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出现登革热疫情的原因 2
二、登革热传播机制 3
第二章 登革热病原学 5
第一节 病毒的分类 5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复制 5
第三节 病毒的理化特性 7
第四节 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繁殖 7
第五节 免疫学及免疫病理学 8
第三章 流行病学 13
第一节 流行环节 13
一、传染源 13
二、传播途径 14
三、人群易感性 15
第二节 流行特征 15
一、地区分布 15
二、时间分布 17
三、人群分布 18
四、输入性 19
五、自然疫源性 19
第三节 影响因素 21
一、自然因素 21
二、社会因素 22
第四章 传播媒介 24
第一节 种类及其分布 24
一、媒介种类 24
二、地理分布 25
第二节 生物学特征 27
一、形态及生物学共同特征 27
二、形态特征的差异 28
第三节 重要生态习性 30
一、孳生场所 30
二、吸血和栖息习性 34
三、季节消长 36
第四节 蚊媒密度监测 37
一、幼虫监测 38
二、诱蚊诱卵监测 40
三、成蚊密度监测 42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媒介监测的应用研究 43
第五节 媒介防治 43
一、防治策略 43
二、伊蚊综合管理 44
三、媒介控制效果评估 53
第六节 登革热流行媒介应急控制技术方法 54
一、媒介应急控制原则 54
二、物资准备 54
三、现场处理 54
附表4-1 伊蚊幼虫孳生地调查表 55
附表4-2 登革热媒介伊蚊孳生地监测调查统计报表 56
附表4-3 登革热蚊媒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调查表 57
附表4-4 登革热蚊媒诱蚊诱卵器指数监测月报表 58
四、媒介控制效果评估与总结 60
第五章 登革热临床学 61
第一节 发病机制 6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63
一、典型登革热 64
二、轻型登革热 65
三、重型登革热 66
四、登革出血热 66
五、登革休克综合征 66
第三节 并发症 66
第四节 诊断 67
一、疑似病例 67
二、临床诊断病例 68
三、实验室诊断病例 69
第五节 鉴别诊断 70
第六节 预后 72
第七节 治疗原则 72
第六章 实验室诊断 74
第一节 标本采集及运送 74
第二节 实验室基本设备 7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测方法 75
一、常规检测流程 75
二、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 76
三、血清学检测方法 78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81
五、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83
第七章 预防控制 85
第一节 预防控制原则 85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 85
二、全民总动员,清除孳生地 86
三、有效监控,控制扩散 86
四、追踪溯源,管理传染源 87
五、提高能力,科学防控 87
第二节 组织管理 87
一、明确职责分工 87
二、监督检查 89
第三节 技术措施 89
一、预防措施 89
二、控制措施 96
表7-1 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 99
表7-2 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 107
第四节 评估与总结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