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总论 3
第一章 彝族医药源流简史 3
第一节 哎哺原始时期至大理国时期(远古~1254年) 3
第二节 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1368~1949年) 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2004年) 9
第二章 彝医基础理论概述 11
第一节 彝医基础理论的核心 11
第二节 彝医的辨病辨证治疗体系 14
第三节 彝医的临床用药及治疗特点 17
第四节 彝族医药学的相关概念 20
第三章 三才相应整体观及其临床意义 22
第一节 人体与天时季节变化因素相应 23
第二节 人体与地理自然环境相应 28
第三节 人体的因素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 30
中编 “一元二气六路五行毒邪”理论体系 35
第一章 彝医的元气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35
第一节 元气 35
第二节 元气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36
第三节 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41
第四节 元气与毒邪病因及其发病的关系 44
第二章 清气和浊气 46
第一节 元气、清气、浊气的关系及其病理影响 46
第二节 清气、浊气的关系及其病理影响 47
第三节 清浊二气禀赋体质的分类 51
第四节 彝医“气”的种类 53
第五节 清浊二气学说的特点 54
第六节 清浊二气、元气的治法概要 54
第三章 清浊二气六路学说 57
第一节 清浊二气六路学说的概念 57
第二节 清气三条通路的循行途径 58
第三节 浊气三条通路的循行途径 59
第四节 清浊二气六路的循行方式 60
第五节 浊气三条通路的穴位分布及临床意义 63
第四章 五行学说 71
第一节 五行的起源、概念及特性 71
第二节 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关系以及五行的盛衰 72
第三节 五行的生克乘侮和相关配属 75
第四节 五行的体质形态分类 79
第五节 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82
第六节 如何理解掌握五行学说 86
第五章 毒邪病因理论 89
第一节 毒邪的概念及毒邪病因的分类 89
第二节 常见的毒邪病因及其病证特点 92
第三节 人体的排毒通路 104
下编 “诊法 生理 辨证 治则治法”体系 109
第一章 诊法 109
第一节 问诊 109
第二节 望诊 112
第三节 触诊 123
第四节 闻诊 133
第二章 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35
第一节 肝胆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35
第二节 心血脉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37
第三节 胃肠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39
第四节 肺皮肤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1
第五节 脑神经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3
第六节 肾膀胱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6
第七节 生殖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48
第八节 胰脾系的生理功能及其辨证 151
第九节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水液的吸收代谢 153
第三章 二气六性辨证 156
第一节 清气和浊气辨证 156
第二节 六性辨证 162
第四章 寒温疫毒病辨证体系 168
第一节 寒毒病辨证体系 170
第二节 温疫毒病辨证 175
第五章 治则和治法 186
第一节 治则 186
第二节 治法 189
第三节 各种治法的配合运用 194
附编 199
附一:辨病辨证论治举例(心血脉系统) 199
第一节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199
第二节 心血脉系统的常见病 201
第三节 心脏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202
第四节 血管病系 205
第五节 血液病系 208
附二:病、证、症、症状群、综合征和诊断 215
第一节 病 215
第二节 证 216
第三节 症、症状群和综合征 217
第四节 诊断和诊断内容的完整性 217
附三:彝医古籍方选 219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