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生命的孕始(古期、上古期、前生成期、后生成期) 3
第一主题 第一小节:宇宙原生态 3
第二小节:原初地力 7
第三小节:蓄存生机 8
第四小节:稳定释放 9
第五小节:生命的核心 11
第二主题 第一小节:生命的呈现 15
第二小节:分类与特征 22
第三小节:天工造物 33
第三主题 第一小节:复合生成方式 植类 41
第二小节:交替生成方式 甲壳类 44
第三小节:多发生成方式 鱼类 47
第四小节:长成生成方式 爬行类 50
第五小节:转代生成方式 鸟类 63
第六小节:死亡生成方式 哺乳类 66
第二章 生命的更变(混合生成期) 77
第一主题 原因 79
第二主题 结果 86
第三主题 趋势 111
第四主题 定律 114
第三章 进化三典例(进化期) 121
典例之一:锦毛山鸡(阶段型进化) 124
典例之二:长尾猫(趋同型进化) 141
典例之三:细海豚(间断型进化) 151
第四章 人类种源 173
一、古猿 192
二、新古猿 198
三、古种猿 204
四、古猿类人 208
五、古类人猿 210
六、古人猿 214
第五章 人类的起源 227
古行人猿进化的第一时段 233
古行人猿进化的第二时段 238
古行人猿进化的第三时段 245
古行人猿进化的第四时段 255
古行人猿进化的第五时段 265
古行人猿进化的第六时段 281
第六章 死亡之旅 293
第一主题 死亡的本质 294
第二主题 死亡的循环 305
第三主题 死亡的再生 312
第七章 对有关进化及其他理论的异议 329
一、关于几种进化理论 330
二、关于进化理论与进化证据之间的关系 332
三、关于地球的气候演化 334
四、关于地球的地形变化 340
五、关于“越早期的生命形式越简单”及地球生命生成的秩序 348
六、关于地理隔离、间断分布的自然现象和动物的相互迁移 352
七、关于动物的灭绝 354
八、关于“用进废退”的理论和“需要决定了它的器官”的理论 356
九、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近代人类的起源地点及扩散 358
十、关于人类进化的标准 360
十一、关于人类使用工具 361
十二、关于人类语言的出现,及不同地域的不同语言是否有一个共同起源的问题 362
十三、关于动物的语言 365
十四、关于地球人类的历史档案 366
十五、关于地球生物的分类 368
第八章 人类进化的前景 373
一、人类的自觉自悟进化 374
二、人类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地球自然物质 394
三、地球人类必须介入宇宙智能生命的宏观进化系统 401
第九章 人类进化级数统计 411
一、脑体积增长量 414
二、脑能量增长量 416
三、脑型变化 418
四、脑供血增长量 424
五、智能提高具体体现 427
六、记忆、情感、思维、语言 432
七、嗅觉、视觉、听觉、味觉感官的能力 462
八、肌体感觉、皮质特点 469
九、手、足运动能力 480
十、人性特征 497
十一、性欲、生育能力 502
十二、劳作时间及劳作强度 504
十三、睡眠状况 507
十四、疾病种类 511
十五、自然平均寿命 516
附 思维波的“文字”形式 520
结束语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