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原理与规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卫东,高鹏,张英海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21039451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技术、规划、业务以及其他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多个方面介绍了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本书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的主要技术及其网络设计的基本原理,然后围绕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3个主要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增强技术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系统设计,分析了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阐述了未来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网络规划,介绍了国内外第3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理论和经验,最后还介绍了目前正在使用和标准化的其他宽带无线接入方案及其与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趋势。

第1章 移动通信概况 1

1.1 概述 2

1.2 第1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2

1.3 第2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4

1.3.1 2G数字通信系统特点 4

1.3.2 GSM 5

1.3.3 IS—136 6

1.3.4 IS—95A 6

1.4 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 9

1.4.1 GPRS 9

1.4.2 EDGE 10

1.4.3 IS—95B 11

1.5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1

1.5.1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期标准化 11

1.5.2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政策 12

1.5.3 2G系统与未来3G系统技术特点的比较 14

1.5.4 3G的标准化进程 15

1.6 本章小结 20

参考文献 21

第2章 移动通信的传播环境 23

2.1 概述 24

2.2 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25

2.2.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25

2.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27

2.2.3 反射 28

2.2.4 绕射 29

2.2.5 散射 30

2.3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31

2.3.1 移动无线信道的特点 31

2.3.2 描述多径信道的主要参数 32

2.3.3 无线信道衰落分类 38

2.4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 44

2.4.1 宏蜂窝传播模型 46

2.4.2 微蜂窝传播模型 52

2.4.3 室内传播模型 55

2.5 本章小结 57

参考文献 57

第3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简析 58

3.1 关键传输技术的分析 59

3.1.1 无线资源的复用 60

3.1.2 双工技术方案 62

3.1.3 多址接入方案 66

3.1.4 单链路处理流程 75

3.1.5 分集技术与合并技术 84

3.1.6 天线技术 88

3.2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原理分析 97

3.2.1 频率资源的选择 97

3.2.2 干扰的隔离 99

3.2.3 用户基带传输的方案——对抗衰落和噪声的影响 102

3.2.4 天线技术的应用 104

3.2.5 干扰和噪声的关系 105

3.2.6 单用户最大传输能力的计算 105

3.3 本章小结 106

参考文献 106

第4章 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 108

4.1 引言 109

4.2 GSM 109

4.2.1 GSM的发展历程 109

4.2.2 GSM系统的网络构成 110

4.2.3 GSM的网络空中接口 113

4.3 IS—95 114

4.3.1 IS—95系统的发展历程 114

4.3.2 IS—95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 115

4.3.3 IS—95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技术特点 117

4.4 GPRS 118

4.4.1 GPRS的主要特点 118

4.4.2 GPRS的网络结构 119

4.5 EDGE 120

4.5.1 EDGE的提出和发展 120

4.5.2 EDGE系统技术特点 121

4.5.3 EDGE的承载业务 123

4.5.4 EDGE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124

4.6 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绳电话系统 125

4.6.1 无绳电话的网络结构及系统特点 125

4.6.2 无绳电话系统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异同 126

参考文献 126

第5章 WCDMA系统 128

5.1 WCDMA网络体系结构 129

5.1.1 网络体系概述 129

5.1.2 无线接入网UTRAN 130

5.1.3 核心网结构 132

5.2 WCDMA无线接口协议 141

5.2.1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141

5.2.2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142

5.2.3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 143

5.2.4 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 144

5.2.5 广播/组播控制(BMC)协议 145

5.2.6 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 146

5.3 WCDMA物理层 147

5.3.1 物理信道及帧结构 147

5.3.2 WCDMA系统的扩频与调制 152

5.3.3 信道的编码与复用 156

5.4 WCDMA长期演进 160

参考文献 162

第6章 cdma2000 1X系统 164

6.1 概述 165

6.2 ccdma2000 1X的网络结构 166

6.2.1 cdma2000 1X系统的总体结构 166

6.2.2 接入终端 167

6.2.3 无线部分 167

6.2.4 核心网分组域 167

6.2.5 核心网电路域 168

6.3 cdma2000 1X的空中接口 170

6.3.1 物理层 171

6.3.2 链路层 172

6.3.3 第3层 176

6.4 cdma2000 1X物理层 179

6.4.1 cdma2000 1X物理层的主要特性 179

6.4.2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81

6.4.3 cdma2000 1X物理信道 182

6.4.4 cdma2000 1X系统的扩频与调制 188

6.5 cdma2000 1X中的IP技术 193

6.5.1 cdma2000 1X系统的分组数据网 193

6.5.2 移动IP的基本概念 194

6.5.3 移动IP在cdma2000 1X系统中的应用 194

6.6 cdma2000 1X长期演进 195

6.6.1 cdma2000 1X演进的目标 195

6.6.2 cdma2000 1X演进的技术方法 196

参考文献 196

第7章 TD-SCDMA系统 198

7.1 概述 199

7.2 TD-SCDMA的网络体系结构 200

7.3 TD-SCDMA的物理层 200

7.3.1 传输信道 200

7.3.2 物理信道 201

7.3.3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203

7.3.4 物理层帧结构 204

7.3.5 物理层成帧过程 208

7.3.6 扩频与调制 215

7.4 TD-SCDMA中的关键技术 220

7.4.1 智能天线 220

7.4.2 上行同步 224

7.4.3 接力切换 225

7.4.4 动态信道分配 226

7.4.5 联合检测 227

7.4.6 软件无线电 229

7.5 TD-SCDMA长期演进 230

参考文献 232

第8章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33

8.1 概述 234

8.2 功率控制技术 235

8.2.1 功率控制概述 235

8.2.2 功率控制准则 235

8.2.3 功率控制的分类 236

8.3 切换技术 238

8.3.1 切换概述 238

8.3.2 切换的控制方式 239

8.3.3 切换分类 240

8.4 呼叫接入控制 244

8.4.1 接入控制概述 244

8.4.2 接入控制分类 245

8.5 负载控制 246

8.6 分组调度 247

8.6.1 分组调度概述 247

8.6.2 分组调度算法 247

8.7 链路自适应技术 248

8.7.1 自适应调制编码 249

8.7.2 混合自动重传技术 250

8.7.3 动态信道分配 251

参考文献 252

第9章 3G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技术 253

9.1 WCDMA增强技术 254

9.1.1 WCDMA下行增强技术HSDPA 254

9.1.2 WCDMA上行增强技术HSUPA 262

9.2 cdma2000增强技术 266

9.2.1 cdma2000 1X EV-DO 266

9.2.2 cdma2000 1X EV-DV 270

9.3 TD-SCDMA增强技术 275

9.3.1 HSDPA物理层技术 275

9.3.2 MAC层技术 279

9.4 3G增强技术之间的比较 281

9.4.1 WCDMA与TD-SCDMA的HSDPA比较 281

9.4.2 HSDPA与1X EV-DO比较 282

9.4.3 HSDPA与1X EV-DV比较 282

参考文献 283

第10章 3G系统的网络规划 284

10.1 关于网络规划与通信工程基本问题的讨论 285

10.1.1 通信工程概论 285

10.1.2 影响3G网络规划的因素 286

10.2 业务预测 288

10.2.1 业务总量预测 289

10.2.2 每用户平均忙时业务量预测 291

10.2.3 业务分布密度预测 293

10.3 核心网络规划 296

10.3.1 核心网络规划的目标、基本原则和范围 296

10.3.2 核心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流程 297

10.3.3 计算模型的确定 299

10.3.4 网元设置 301

10.3.5 组网方式 305

10.4 无线网络规划 311

10.4.1 无线网络规划的目标、基本原则和范围 311

10.4.2 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流程 312

10.4.3 覆盖规划 313

10.4.4 容量规划 328

10.4.5 站址勘察 335

10.4.6 开局优化 339

参考文献 340

第11章 其他无线接入系统与3G系统的融合 342

11.1 WiMAX技术 343

11.1.1 什么是WiMAX 343

11.1.2 WiMAX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344

11.1.3 物理层描述 346

11.1.4 MAC层技术浅析(基于IEEE 802.16d标准) 350

11.1.5 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简述 352

11.1.6 WiMAX的网络结构特点 352

11.1.7 WiMAX应用特点 354

11.1.8 WiMAX与3G的关系 355

11.2 WiFi 355

11.2.1 什么是无线局域网(WLAN) 356

11.2.2 什么是WiFi 356

11.2.3 WiFi联盟 358

11.2.4 IEEE 802.11系列协议 358

11.2.5 WiFi的应用特点 368

11.2.6 WiFi与3G的关系 370

11.3 蓝牙技术(Bluetooth) 371

11.3.1 什么是蓝牙(Bluetooth) 371

11.3.2 蓝牙的协议体系结构 372

11.3.3 蓝牙的特点 372

11.3.4 蓝牙的系统组成 373

11.3.5 蓝牙的主要应用 373

11.3.6 蓝牙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374

参考文献 376

附录A 缩略语 377