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制度与文化的分析:内部运作机制和政党文化转型 8
一、制度分析:人民行动党的内部运作机制 8
1.静态表现:人民行动党的内部组织结构 9
2.动态展示:人民行动党的内部运作方式 17
3.案例分析:干部党员制度的产生和中执委选举制度的演进 25
二、文化分析:人民行动党的政党文化转型 29
1.指导思想:从高调的意识形态转型为低调的实用理性 30
2.属性色彩:从“最能关心工人利益的党”转型为“代表国内各方面的利益”的党 33
3.政治观念:从破坏的、“决定一切”的政治观转型为建设的、服从经济的政治观 34
4.权威模式:从超凡魅力权威转型为法理权威 36
第二章 东方对西方的挑战:李光耀的政治思想与实践 40
一、李光耀对于民主的反思 40
1.民主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 41
2.民主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 44
3.民主不是制造出来的 51
4.民主不是实行市场经济的“无之必不然”的条件 55
二、李光耀对一人一票制的质疑 58
1.一人一票制所立足的人人平等的假设未必真实 59
2.一人一票制并不完全适应各国的现实需要 60
3.一人一票制并不完全适合新加坡的现实国情 62
4.一人一票制并不利于新加坡将来的发展 62
5.一人一票制往往妨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64
三、李光耀特别注重天赋素质的人才观 64
1.提出论点:天赋素质比后天因素更能决定人的智力与能力 65
2.正视现实:新加坡人口中的“劣生”趋势 68
3.考察日本:日本人的智慧得分越来越高 72
4.解决问题:优生与优育并行,留才与引进并举 75
第三章 民本与民主的会通:吴作栋的行政思想与实践 80
一、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背景 81
1.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理论渊源 81
2.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条件 87
3.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89
二、吴作栋对儒家民本的弘扬 92
1.确立“重视民意、舒解民怨”的行政意识 92
2.树立“良好政府、体恤民情”的行政理念 97
3.采行“变通灵活、人情味浓”的行政举措 108
三、吴作栋对协商民主的发展 113
1.营造“社会开放、管制宽松”的行政环境 118
2.创立“引导正确、参与积极”的行政文化 123
3.创制“价值合理、运作规范”的行政程序 129
四、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132
1.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贡献 132
2.吴作栋行政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局限 140
3.新加坡行政发展的未来走向 146
第四章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新加坡“托管式民主” 154
一、“托管式民主”的具体表现 156
1.“托管式民主”的形成:民主选举与一党长期执政并存 155
2.“托管式民主”的运作:君子执政与以法治权并举 160
3.“托管式民主”的结果:权威政府与有限政府统一 166
二、“托管式民主”的思维基础 173
1.“托管式民主”的思维基础之一:理性思维 174
2.“托管式民主”的思维基础之二:中和思维 182
三、“托管式民主”的双重效应 188
1.“托管式民主”的有效性 189
2.“托管式民主”的有限性 194
四、“托管式民主”的未来走向 199
1.从特别突出“民本”走向更加强调“民主” 200
2.从偏重“实质性民主”走向完善“程序性民主” 202
3.从倾向弘扬“善政”走向注重发展“善治” 206
第五章 对抗向协作的转轨:新加坡以政府为主导的劳、资、政共生模式 212
一、新加坡以政府为主导的劳资政关系的发展演进 215
1.崎岖之途:新加坡政府与工会关系的发展演进 215
2.披荆斩棘:新加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发展演进 219
3.水到渠成:新加坡劳资关系的发展演进 222
二、新加坡以政府为主导的劳资政共生模式形成的价值依托 225
1.重视规则:新加坡劳资政共生模式形成的文化依靠 227
2.和而执中:新加坡劳资政共生模式形成的思维基石 229
3.尊重权威:新加坡劳资政共生模式形成的力量之源 232
4.清正廉洁:新加坡劳资政共生模式形成的政治保障 234
三、新加坡以政府为主导的劳资政共生模式形成的具体实践 237
1.政劳共生:政府如何处理与劳方的关系 237
2.政资共生:政府如何处理与资方的关系 249
3.劳资共生:政府如何处理劳资关系 258
四、新加坡以政府为主导的劳资政共生模式的评价 266
1.意义:指挥棒下的和谐乐章 267
2.局限:戴着镣铐的舞蹈? 270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