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地退化及其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
1.1 概述 2
1.2 土地退化的类型 4
1.3 土地退化的驱动因素 15
1.4 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途径 18
1.5 土地退化的防治 20
1.6 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 22
第2章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8
2.1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38
2.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1
2.3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48
2.4 结论与讨论 49
第3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化学性状与酶学指标分析 53
3.1 取样地点与分析方法 54
3.2 结果与分析 55
3.3 结论与讨论 63
第4章 不同林地土壤特征与土壤酶活性分析 70
4.1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71
4.2 退化程度不同的刺槐林 73
4.3 刺槐混交林和纯林 79
4.4 不同树种经济林 85
4.5 不同立地造林地上用材林 86
第5章 湿地退化原因及其生态修复技术 89
5.1 湿地形成和现状 90
5.2 湿地面临的环境问题 90
5.3 湿地植被演替规律 92
5.4 湿地退化的原因 93
5.5 湿地退化的土壤和植被特征分析 96
5.6 不同生境的芦苇群落 105
5.7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107
第6章 植被资源特征与植被恢复模式 115
6.1 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 116
6.2 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区系分析 116
6.3 植被特征分析 118
6.4 植被演替规律 120
6.5 植被恢复模式 121
6.6 结论与讨论 128
第7章 树木耐盐的生理指标测定 132
7.1 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研究方法 133
7.2 结果与分析 134
7.3 结论与讨论 139
第8章 常见树种耐盐能力及其配套造林技术 142
8.1 试验研究方法 142
8.2 主要研究结果 143
第9章 新淤地植被构建及土壤改良效果 147
9.1 试验地概况 147
9.2 研究方法 148
9.3 结果与分析 149
9.4 结论与讨论 156
第10章 新淤地林草间作技术及效益分析 160
10.1 自然条件概况 160
10.2 试验研究方法 161
10.3 结果与分析 161
第11章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构建技术及效益分析 163
11.1 研究区域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164
11.2 材料与方法 164
11.3 结果与分析 164
11.4 结论与讨论 167
第12章 芦竹的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 169
12.1 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 170
12.2 芦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170
12.3 芦竹的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 171
第13章 柽柳耐盐性能及主要栽培技术 173
13.1 试验地概况 173
13.2 试验材料和方法 174
13.3 结果与分析 175
13.4 结论与讨论 180
第14章 白刺在重盐碱地上的造林技术 182
14.1 研究区域气候与土壤概况 183
14.2 材料与方法 183
14.3 结果与分析 184
14.4 结论与讨论 189
第15章 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191
15.1 重盐碱地资源现状 191
15.2 重盐碱地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征 191
15.3 重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 193
第16章 暗管排碱技术 199
16.1 暗管排水改碱技术的发展历史 199
16.2 暗管改碱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流程 200
16.3 暗管改碱工程的实施 202
16.4 暗管改碱工程的规模化实施及显著成效 204
16.5 暗管改碱工程效益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