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基础 1
1.1 中医儿科学的学科性质 1
1.2 中医儿科学的起源与早期文献记载 2
1.3 中医儿科学寒温两大学派的起源与发展 3
1.4 古今儿科“四大要证” 4
1.5 中医儿科学体系与中医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5
1.6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 6
1.7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趋势 7
1.8 古代医家对于小儿“腑脏柔弱”的论述及其内涵 9
1.9 对钱乙“五脏所主”辨证纲领的理解与应用 10
1.10 变蒸学说的学术内涵与评介 11
1.11 《素问上古天真论》“二七”、“二八”的发育周期说 13
1.12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理论的临床意义 13
1.13 “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意义 15
1.14 “纯阳”学说辨析 16
1.15 外感病因的儿科特点 17
1.16 食伤病因的儿科特点 18
1.17 “胎病”学说辨析 19
1.18 “七情”与儿科病因 20
1.19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的理论与临床 21
1.20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理论与临床 22
1.21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及其临床意义 23
1.22 “儿科唯以望为主” 24
1.23 五色主病的临床价值 24
1.24 儿科察舌诊病的历史记载和现代研究 26
1.25 辨斑疹在儿科的临床意义 27
1.26 指纹诊的历史记载与现代研究 27
1.27 儿科脉诊的应用 28
1.28 四诊合参诊大便 29
1.29 “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理解与应用 29
1.30 小儿体质与疾病用药 30
1.31 儿科病用药剂量 31
1.32 消食导滞法的辨证选方用药 32
1.33 外治法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 33
1.34 结合儿科特点运用针灸、推拿治疗 34
第二章 儿童保健 36
2.1 婚育适宜年龄的古今论述 36
2.2 孕期饮食调养与胎儿保健 36
2.3 孕期感邪对胎儿的影响 37
2.4 孕妇劳逸结合与胎儿保健 38
2.5 孕妇用药与胎儿保健 38
2.6 “马牙”与“螳螂子” 40
2.7 祛胎毒法评析 40
2.8 母婴同室的传统与今天 41
2.9 母乳喂养的传统与今天 42
2.10 代乳法的传统与今天 42
2.11 按需喂给的正确喂养方法 43
2.12 “时见风日”、“不可暖衣”的积极护养观 43
2.13 预防接种的过去与今天 44
2.14 小儿饮食宜忌 45
2.15 小儿起居劳逸 46
2.16 “邪从口鼻而入”论 47
2.17 “潜移默化”的教育观 47
2.18 “平时治本”的临床应用 48
2.19 “肾气盛,天癸至”与青春期保健 48
第三章 新生儿病 50
3.1 胎怯的古今认识 50
3.2 胎怯的“五脏皆虚”、“关键则在肾脾两虚”论 51
3.3 胎怯“宜专培脾肾为主”的治则 51
3.4 胎怯脾虚与肾虚的辨证 52
3.5 补肾益精法与补肾温阳法在胎怯治疗中的运用 53
3.6 健脾助运法在胎怯治疗中的运用 53
3.7 硬肿症与胎寒、五硬的联系与区别 54
3.8 硬肿症与胎怯的关系 55
3.9 感受寒邪与肾阳虚衰在硬肿症发病学中的地位 55
3.10 硬肿症虚、实、寒、瘀辨证要领 55
3.11 温阳法、散寒法在硬肿症治疗中的运用 56
3.12 活血化瘀法在硬肿症治疗中的运用 56
3.13 其他治疗在硬肿症治疗中的运用 57
3.14 胎黄的含义 58
3.15 胎黄与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58
3.16 湿蕴在胎黄发病学中的地位 59
3.17 胎黄中阳黄、阴黄、瘀黄的区别与联系 59
3.18 茵陈蒿不同配伍治胎黄 60
3.19 活血化瘀法在胎黄治疗中的运用 60
3.20 胎黄动风、胎黄虚脱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61
3.21 新生儿病中的脐部疾患 61
3.22 脐湿与脐疮的关系 62
3.23 脐湿与脐疮的治疗 62
3.24 脐血的辨病辨证与治疗 62
3.25 脐突的治疗原则 63
第四章 肺系病证 64
4.1 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之异同 64
4.2 小儿感冒易于夹痰、夹惊、夹滞之机理 64
4.3 小儿感冒之风寒、风热证的鉴别 64
4.4 感冒治疗中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药的掌握运用 65
4.5 暑邪感冒的特点与治疗要领 65
4.6 时邪感冒与普通风邪感冒辨证论治的区别 66
4.7 感冒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66
4.8 感冒与咳嗽的鉴别诊断 67
4.9 咳嗽夹痰的辨证用药 67
4.10 痰热咳嗽与痰湿咳嗽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68
4.11 气虚咳嗽与阴虚咳嗽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68
4.12 咳嗽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69
4.13 肺炎喘嗽肺气郁闭病机分析 69
4.14 肺炎喘嗽病机演变中的气血相关论 70
4.15 小儿肺炎喘嗽为何容易发生心阳虚衰 70
4.16 如何应用开肺化痰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 71
4.17 肺炎喘嗽风寒、风热证与咳嗽风寒、风热证的辨证论治区别 72
4.18 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与毒热闭肺证的辨别与治疗 72
4.19 肺炎喘嗽阴虚肺热证与肺脾气虚证的辨别与治疗 73
4.20 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的早期辨证与治疗 74
4.21 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的辨证与治疗 74
4.22 中药注射液在肺炎喘嗽治疗中的选用 75
4.23 肺炎喘嗽迁延难愈者如何配合使用其他方法 75
4.24 哮喘中哮与喘的区别与联系 76
4.25 “哮喘专主于痰”辨析 76
4.26 哮喘“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论 77
4.27 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论 78
4.28 哮喘发作期的寒热辨证 78
4.29 麻黄治喘及其配伍 79
4.30 哮喘肺实肾虚证的辨证要领及其治疗 79
4.31 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80
4.32 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80
4.33 哮喘缓解期肺肾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80
4.34 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中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81
4.35 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邪多而是正虚”的理解 81
4.36 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和证的辨证及治疗 82
4.37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83
4.38 反复呼吸道感染肾虚骨弱证的辨证及治疗 83
4.39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84
第五章 脾系病证 85
5.1 鹅口疮为何多见于初生儿 85
5.2 鹅口疮的“清火”治则及其用法 86
5.3 鹅口疮的外用药治法 86
5.4 “心脾蕴热,熏发上焦,故口生疮”解析 87
5.5 口疮风热乘脾证与心火上炎证的辨证与治疗 87
5.6 口疮虚火上浮证的辨证及治疗 88
5.7 口疮的外用药治法 88
5.8 小儿胃气上逆致吐的常见病因病机 89
5.9 呕吐的治标与治本 90
5.10 呕吐乳食积滞证与胃热气逆证的辨证与治疗 91
5.11 呕吐脾胃虚寒证与肝气犯胃证的辨证与治疗 91
5.12 气滞与腹痛的关系 92
5.13 腹痛腹部中寒证与脾胃虚寒证的辨证与治疗 92
5.14 食积、虫积、气滞、血瘀所致腹痛的鉴别与选方用药 93
5.15 胃肠积热腹痛的辨证与治疗 93
5.16 腹痛的中成药治疗 94
5.17 腹痛的其他治疗 94
5.18 泄泻诊断中大便次数与性状的关系 95
5.19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辨析 96
5.20 “凡泄泻皆属湿”辨析 96
5.21 小儿泄泻易于出现变证的机理 97
5.22 泄泻的辨证纲领 98
5.23 应用运脾化湿法治泄泻 98
5.24 泄泻的大便辨证 99
5.25 泄泻的全身辨证 99
5.26 湿热泻选方用药 99
5.27 风寒泻选方用药 100
5.28 伤食泻选方用药 100
5.29 脾虚泻选方用药 100
5.30 脾肾阳虚泻选方用药 101
5.31 泄泻变证气阴两伤证与阴竭阳脱证的辨证与治疗 101
5.32 泄泻的中成药治疗 102
5.33 泄泻的其他治疗 102
5.34 泄泻的饮食调养 103
5.35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阐释 104
5.36 运脾治疗的治法与应用 105
5.37 厌食症与厌食症状的区别 107
5.38 厌食与积滞的鉴别与联系 107
5.39 厌食的病因分析 107
5.40 厌食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 108
5.41 “凡欲运脾,则用苍术”解析 108
5.42 厌食脾运失健证的辨证要点 109
5.43 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厌食 109
5.44 厌食治疗,须“食治、药治兼施” 110
5.45 “积滞”辨析 111
5.46 积滞的虚实辨证 111
5.47 消食化积、理气行滞治法在积滞中的应用 112
5.48 乳积、食积的证候鉴别 113
5.49 乳食内积证与脾虚夹积证的证候鉴别 113
5.50 积滞其他治疗的运用 114
5.51 “积为疳之母,有积不治,乃成疳证”辨析 114
5.52 “疳者甘也”阐释 115
5.53 “疳者干也”阐释 115
5.54 疳证的命名与分类 115
5.55 疳证的病因 116
5.56 “疳皆脾胃病”阐释 117
5.57 疳证的脏腑辨证 118
5.58 “辨别疳之有积无积,须视腹之满与不满”阐释 118
5.59 “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疳干以补为要”解析 119
5.60 疳气证选方用药 119
5.61 疳积证选方用药 119
5.62 干疳证选方用药 120
5.63 眼疳证选方用药 120
5.64 口疳证选方用药 121
5.65 疳肿胀选方用药 121
5.66 疳证的饮食调养 122
5.67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中医学“血虚”的关系 122
5.68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与病机 123
5.69 从气血相关论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23
5.7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与心脾两虚证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124
5.7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124
5.7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西医治法的比较 125
第六章 心肝病证 127
6.1 小儿夜间啼哭辨识 127
6.2 夜啼脾寒、心热、惊恐的证候鉴别 127
6.3 夜啼脾寒气滞证的治法方药 128
6.4 夜啼心经积热证的治法方药 128
6.5 夜啼惊恐伤神证的治法方药 129
6.6 正常出汗与汗证的鉴别 130
6.7 “阳加于阴,谓之汗”阐释 130
6.8 汗证的虚实辨证 131
6.9 收涩止汗药在汗证中的应用 131
6.10 汗证肺卫不固证与营卫失调证的证候鉴别与治疗 132
6.11 汗证气阴亏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133
6.12 汗证湿热迫蒸证的辨证与治疗 133
6.13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相关病名 134
6.14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因与外因 134
6.15 瘀血、痰浊在病毒性心肌炎病理演变中的作用 134
6.16 病毒性心肌炎的虚实辨证 135
6.17 病毒性心肌炎风热犯心证与湿热侵心证的证候鉴别与治疗 135
6.18 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亏虚证与心阳虚弱证的证候鉴别与治疗 136
6.19 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的辨证与治疗 137
6.20 中药注射液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 137
6.2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诊断 137
6.22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心、肝、脾、肾病机证候分析 139
6.23 调和阴阳法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 140
6.24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肝肾阴虚证的证候特点与治疗 140
6.25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心脾两虚证的证候特点与治疗 141
6.26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痰火内扰证的证候特点与治疗 142
6.27 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 142
6.28 多发性抽搐症气郁化火证的辨证与治疗 143
6.29 多发性抽搐症脾虚痰聚证的辨证与治疗 144
6.30 多发性抽搐症阴虚风动证的辨证与治疗 144
6.31 惊风四证、八候解析 145
6.32 惊风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146
6.33 急惊风、慢惊风的区别与联系 146
6.34 急惊风的病因病机特点 147
6.35 急惊风的治疗原则 147
6.36 外感时邪急惊风的证候鉴别 148
6.37 外感时邪急惊风的治标与治本 148
6.38 清热药在急惊风中的应用 149
6.39 豁痰药在急惊风中的应用 149
6.40 镇惊药在急惊风中的应用 150
6.41 熄风药在急惊风中的应用 150
6.42 惊恐惊风证的辨证与治疗 151
6.43 慢惊风的脏腑辨证 151
6.44 慢惊风脾虚肝亢证的病机与治法 152
6.45 慢惊风脾肾阳虚证的病机与治法 152
6.46 慢惊风阴虚风动证的病机与治法 152
6.47 癫痫的“痰、惊、风、瘀”与“心、肝、脾、肾”病机解析 152
6.48 癫痫反复发作的机理 154
6.49 癫痫的“痰、惊、风、瘀”辨证 154
6.50 癫痫的治标与治本 154
6.51 癫痫惊痫证的病机与治疗 155
6.52 癫痫痰痫证的病机与治疗 155
6.53 癫痫风痫证的病机与治疗 156
6.54 癫痫瘀血痫证的病机与治疗 156
6.55 癫痫脾虚痰盛证的辨证与治疗 157
6.56 癫痫脾肾两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157
6.57 癫痫治疗的疗程掌握与剂型选择 157
第七章 肾系病证 159
7.1 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水肿”、“尿血”的关系 159
7.2 “开鬼门,洁净府”阐释 159
7.3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肺、脾、肾功能失调病机 161
7.4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证、湿热内侵证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162
7.5 急性肾小球肾炎变证邪陷心肝证的辨证与治疗 162
7.6 急性肾小球肾炎变证水凌心肺证的辨证与治疗 163
7.7 急性肾小球肾炎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163
7.8 肾病综合征与“水肿”的关系 164
7.9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164
7.10 肾病综合征的肺脾肾功能失调病机 165
7.11 肾病综合征的本证与标证辨识 165
7.12 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扶正与祛邪 166
7.13 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67
7.14 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169
7.15 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证候辨别与治疗 169
7.16 肾病综合征外感风邪的辨证与治疗 170
7.17 肾病综合征水湿标证的辨证与治疗 171
7.18 肾病综合征湿热标证的辨证与治疗 171
7.19 肾病综合征血瘀标证的辨证与治疗 172
7.20 肾病综合征湿浊标证的辨证与治疗 173
7.21 雷公藤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173
7.22 尿频的中西医诊断 175
7.23 尿频的虚实病机与辨证 176
7.24 尿频湿热下注证的辨证与治疗 176
7.25 尿频脾肾气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177
7.26 尿频阴虚内热证的辨证与治疗 177
7.27 遗尿的诊断 178
7.28 遗尿的虚实病机与辨证 178
7.29 遗尿肺脾气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179
7.30 遗尿肾气不足证的辨证与治疗 179
7.31 遗尿心肾失交证的辨证与治疗 179
7.32 五迟、五软的中西医诊断 179
7.33 五迟、五软的先后天病因 180
7.34 五迟、五软的肾、肝、脾、心病机与辨证 181
7.35 五迟、五软肝肾亏损证的辨证与治疗 182
7.36 五迟、五软心脾两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182
7.37 五迟、五软痰瘀阻滞证的辨证与治疗 183
7.38 五迟、五软的多种治疗配合应用 183
7.39 性早熟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185
7.40 性早熟阴虚火旺证的辨证与治疗 185
7.41 性早熟肝郁化火证的辨证与治疗 186
第八章 传染病 187
8.1 麻疹的流行情况 187
8.2 麻疹的早期诊断 187
8.3 麻疹的病因病机 187
8.4 麻疹“潮热”解析 188
8.5 麻疹顺证、逆证辨证 188
8.6 “麻不厌透”、“麻喜清凉”解析 189
8.7 闷疹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90
8.8 麻疹顺证邪犯肺卫证的辨证与治疗 190
8.9 麻疹顺证邪入肺胃证的辨证与治疗 191
8.10 麻疹顺证阴津耗伤证的辨证与治疗 191
8.11 麻疹逆证邪毒闭肺证的辨证与治疗 191
8.12 麻疹逆证邪毒攻喉证的辨证与治疗 192
8.13 麻疹逆证邪陷心肝证的辨证与治疗 193
8.14 麻疹外治透疹法的机理及应用 193
8.15 幼儿急疹诊断与辨证治疗 194
8.16 风疹为“皮肤小疾”解 194
8.17 风疹的辨证要点及臖核肿大的治疗措施 195
8.18 风疹邪犯肺卫证的辨证与治疗 195
8.19 风疹邪入气营证的辨证与治疗 196
8.20 丹痧病名辨析 196
8.21 猩红热的病因病机 197
8.22 猩红热的诊断要点 197
8.23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198
8.24 猩红热邪侵肺卫证的辨证与治疗 199
8.25 猩红热毒炽气营证的辨证与治疗 200
8.26 猩红热疹后阴伤证的辨证与治疗 200
8.27 猩红热变证的机理及辨证治疗 201
8.28 水痘的病因病机 202
8.29 水痘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202
8.30 水痘皮疹特点及与脓疱疮的鉴别 203
8.31 何为赤痘?如何处理? 203
8.32 水痘邪伤肺卫证的辨证与治疗 204
8.33 水痘邪炽气营证的辨证与治疗 204
8.34 水痘变证的辨证与治疗 205
8.35 手足口病与水痘的鉴别诊断 206
8.36 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206
8.37 手足口病的辨证 207
8.38 手足口病的分期辨证与治疗 207
8.39 手足口病湿热蒸盛证的辨证与治疗 208
8.40 手足口病变证的辨证与治疗 208
8.41 痄腮的命名 209
8.42 流行性腮腺炎的经络传变病机 209
8.43 流行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 209
8.44 流行性腮腺炎的经络辨证 210
8.45 流行性腮腺炎腮肿特点及治疗措施 210
8.46 流行性腮腺炎邪犯少阳证的辨证与治疗 211
8.47 流行性腮腺炎热毒壅盛证的辨证与治疗 212
8.48 流行性腮腺炎邪陷心肝变证的辨证与治疗 212
8.49 流行性腮腺炎毒窜睾腹变证的辨证与治疗 213
8.50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暑温”、“暑风”、“暑痉”、“暑厥”的关系 213
8.51 《温病条辨解儿难》“……不奈三气发泄”解析 214
8.5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机演变中“卫气营血”与“热痰风”的关系 214
8.5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热证辨证 215
8.5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痰证辨证 215
8.55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风证辨证 215
8.5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清热、豁痰、开窍、熄风治法解析 216
8.57 通腑泄热治法和方药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 216
8.58 流行性乙型脑炎邪犯卫气证的辨证与治疗 217
8.59 流行性乙型脑炎邪炽气营证的辨证与治疗 217
8.60 流行性乙型脑炎邪入营血证的辨证与治疗 218
8.61 流行性乙型脑炎阴虚内热证的辨证与治疗 218
8.62 流行性乙型脑炎营卫不和证的辨证与治疗 218
8.63 流行性乙型脑炎阴伤窍闭证的辨证与治疗 219
8.64 流行性乙型脑炎痰蒙清窍证的辨证与治疗 219
8.65 流行性乙型脑炎痰火内扰证的辨证与治疗 219
8.66 流行性乙型脑炎气虚血瘀证的辨证与治疗 220
8.67 流行性乙型脑炎风邪留络证的辨证与治疗 220
8.68 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中其他治疗的运用 220
8.69 百日咳与顿嗽的关系 221
8.70 百日咳与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222
8.71 百日咳剧咳时出现鼻衄、呕吐、二便失禁、眼目两眶紫黑的病理机转 222
8.72 百日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222
8.73 百日咳出现痉咳的机理及其治疗方法 224
8.74 百日咳邪犯肺卫证的辨证与治疗 224
8.75 百日咳痰火阻肺证的辨证与治疗 225
8.76 百日咳气阴耗伤证的辨证与治疗 225
8.77 百日咳变证的辨证与治疗 226
8.78 百日咳的其他治疗 227
第九章 寄生虫病 228
9.1 蛔虫病的古代文献记载 228
9.2 蛔虫病的病机 228
9.3 蛔虫的六腑辨证方法 229
9.4 蛔虫病肠虫证的诊断 229
9.5 蛔虫肠虫证驱蛔杀虫与调理脾胃治法的掌握运用 230
9.6 蛔虫病蛔厥证的辨证与治疗 231
9.7 蛔虫病虫瘕证的辨证与治疗 231
9.8 “蛲虫咬人下部痒”阐释 232
9.9 蛲虫病的内治外治治疗 232
9.10 蛲虫病的预防与调护 233
9.11 绦虫病的古代记载 233
9.12 绦虫病的病因病机 234
9.13 绦虫病绦虫踞肠证的辨证与治疗 235
9.14 绦虫病囊虫移行证的辨证与治疗 235
第十章 其他疾病 237
10.1 夏季热的病因病机 237
10.2 夏季热为何持续高热而不至于邪陷厥阴神昏动风 237
10.3 夏季热暑伤肺胃证的辨证与治疗 238
10.4 王氏清暑益气汤与李氏清暑益气汤的比较 238
10.5 夏季热上盛下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239
10.6 夏季热的预防和护理 239
10.7 紫癜的中西医病名 239
10.8 过敏性紫癜的病机证候学特征 240
10.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证候学特征 241
10.10 紫癜的虚实辨证 242
10.11 紫癜风热伤络证的辨证与治疗 242
10.12 紫癜血热妄行证的辨证与治疗 243
10.13 紫癜气不摄血证的辨证与治疗 244
10.14 紫癜阴虚火旺证的辨证与治疗 244
10.15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45
10.16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辨证纲领 246
10.17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246
10.18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卫气同病证的辨证与治疗 247
10.19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证的辨证与治疗 248
10.20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阴两伤证的辨证与治疗 248
10.2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中医学相关记载 249
10.2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不同病期的病机 249
10.2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五脏辨证纲领 250
10.2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证的辨证与治疗 250
10.2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脾虚肝旺证的辨证与治疗 251
10.2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证的辨证与治疗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