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名家点评红旗下的情感教育——说《人寰》 [美国]康正果 7
短评《扶桑》 [美国]王德威 15
二十一世纪的“雷雨” 李敬泽 17
血腥与柔情的结合——读《谁家有女初长成》 雷达 19
严歌苓从精致走向大气 陈思和 21
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读严歌苓的两部长篇小说 陈思和 30
严歌苓的人与文 于青 37
第二编 作品研究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 [美国]陈瑞琳 42
从“土生族”到“新移民”——由严歌苓的作品看在美华人的文化认同 [香港]葛亮 57
文化边缘的言说与抉择——严歌苓小说论 汤拥华 张纯 71
心灵有负的证明——严歌苓小说的美感结构 南翔 86
异域生活的女性言说——严歌苓创作品格论 刘艳 98
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 李培 108
拖着长辫的中国男人——试论严歌苓的《橙血》 [香港]李仕芬 116
怀想中国的方式——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 滕威 125
海外华人作家书写中国形象的叙事模式——以严歌苓和谭恩美为例 吴宏凯 137
解构、重构、再解构——《扶桑》反思华人移民史的三部曲 刘雄平 146
一个故事 两种读法——关于《扶桑》与《乌鸦》的比较阅读 丁增武 155
民族寓言与复调叙述——《扶桑》与《她名叫蝴蝶》比较谈 杨红英 167
边缘人生和历史症结——简评严歌苓《海那边》和《人寰》 朱立立 174
另一种海洋——略论美华女作家严歌苓的三篇小说 陈晓晖 182
历史记忆与文化身份——论严歌苓的“穗子”书写 王小平 191
文化错位与人性迷失——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花儿与少年》 余学玉 200
第三编 作家自叙十年一觉美国梦——复旦大学讲座的演讲词 严歌苓 208
主流与边缘 严歌苓 211
错位归属 严歌苓 214
从雌性出发 严歌苓 216
《少女小渔》台湾版后记 严歌苓 220
《海那边》台湾版后记 严歌苓 222
写稿佬手记 严歌苓 224
一个美国外交官和内地女子的婚姻 严歌苓 227
第四编 作家侧记此身·彼岸——严歌苓复旦讲座侧记 张琼 237
父亲眼中的严歌苓 伊始 242
严歌苓:从舞蹈演员到作家 舒晋瑜 245
女作家对女作家 麦琪 249
第五编 作家访谈严歌苓: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作家 子水 252
严歌苓:我对自己很法西斯 严歌苓 257
严歌苓:我到河南种麦子 孙小宁 260
严歌苓:低调而骄傲 Maihuatang 262
严歌苓:性感也没了是彻底失败 265
严歌苓“解析”严歌苓 王威 268
严歌苓创作年表严歌苓获奖项目严歌苓VS庄园(代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