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基本概念 1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2 第三方物流组织研究的基本概念 5
1.1.3 第三方物流组织的演进 8
1.2 第三方物流理论综述 9
1.2.1 第三方物流及其分类 10
1.2.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2
1.2.3 第三方物流形成和发展 14
1.2.4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16
1.3 本书研究的思路、方法、内容与创新点 18
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23
2.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3
2.1.1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3
2.1.2 产业组织目标理论综述 28
2.2 SCP分析范式 33
2.2.1 市场结构 33
2.2.2 市场行为 35
2.2.3 市场绩效 38
2.2.4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9
2.3 SCP分析范式的不足与修正 41
3 第三方物流组织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46
3.1 专业化与分工理论的演进 46
3.1.1 亚当·斯密的专业化与分工思想 46
3.1.2 马克思的专业化与分工理论 48
3.1.3 新兴古典经济学专业化与分工理论的形成 50
3.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与分工模型 52
3.2.1 专业化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 52
3.2.2 专业化不经济:生成交易费用 54
3.2.3 分工的一般均衡:专业化经济与专业化不经济的比较 56
3.3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专业化分工模型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形成分析 59
3.3.1 物流的专业化经济 60
3.3.2 物流的专业化不经济 63
3.3.3 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形成 66
4 第三方物流组织SCP分析框架的构建 72
4.1 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的形成机理 72
4.1.1 市场集中度 72
4.1.2 产品差异化 74
4.1.3 进入、退出壁垒 78
4.2 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为的选择模式 80
4.2.1 价格行为 80
4.2.2 并购行为 82
4.2.3 联盟行为 83
4.3 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的评价体系 86
4.3.1 第三方物流资源配置效率 87
4.3.2 第三方物流的产业规模结构效率 89
4.3.3 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技术进步 91
5 中西方第三方物流组织比较研究 93
5.1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组织 93
5.1.1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 93
5.1.2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为 99
5.1.3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 106
5.2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 111
5.2.1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定义与构成 111
5.2.2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与市场集中度 115
5.2.3 中国第三方物流产品差别化与进退壁垒 118
5.3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为与绩效 120
5.3.1 竞争行为 120
5.3.2 技术行为 122
5.3.3 市场绩效 124
6 中国第三方物流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 130
6.1 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 130
6.1.1 选择适当的市场结构是确立产业组织目标模式的核心 130
6.1.2 有效竞争是市场结构的理想状态 131
6.1.3 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 133
6.2 确立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目标模式的依据 133
6.2.1 寡头主导是物流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133
6.2.2 大、中、小企业共存是第三方物流基本特征的内在要求 135
6.2.3 寡头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共进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137
6.3 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目标模式的实现途径 139
6.3.1 积极培育我国第三方物流寡头企业 139
6.3.2 着力增强企业自组织能力 140
6.3.3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141
6.3.4 充分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142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组织能力的培育 143
7.1 增强企业自组织能力是第三方物流组织优化的基础 143
7.1.1 现代企业具备自组织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条件 143
7.1.2 现代企业自组织的运行机制 145
7.1.3 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产业组织优化的基础 147
7.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自组织特性 149
7.2.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自组织能力演交过程 149
7.2.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特点 151
7.2.3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环境特点 155
7.3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自组织能力培育途径 157
7.3.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7
7.3.2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59
7.3.3 创新企业文化 161
8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 165
8.1 战略联盟的经济学分析 165
8.1.1 交易成本理论对战略联盟的解释 165
8.1.2 资源基础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对战略联盟的解释 167
8.1.3 学习理论对战略联盟的解释 167
8.1.4 其他理论对战略联盟的解释 168
8.2 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研究 170
8.2.1 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形成机理 170
8.2.2 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类型及特点 172
8.2.3 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决策模型 175
8.3 中国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形成 177
8.3.1 中国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177
8.3.2 中国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模型 178
8.3.3 中国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 181
8.3.4 中国第三方物流战略联盟管理 184
9 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 187
9.1 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187
9.1.1 企业并购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187
9.1.2 中西方企业并购实践的比较研究 189
9.2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模型 193
9.2.1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的意义 193
9.2.2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 195
9.2.3 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决策的两阶段模型 200
9.3 基于并购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再造 203
9.3.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再造的必然性 203
9.3.2 基于并购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再造的内容 204
9.3.3 基于并购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再造的途径 207
10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 210
10.1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 210
10.1.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211
10.1.2 信息化、物流组织与供应链管理 213
10.1.3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215
10.1.4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途径 217
10.2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内容、要求与测评 220
10.2.1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及层次结构 220
10.2.2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及物流信息系统分类 222
10.2.3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测评 224
10.3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26
10.3.1 物流信息标准化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227
10.3.2 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29
10.3.3 基于ASP模式的物流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231
11 第三方物流业政府规制的建立和优化 237
11.1 政府规制的一般性研究 237
11.1.1 政府规制概述 237
11.1.2 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239
11.1.3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政府规制的体制及政策 241
11.2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244
11.2.1 我国物流业政府规制演变的轨迹 244
11.2.2 我国建立和优化第三方物流业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248
11.3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政府规制的路径 251
11.3.1 建立高效和权威的政府规制机构 251
11.3.2 确立我国第三方物流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模式 253
11.3.3 依托物流行业协会进行政府规制 254
12 结论与展望 258
12.1 本书基本结论 258
12.2 研究展望 260
附录一 论现代流通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对索洛经济增长解释框架的扩展 262
附录二 交易成本与流通费用的比较研究 273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