节 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大场面 143
第三节 十年进尺超千万米 钻井水平上新台阶 146
第四节 加强科研攻关和新技术推广 促进钻井技术全面快速提高 149
第五节 改革重组 适应市场化运行的要求 152
第六节 建立HSE管理体系 开拓国外钻井市场 153
第四章 低压、低渗油藏钻井技术 155
第一节 近平衡和欠平衡钻井技术 155
第二节 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157
第三节 近平衡固井技术 159
第五章 多民族的石油钻井队伍 161
第一节 共同的信念和追求 凝聚着一支多民族的石油钻井队伍 161
第二节 抓好宣传教育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162
第三节 创造具有新疆钻井特色的企业文化 165
认识与思考 167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170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174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179
参考书目 182
第四篇 玉门·吐哈油田篇 185
概述 185
第一章 早期的玉门石油钻井(1938~1949年) 194
第一节 孙健初力主钻井 194
第二节 顿钻钻井发现K油层 194
第三节 旋转钻钻井发现L油层 195
第四节 强烈井喷损失惨重 195
第五节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196
第六节 创业11年的回顾 197
第七节 难忘的石油钻井老前辈 199
第二章 为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作贡献(1950~1960年) 200
第一节 队伍迅速壮大 装备相应增多 200
第二节 不断学习 提高钻井技术 200
第三节 快速钻井创纪录 争分夺秒建油田 202
第四节 会战鸭儿峡 快速建成新油田 204
第五节 辉煌的战绩 丰硕的果实 206
第三章 千方百计力保油田稳产(1961~2000年) 207
第一节 调整机构 保油田稳产 207
第二节 加强劳动组织 群策群力保油田稳产 207
第三节 改进钻井工艺技术 全面服务油田开发 208
第四节 采取综合措施 努力攻克深井钻探关 210
第五节 钻井保稳产成效显著 老油田开始焕发青春 211
第四章 三进吐鲁番 优质高效建设吐哈油田(1954~2000年) 214
第一节 吐鲁番盆地的早期钻探 214
第二节 台参1井喷油发现鄯善油田 215
第三节 扩大钻探成果 奠定会战基础 216
第四节 快速钻井 优质高速建设吐哈油田 217
第五节 扩大钻探领域 为原油上产作贡献 219
第六节 立足吐哈 开拓外部市场 220
第五章 顾全大局 自强不息的玉门风格 222
第一节 铸造玉门风格的思想基础 222
第二节 在摇篮里培养储备人才 223
第三节 玉门钻井队伍奔向四面八方 225
第四节 玉门风格闻名全国 226
第五节 艰苦奋斗 二次创业 227
第六节 “三大四出”结硕果 230
第六章 开拓创新 不断进取的吐哈特色 232
第一节 机制创新 力保油田“短平快”建设 232
第二节 依托社会 轻装上阵 233
第三节 借鉴他人 博采众长 积极引进推广钻井新技术 234
第四节 加大投入 提升装备档次 236
第五节 以人为本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36
认识与思考 239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242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247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251
参考书目 257
第五篇 青海油田篇 261
概述 261
第一章 艰苦创业 年产原油30万吨(1953~1959年) 266
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初期的石油钻探 266
第二节 地中4井喷油 开拓了勘探开发新局面 268
第二章 克服困难 坚守阵地求发展(1960~1978年) 270
第一节 勒紧裤带渡难关 270
第二节 重上西部增储上产 271
第三节 东部气田的发现 272
第四节 西部深层钻探的重大突破 272
第三章 为油而战 增储上产谱新篇(1979~2000年) 274
第一节 甘、青、藏石油会战 274
第二节 为建设年产百万吨油田钻好井 276
第三节 二次创业迈上新台阶 277
第四节 钻井技术取得新进步 279
第四章 西藏羊八井盆地的地热钻井 281
第一节 远征西藏羊八井盆地 281
第二节 地热钻井创佳绩 282
第五章 柴达木石油精神造就的钻井队伍 285
第一节 恶劣的生存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 285
第二节 用柴达木石油精神 不断锤炼钻井队伍 286
第六章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井控水平 290
第一节 典型案例及教训 290
第二节 井喷的抢险治理 292
认识与思考 294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296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300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303
参考书目 306
第六篇 长庆油田篇 309
概述 309
第一章 艰苦创业 钻井先行(1950~1979年) 314
第一节 初战陕甘宁盆地 314
第二节 会战陇东高原 316
第三节 开发红井子油田 320
第四节 大打“钻井翻番”仗 321
第二章 油气并举 再建新功(1980~2000年) 323
第一节 开展外围钻探 钻井技术实现两个转变 323
第二节 攻克“三低”难点 建成百万吨安塞油田 324
第三节 集中兵力 拿下长庆大气田 326
第四节 油气兼探 发现靖安油田 329
第五节 胸怀全局 支援兄弟油田 330
第三章 低渗、低压、低产油藏钻井完井技术 332
第一节 开展钻井先导性试验 332
第二节 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333
第三节 钻井液技术 335
第四节 套管防腐固井技术 336
第四章 天然气井钻井技术 337
第一节 优化井身结构 337
第二节 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 337
第三节 固井技术 339
第四节 井控技术 340
第五节 欠平衡钻井试验 341
认识与思考 343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345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349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352
参考书目 355
第七篇 大庆油田篇 359
概述 359
第一章 艰苦创业 勇当大庆石油会战的“火车头”(1958~1966年) 364
第一节 松基3井——大庆油田的发现井 364
第二节 “三钻定乾坤”拉开会战序幕 365
第三节 学“两论”学铁人 全面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366
第四节 战胜困难 坚持会战 369
第五节 难忘的“4.19” 钻井工程质量的转折点 371
第六节 甩开勘探 努力寻找新油气田 373
第七节 钻成中国第一口深井——松基6井 373
第八节 大学两分法 向科学技术进军 375
第二章 排除干扰 为年产原油五千万吨而钻(1967~1976年) 377
第一节 奋战杏树岗油田 377
第二节 两项新纪录的诞生 378
第三节 喇嘛甸油田会战 379
第四节 抽调精兵强将 支援兄弟油田 381
第三章 开拓进取 为确保年产原油五千万吨稳产立新功(1977~2000年) 382
第一节 攻克难关 钻好调整井 382
第二节 进军外围油田 钻好开发井 385
第三节 钻好探井 增加油田后备储量 387
第四节 全面开展冬季钻井 实现油田建设的良性循环 389
第五节 深化改革 提高管理水平 390
第四章 不断发展和完善钻井技术 393
第一节 以“三一”优质井为主的钻井技术 393
第二节 以提高固井质量为核心的调整井钻井技术 396
第三节 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401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 提高钻井科研水平 403
第五章 加强“三基”工作 科学组织钻井生产 405
第一节 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 405
第二节 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407
第三节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建设 408
第四节 科学有序地组织生产 409
第六章 铁人精神——钻井之魂 412
第一节 时代造就了铁人 412
第二节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413
第三节 铁人精神培育了大庆钻井队伍 414
认识与思考 417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421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425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 429
参考书目 432
第八篇 吉林油田篇 435
概述 435
第一章 艰苦奋斗 为油田生存发展作贡献(1961~1978年) 439
第一节 早期石油钻井 439
第二节 九年拼搏 走出困境 440
第三节 七○会战当先锋 442
第四节 吉林石油会战立新功 443
第五节 调整队伍 开发新北油田 445
第二章 迎难而上 实现年产原油四百万吨(1979~2000年) 446
第一节 加速油田开发 实现原油稳产 446
第二节 适应两个转变 确保原油增产 448
第三节 进行重组改制 适应市场需要 452
第三章 针对“三低一浅”油层特点 发展钻井技术 455
第一节 经济实用的配套钻井技术 455
第二节 调整井固井技术 457
第三节 调整井防止油水井套管损坏技术 458
第四章 以人为本 锻造特别能战斗的钻井队伍 459
第一节 做好充满亲情的思想政治工作 459
第二节 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领导示范作用 460
第三节 创造条件 坚持为职工办实事 461
第四节 培育企业精神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462
认识与思考 465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467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471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474
参考书目 477
第九篇 大港油田篇 481
概述 481
第一章 进军华北 发现和建设大港油田(1955~1975年) 486
第一节 港5井喷油 大港油田诞生 486
第二节 为油田上产开创新局面 488
第二章 开拓创新 为油田稳产作贡献(1976~2000年) 492
第一节 适应形势变化需要 发展钻井新技术 492
第二节 深化改革 科学打井 确保油田稳产 495
第三章 不断发展的定向井钻井技术 501
第一节 定向井钻井的发展概况 501
第二节 不断进步的定向井钻井技术 502
第三节 几点做法 505
第四章 具有特色的滩海工程技术 507
第一节 滩海工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507
第二节 滩海工程的四项技术 509
第五章 改制转型 适应市场 513
第一节 钻井改制转型的主要举措 513
第二节 改制转型给钻井系统带来的效应 515
认识与思考 517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521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525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528
参考书目 531
第十篇 辽河油田篇 535
概述 535
第一章 发展钻井事业 建成中国第三大油田(1970~1986年) 539
第一节 早期石油钻井 539
第二节 甩开钻探找储量 集中力量建产能 540
第三节 探明主力区块 形成油田基本格局 542
第四节 钻井接连会战 原油年产上千万吨 545
第二章 提高钻井水平 为油田增产稳产作贡献(1987~2000年) 551
第一节 发展钻井技术 实现油田增产 551
第二节 深化改革 创建市场经济经营机制 555
第三章 采用定向井、丛式井开发油田 561
第一节 定向钻井技术的初始探索 561
第二节 丛式井钻井技术的普及与提高 561
第三节 利用丛式井整装开发区块油田 563
第四章 稠油热采井钻井技术 565
第一节 提高热采井寿命 565
第二节 钻先期防砂井 提高稠油井产量 566
第三节 实施充气钻井、充气砾石充填技术 567
第五章 运用侧钻技术 恢复老井产量 570
第一节 侧钻技术的发展 570
第二节 运用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挖掘油藏潜力 571
认识与思考 573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575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578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580
参考书目 583
第十一篇 华北油田篇 587
概述 587
第一章 古潜山油田的钻探和开发(1975~1979年) 593
第一节 任丘古潜山油藏的发现 593
第二节 钻井队伍云集华北 参加石油会战 595
第三节 艰苦创业 谱写钻井新篇章 596
第四节 加速钻探古潜山 拿下一批新油田 597
第二章 钻探开发冀中油田第三系油藏和二连油田(1980~2000年) 600
第一节 优质快速钻井 开发冀中油田第三系油藏 600
第二节 钻探二连盆地 建成年产100万吨油田 601
第三节 开展科学钻探井 提高勘探效果 603
第四节 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为勘探开发油田作贡献 605
第五节 钻井机构的沿革 606
第三章 古潜山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钻井、完井技术 608
第一节 储集层钻井技术 608
第二节 完井技术 609
第四章 喷射钻井及配套技术 611
第一节 喷射钻井方式的现场试验 611
第二节 喷射钻井的应用 612
第三节 钻井液技术 613
第四节 钻井装备改造 614
第五节 推广喷射钻井的主要经验 615
第五章 从参加石油会战到开拓外部钻井市场 617
第一节 参加兄弟油田石油会战 617
第二节 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619
第三节 开拓国际钻井市场 621
第四节 开拓国内外钻井市场的主要做法 623
第六章 不断发展完善的钻井经营管理 625
第一节 “四单井”管理办法 625
第二节 绩效挂钩 风险抵押 626
第三节 推行项目管理 627
认识与思考 629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631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636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640
参考书目 643
第十二篇 冀东油田篇 647
概述 647
第一章 发展历程(1964~2000年) 651
第一节 三个时期的钻井工作 651
第二节 甲方管理队伍建设 653
第三节 建立规章制度 规范施工队伍行为 654
第四节 优选钻井施工队伍 655
第五节 钻井技术发展 656
第六节 对外合作区块的钻井 659
第七节 井喷事故 660
第二章 钻井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66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62
第二节 主要做法 664
第三节 钻井监督与管理 667
第三章 滩海地区钻前工程和环境保护技术 672
第一节 钻前工程技术 672
第二节 环境保护技术 673
认识与思考 675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677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679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680
参考书目 682
第十三篇 塔里木油田篇 685
概述 685
第一章 坚持“两新两高”方针 建设塔里木油田(1989~2000年) 689
第一节 盆地的前期钻探 689
第二节 用“两新两高”组织会战 钻井捷报频传 691
第三节 坚持科学钻井 实现油气双丰收 694
第二章 油公司的钻井管理体制 699
第一节 钻井管理体制 699
第二节 钻井生产管理 702
第三节 培养高素质钻井人才 703
第三章 沙漠腹地钻井配套工程 705
第四章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 709
第一节 复合盐层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 709
第二节 库车坳陷高陡构造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 712
第三节 发展超深井配套技术 钻成7200m深的塔参1井 715
认识与思考 718
附录一 石油钻井大事记 720
附录二 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 722
附录三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最高纪录统计表 723
参考书目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