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篇 民国时期的防空和战时交通 7
第一章 防空 7
第一节 防空机构 8
第二节 防空工程 19
第三节 防空指挥 23
第四节 通信警报 35
第五节 防空宣传 41
附:“二·四”轰炸 47
第二章 战时交通 56
第一节 交通布局 56
第二节 战时抢建 62
第三节 战时抢修 71
第四节 战时运输 73
第五节 战时电信 77
第六节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贵阳交通站 79
第二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防空战备机构和管理 82
第一章 人防战备机构 82
第一节 领导机构 82
第二节 办事机构 84
第三节 直属单位 86
第四节 地、州、市人防战备机构 88
第二章 法制建设 125
第一节 地方法规 125
第二节 行政执法 129
第三章 经费物资 135
第一节 财务管理 135
第二节 物资管理 151
第三篇 防空工程 156
第一章 工程建设和管理 156
第一节 工程建设 156
第二节 规划、计划、统计管理 162
第三节 设计、施工管理 168
第四节 维护管理 172
第五节 工程档案管理 174
第二章 重点工程 176
第一节 人员掩蔽工程 176
第二节 专用工程 180
第三节 防空地下室工程 181
第三章 人防工程平战结合 183
第一节 开发利用 183
第二节 主要项目 189
第四篇 防空组织指挥 198
第一章 组织指挥体制 198
第一节 反空投、反空降组织指挥体制 198
第二节 防空袭组织指挥体制 199
第二章 防空预案 201
第一节 反空投、反空降预案 201
第二节 城市防空袭预案 202
第三章 防空疏散 207
第一节 人口疏散 207
第二节 物资疏散 216
第四章 防空专业队伍 217
第一节 防空专业队伍组织 217
第二节 防空专业队伍训练 219
第三节 防空演习 221
第五篇 防空通信与警报 228
第一章 通信站 228
第一节 通信人员 228
第二节 执勤管理 229
第三节 人员培训 230
第二章 指挥通信网 231
第一节 有线通信网 231
第二节 无线通信网 235
第三章 警报网 240
第一节 警报信号的接收与传递 240
第二节 警报通信网 242
第三节 音响警报网 246
第四章 平战结合 257
第一节 为社会服务 257
第二节 为政府机关服务 260
第五章 科学研究与试验 262
第一节 音响警报研究与试验 262
第二节 长距离超短波通信研究与试验 263
第三节 科研成果 264
第六篇 交通战备 266
第一章 组织机构与任务 26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67
第二节 工作任务 270
第二章 交通支前活动 275
第一节 支援西南解放 275
第二节 运载援朝部队 279
第三节 边防作战支前 280
第三章 交通保障 282
第一节 铁路线保障 283
第二节 公路线保障 289
第三节 战备公路修建 295
第四节 战备汽车团队 296
第五节 乌江战备航道 304
第六节 民航战备 306
第七节 电信战备 309
第四章 战储物资 313
第一节 国家储备 314
第二节 部门储备 315
第三节 国防林材 324
第五章 科技与学术 327
第一节 新技术推广 327
第二节 学术活动 329
第七篇 军用饮食供应站 332
第一章 组织机构 3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2
第二节 铁路常设军供站 334
第三节 公路常设军用食宿站 336
第四节 临时军供食宿站 338
第二章 任务与建设 341
第一节 任务 341
第二节 军供队伍 343
第三节 业务建设 343
第四节 平战结合 349
第八篇 一级火箭落区工作 352
第一章 组织指挥 352
第一节 指挥机构 352
第二节 调度机构 355
第三节 配合部门 356
第二章 回收实施 357
第一节 落区 357
第二节 动员 359
第三节 回收 361
第九篇 宣传教育 370
第一章 宣传教育内容 370
第一节 战备思想教育 370
第二节 防空知识教育 376
第三节 法律法规教育 382
第二章 宣传教育形式 385
第一节 新闻媒体宣传 385
第二节 举办展览和知识竞赛 388
第三节 印发宣传资料和教材 392
第四节 《人防战备报》 396
第五节 其他宣传形式 402
大事纪要 407
附录 432
一、政策法规 432
二、表彰奖励 462
后记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